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效率是农业发展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框架下,国家与集体,集体与个人缺乏明晰的产权划分;农民及农民组织没有将土地“农转非”的权利,农民分享土地非农用(资本化)增值收益的权利基本丧失,这是中国农村经济贫困的制度性原因。规范明晰的土地使用权,并允许农民自由选择土地的经营方式,应是改变农村经济贫困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气》2001,(11)
近年来,宗族势力在一些农村有所抬头,其表现一是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由于不同的宗族势力从各自利益出发而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既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也不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农村宗族势力作为小集团利益的代表,严重干扰了党支部、村委会的正常工作秩序,削弱了党支部、村委会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受宗族观念影响的一些农村干部,在工作中出于维护本家族利益而损害大多数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地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已成为引发农村集体上访的重要原因。三是宗族势力插手农村组织建设。在部分农村,宗族…  相似文献   

3.
农村集体土地征用中的矛盾、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春燕 《唯实》2004,(1):25-27
近年来 ,在许多城镇 ,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城郊结合部 ,伴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 ,出现了农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的土地征用问题。传统体制下的征地制度与市场经济现实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征地矛盾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解决这一矛盾 ,必须确立处理国家与农民利益关系的指导思想 ,从创新土地产权制度入手 ,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上寻找突破 ,实现征地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围绕农民如何进入市场问题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或说“分散的家庭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这种观点把农户家庭经营与发展市场经济对立起来,不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新旧体制共同发生作用的基本现实,颠倒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不利于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目前,我国农户家庭经营虽然拥有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大部分生产资料,但土地、水利设施等主要生产资料属于集体或国家所有;虽然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的劳动,但许多生产环节,如土地的耕翻耙压、良种、化肥购买等已离不开集体组织、国家支持与农户问  相似文献   

5.
社会稳定,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条件,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要解决好当前农村各种矛盾,确保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群策群力,多管齐下,辩证施治。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取”与“予”的关系。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归根到底是农民的利益问题。目前在一些地方,不执行中央有关规定,随意加重农民负担;有的随意变更土地承包关系,侵害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少数地方计划生育等罚款混乱;少数基层干部吃喝贪占公款,以权谋私等等。农民的合法利益受到非法侵害 ,干群矛盾渐趋激化,已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问题,稳定压倒一切。“化解农村矛盾,保持农村稳定,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根本保证。农村人口多,地域广,是矛盾多发的地方。我们要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做好农村稳定工作,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一、矛盾产生的原因农村矛盾很多,大到地域间的边界、土地、山林权属纠纷,小到家庭邻里间的宅基争执;分到个人官司告状,合到越级上访闹事,民事纠纷纷繁复杂。农村矛盾纵横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交织在农民衣食住行的现实生活中。其主要表现:1、土地承包关系的矛盾。家庭联产双层经营责任制实施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始终是困扰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大障碍。特别是一些农村人多,且素质较差,不能从事其他方面的经营,若遇灾年就会吃不饱肚子;农户之间地界相连,“占边扩界“的纠纷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科学分析新形势下的农村矛盾,努力把握其特点规律,以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切实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在当前具有重大意义。 一、对农村矛盾要科学分析 农村矛盾很多,小到家庭邻里间宅基争执,大到区域间土地、山林、水面权属的纷争;分到个人官司告状,合到聚众越级上访,等等。另外,农民收入提高了,但与其它行业相比仍处于最低水平,农民生活改善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的含义、性质问题第一、农村经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农户家庭经营和集体统一经营。这两个经营层次是一个缺一不可的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忽视任何一方都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第二、双层经营是以土地集体所有制为依托,以乡村为范围,以农户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实行集体统一经营和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相结合的一种合作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决定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旨在紧紧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好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在农村实践“三个代表”,关键是要代表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在,农村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农民群众新的利益要求与我们的工作产生了新矛盾。  相似文献   

10.
粮食补贴政策原本是国家为了持续缓和及改善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而推出的。虽然从短期的实践绩效来看,粮食补贴政策有效发挥了预期中的良好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则既不利于农民村庄共同体意识的维系,不利于农村新型和谐社区的构建,也不利于国家政权合法性形象的持续改善。为了赢得国家、集体、农户三者共同利益长期的最大化,必须加大、加快探索粮食补贴支农方式制度变革的力度,而一个可能的探索方向是“保存量,留增量“。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工作,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关系到农村亿万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摆在我们面前要搞好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现状1、剩余劳动力多及产生的原因。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72.3%在业劳动者在农村。农村4.68亿劳动力占农村总人口56.11%,富余劳动力则达1.4亿。据测算,到2000年,农业对劳动力需求将只增加1.6773亿,而人口和劳动力的增长将使潜在的失业达到3.1663亿。劳动力供给量持续增长和劳动力素质过低产生的巨大就业压力日益突出,并继续加重,这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症结。究其原因,一是人口基数大,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耕地只有1.2亩;加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确立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地位,使农户重新获得了土地使用权、生产经营自主权、收益分配权和资金、劳动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干群关系中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只有进一步理顺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管理体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的觉悟,才能有效地化解农村干群矛盾,改善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13.
农村和谐社会发展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全国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免征农业税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干群矛盾,为构建和谐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农业税的减免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国家、集体、农户间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免征前的农业税费尾欠由于打破了原有的利益均衡而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遇到了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短缺、农村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的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与农户小生产经营等许多突出经济矛盾。从总体看,这些矛盾具有多样性和非均衡性特点,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进程。这些矛盾的形成有着十分复杂的历史、体制、政策、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原因。我们要从端正发展理念、调整宏观政策、加快农村管理体制创新、加强新型农民的培育等方面探索破解矛盾之策。  相似文献   

15.
<正>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山东省东平县承担了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任务。近年来,东平县立足实际,主要围绕以土地股份合作为重点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胆探索实践,在确保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通过积极引导农民入社、农地入股,推动了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和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极大激发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6.
土地商品化经营是通过土地所有者向土地经营者收取一定的租赁费用等形式来实现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土地商品化必须充分考虑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统一。坚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在符合国家集体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价值规律,采用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一论断中强调的利益矛盾,抓住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核心内容,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利益矛盾指明了方向。我国是农业大国,正确分析和处理农村的利益矛盾,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要保持和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应认真抓好延长土地承包期、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三个关键性问题。认真贯彻党的政策,切实抓好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农民关心党的政策,最关心的是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土地承包政策,延长土地承包期,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要做好这项工作,前提是稳定,但不排除作适当的完善和调整。对于大多数农民群众认为现行的土地承包格局基本合理,人地矛盾不突出,没有必要进行调整的地方,要根据农民群众的意愿…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通过30年的改革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新的发展环境下,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如:生态环境污染,农业基础薄弱与自然灾害频发,劳动力素质低,农业科技进步速度慢,耕地适度规模经营难等.必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0.
一、首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份土地承包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冒着坐牢的危险,大胆决定实行彻底的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把土地使用权分到农户,收获粮食后,"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中国农民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和解放生产力的一个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