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玉见  姜岩 《学理论》2010,(27):168-169
刑事和解制度从起步到较为全面展开仅用了短短四、五年时间。与此同时,作为刑事和解的一个重要领域,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的刑事和解制度也理应得到迅速发展。从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角度出发,探索刑事和解在未成年人犯罪上的运用,以期构建适合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政策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2.
黄祖合 《学理论》2012,(10):113-114,172
刑事和解制度因具有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抚慰被害人心理、促进社会和谐之独特价值而大受理论界和实务界"追捧";刑事和解适用引起的个人利益价值观与社会公共利益价值观的冲突、报应正义与恢复正义的冲突以及刑事和解的公正性受到质疑也成为刑事和解制度发展遇到的障碍。通过对刑事和解制度存在之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刑事和解制度合理性,并结合我国当前刑事和解现状,略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樊玉见 《学理论》2010,(22):119-120
以新时期检察机关"以人为本"的人本司法观为视角,探索检察诉讼环节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合理性;在"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下,分析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寻求二者的统一性,以期为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环节推行刑事和解制度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制度起源于外国,但是我国自从新刑法制定以来,随着建立和谐社会的口号在司法界和理论界的喊响,我国已经慢慢开始尝试运用刑事和解制度来更好地解决刑事纠纷。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运用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亟待改进的地方。应当理性化地看待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建立,通过司法实践中的反馈来不断完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5.
海蛟 《理论与改革》2005,(4):130-132
随着法制的推进和司法改革,刑事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司法和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着重就我国刑事沉默制度的设立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质疑:一、对刑事沉默权存在的合理性的理由的质疑。二、英国实施刑事沉默权制度的现状充分说明设立刑事沉默权制度弊多利少。三、我国现行刑事法律已给被告人一定程度的刑事沉默权,无须将其作为专门制度加以设立。四、片面强调对被告人的沉默权不符合法律的价值追求。五、刑事沉默权制度的设立不能不考虑我国打击刑事犯罪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张方迪 《学理论》2013,(15):110-111
2013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确认了刑事和解制度,回应了司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对于建立刑事和解制度必要性的争议。然而,刑事和解的立法并不意味着研究和争议的结束,立法留下自由裁量空间使得刑事和解程序在司法实践存在被滥用和曲解的可能。刑事和解是刑事司法制度上的一项创新,实施存在风险性,只有正确解读该制度,走出认识的误区,才能不偏不倚地把刑事和解的核心价值落实到检察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7.
刑事政策是刑事立法和司法的灵魂,它不仅对刑事立法起着价值导向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刑事司法的前进方向.我国当前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体现了刑法谦抑理念、人权保障理念和和谐理念.为更好地实施这一政策,在程序设置上应当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积极推进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扩大不起诉范围,引进暂缓起诉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效倩 《学理论》2013,(11):132-133
伴随公众权利意识不断提高,公民权益保障越来越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这在刑事司法领域内也尤为突出。刑事和解制度正在我国各地的司法实践中呈现一种日趋兴旺的势态,然而我国关于刑事和解的立法却尤显迟缓,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的立法者,包括社会公众对于刑事和解是否与我国的刑事实体法,尤其是与刑法基本原则和刑事责任是否存在冲突留有疑惑,为此,笔者将在综合现有学术观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浅薄看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中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地方检察机关对于那些加害方与被害方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者作出不起诉、撤销案件等放弃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建立刑事和解检察监督制度有利于切实保障被害人的权益得以实现,有利于监察和督促刑事和解的统一适用,维护司法公正,也有利于提高刑事和解处理刑事案件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赎刑制度在我国古代司法发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作为一种刑罚的替代执行方式,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从古代赎刑制度的历史发展出发,分析其历史作用,探讨赎刑制度的设置对我国建构刑事和解制度的启示如下:保障当事人之间的自主协商权;代表国家公权力的司法机关不干预原则;刑事和解的标的交与受害人。  相似文献   

11.
刑事和解制度体现了加害者和被害者权利保障相平衡的精神,有利于化解加害者与被害者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有利于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刑事和解制度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我们应从创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刑事审级制度是一国司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该国的法治传统和司法理念密切相关。长期以来,我国刑事审判实行两审终审制,该制度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合理性,但从世界范围内刑事审级制度发展的趋势来看,两审终审制已不适应刑事司法改革的进程,其固有的体制性弊端日益显现。为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裁判公正与效率相统一,有必要在对刑事审级制度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重构适合我国实际的刑事审级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刑事和解的刑法观与传统的刑法观在"犯罪概念"、"刑法规范"、"刑事责任"等方面的理解上均存在着差异。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究其差异性,对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罪适用刑事和解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丽 《学理论》2011,(25):75-76
随着刑事和解程序在我国的逐渐发展,许多地区在司法实践中都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立法对于刑事和解程序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各地方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不尽一致,其中重罪案件的适用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由于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程序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因此必须对其适用范围给予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杨智 《学理论》2012,(14):91-92
刑事辩护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和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刑事诉讼中确保被指控人行使辩护权的一项法律制度,刑事辩护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整个刑事诉讼制度发展与完善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我国现行刑事辩护制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司法的进步与发展,但在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应结合司法实践认真分析问题所在,并不断完善辩护制度,维护法律尊严,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及其司法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看待法治的本质内涵,合理调和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之间的张力,将“罪刑法定”与“与时俱进”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化势在必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化不是单纯地“用政策代替法律”,而是充分借助刑事政策的灵活性来弥补刑事法律僵化落后的弊端,最终在程序合法的司法环境下,实现实质的正义。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种法律制度的存在都根植于一定的文化与理论基础之上,刑事调解制度也不例外。研究刑事调解制度构建的文化与理论基础,可以为刑事调解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制度设计上的参考;而刑事调解制度的成功构建,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刑事司法的人性化,更好地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加强被害人权利的确认与保护,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刑事司法人权保障的重要趋势.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与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应合理吸纳联合国司法准则中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内容,构建恢复性司法,完善被害人赔偿权和援助权的保障机制,建立国家补偿制度,以全面有效地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刑事和解目前正在司法实践中规模性地开展,从实用主义的进路看,刑事和解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作为一种新的刑事案件处理方式,其只能作为刑事程序的一种补充。以法益侵害说为基础,从报应主义的刑法理论或刑法的报复性根源解析出发,刑事和解应当限定于轻微刑事犯罪;基于政策的考量以及生理因素的不同,刑事和解可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对于重罪案件包括死刑案件则不应当适用刑事和解。刑事和解在实践中适用率比较低,症结在于制度变迁过程中的路径依赖问题。打破路径依赖,需要我们注重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并积累资源。  相似文献   

20.
刑事和解是以契约为载体,通过加害人和被害人之间的合意来解决刑事纠纷的活动.试图分析刑事和解传统理论与契约的关系以及我国契约观念背景和契约理论,从而以契约为机理构建我国刑事和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