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目的:评价某市城区餐饮业餐饮具消毒管理干预效果,为建立该市餐饮业餐饮具消毒长效监管机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某市城区2012年度餐饮具抽检不合格的88家餐饮单位进行干预。干预项目包括餐饮具消毒间改造、消毒设施设备配备、消毒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的10项措施,并对干预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被干预单位的餐饮具消毒间配置率、专间专用率、卫生状况合格率、消毒与保洁设施合格率、消毒制度建立率、消毒流程合格率及人员管理等方面都均得到明显提高,餐饮具的抽检合格率也由57.73%提高到87.05%。结论:该市餐饮具消毒管理干预效果较好,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供依据,为其他类似地区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集中消毒餐饮具卫生状况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为了加强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行业的监管,提高集中消毒餐饮具消毒效果,徐州市制定专门政府规章,对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行为进行立法规范,进一步加强了该行业的监管。地方规章制定后,重点是加强贯彻实施,进一步保障集中消毒餐饮具等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3.
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将有越来越多的行政审批事项被取消或者下放。取消行政审批后如何后续监管?如何管好、防止出现“一放就乱”?这是基层监管部门面临和需要解决好的问题。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监管机制、部门信息衔接机制等的不完善,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取消行政许可后,该行业市场一度出现乱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的监管实践可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续监管提供启示,结合近期广东省东莞市正着力推进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两个体系建设,笔者对行政审批改革后续监管进行探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餐饮行业餐饮具卫生质量现状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就餐人数剧增,餐饮食品安全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政府监管部门每年大力度地开展一系列食品安全的整治行动,但大型、恶性食物中毒等事件仍时有发生,全国的食物中毒发生率居高不下。而餐饮具作为食品的"隐形添加剂"是食品的"贴身衣物",其卫生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民众对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目前,餐饮行业餐饮具卫生质量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规范和整治。本文阐述餐饮具消毒的意义和重要性,归类了我国近几年餐饮具消毒模式的发展与演变,描述了餐饮行业餐饮具卫生质量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所暴露出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切实规范和整治南通市区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南通市卫生监督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制定出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有效监管措施,将餐饮服务许可制度引入行业的许可监管中。自2011年9月份起,南通市区所有餐饮具集中消毒单位须领取餐饮服务许可证,方可进入市场。截止到2011年底,市区55家单位已有15家领取了餐饮服务许可证。本文结合项目工作实践,分析了餐饮具集中消毒行业推行行政许可制度的必要性及其效果,讨论了餐饮服务许可制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一起消毒产品案件,评析现行消毒产品监管法律法规之不足及可待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一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场所单位使用过期消毒产品消毒公共区域引发的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分析,对该案件证据收集、违法事实认定、法律法规适用等方面展开讨论,并进一步探讨办案欠缺之处、总结经验,为类似案件提供执法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日,广东省餐饮具消毒协会因私自收取消毒企业产品检测费等违法行为,被依法撤销登记。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众多的行业协会在维护公共利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行业协会的一些不良行为,不仅影响了自身声誉,更败坏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分析某些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沦为"敛财协会"的原因,首先便是角色错位,有的行业协会由于"脱钩"不彻底,对行政权力"狐假虎威",甚至"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收企业的票子";另一方面,部分地方在对社会中介组织管理时"重审批、轻监管",这也助长了一些行业协会利用"影子权力"换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希望结合卫生执法的实践,提出一套适合北京市开展小型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培训的模式。方法:北京市海淀区、顺义区抽选40户小餐饮单位作为干预组,20户小餐饮单位作为对照组,通过培训干预前后的现场监督检查与现场量化分级管理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在培训干预后,干预组单位的量化分级标化评分由原来的69.7分增加至81.5分(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②干预组单位无论是有许可证单位还是无证单位的量化分级标化评分均有升高,其中无证单位升高更明显;③在经过食品安全的培训和指导后,小餐饮单位的餐饮具检测合格率由原来的21.8%升高至56.4%,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餐饮单位在培训干预后主要在卫生管理、食品与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采购储存、环境卫生与设施、加工过程一般卫生要求、餐饮具消毒方面有明显提高;对无证单位,能有效降低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的风险。应当重视培训员的培训,采用螺旋式上升管理模式,增强培训课堂的合作性与实用性,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卫生许可执法概况根据国家现行卫生法律法规,我国卫生监督执法部门目前开展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包括行使卫生许可权、开展经常性卫生监督检查、实施卫生控制措施及进行卫生行政处罚等四个方面。其中卫生许可是最基本、最普遍的卫生行政执法主要行为之一。随着卫生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现已逐渐构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卫生许可证制度,目前属于卫生许可范畴的执法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卫生审查,并颁发卫生许可证,例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放射工作单位,化妆品、消毒杀虫药械及一次性卫生用品生产企业等;二是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矿企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公共场所、放射工作场所、学校校舍等工程的选  相似文献   

11.
习惯法为当代中国正式的法律渊源,当代中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民族区域自治法规、政府部门规章、中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中都对习惯进行了认可,赋予习惯以法律地位,确认了习惯法在我国正式法律渊源中次要、补充的法律渊源地位。我国法律、法规认可的习惯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民族习惯、地方习惯、物权习惯、商事习惯、婚姻习惯、家庭习惯、继承习惯、丧葬习惯、生活习惯、宗教习惯、国际惯例等。当代中国法律对习惯认可的变化代表了一种“为生活而立法”的新的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12.
大学并非一国之"租界",因此,大学事务亦有法律保留原则适用之必要,但是学术自由内在要求国家法律只能是宏观性和方向性的"框架立法",进而给大学自治这一制度性保障留足创制空间。大学"校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根据不同的"校规"类型有着很大的差异。对"学术性规则"而言,法律设定的"国标"只是学术的"最低标准",为教育质量计,各大学的"学术性规则"可以在法律之上设定更加严格的学术条件。而对"行政性规则",法律则是不可逾越的"上限"规范,只是就我国的法治实践现实观之,应破除"国家权力单一"的神话,确立"国家—社会"二元权力构造,进而给自治团体的自我型塑留下适当的裁量余地。当然,符合"法律保留原则",仅在宪法审查之路上迈出了"形式上"的第一步,"校规"要满足合宪要件,还必须存在"实质阻却违宪事由",这又要接受"比例原则"的合理性检验。  相似文献   

13.
行政主体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是行政法治实践中发生的问题,《行政诉讼法》没有作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具体规定,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亦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困惑。因而关于行政主体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具体范畴、考量标准等都没能形成比较合理和一致的看法。我们认为,主要有置换法律法规位置、混淆法律法规门类、误读法律法规条文、颠倒法律法规规制事项和曲解法律法规原则等错误适用。应将“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与案件事实对应、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与当事人对应、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与行政职权对应、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与行为方式对应”等标准确定下来成为行政法规范,使行政主体在适用行政法时予以注意,并能够为人民法院的司法审查提供法定标准。  相似文献   

14.
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董惠江 《中国法学》2001,(2):112-121
文章通过对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性质、条件等问题的阐释 ,对我国票据法关于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规定和其他国家及我国台湾票据法的相关规定作了比较分析 ,指出我国现行规定的严重缺陷及立法指导思想的偏差 ,并提出了修改方向  相似文献   

15.
法律法规名称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法规的名称往往揭示了法律法规所要调整或规范的对象、主要范围或主要内容,故而至关重要,但目前鲜有学者对我国法律法规名称的英译进行探讨。在权威机构颁布的法律法规英译本中,法律法规名称的翻译在术语、语法及句法等方面都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中西方思维、文化及心理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中英文表述上的不同。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观之,法律法规名称的英译需正确选用术语、注重译入语的语法和句法表述习惯,尤其是参照外国法律法规名称的表达方式,方能最终实现我国法律法规英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党内法规程序是全面从严治党的规范依据,是依规治党、制度治党的必然要求。党内法规程序作为党内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孕育着法治体系、权利保障与制度规则的法治属性以及确认党内法规适用的具体规则、实现党内法规实施依规依法的"双重价值"。党内法规制度效能的发挥以及制度结构的优化,需以法治理性的向度审视党内法规程序法治逻辑延展的具体内容。党内法规程序法治化,需完善党内法规程序的制度化规范,强化党内法规程序法治化保障措施,界定党内法规程序制度规范的限度。如此,才能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凸显制度优势,实现制度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