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 超越“走入”与“走出”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以来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大讨论中,究竟是"走入"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我国理论界对此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实,无论是"走入"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二者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要想真正超越"走入"与"走出"之争,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人类中心主义的再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祥金 《理论学刊》2005,42(4):62-65
坚持还是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由来已久。当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时,学术界和思想文化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诘难之声便不绝于耳。但人类中心主义的存在既是必要的又是合理的,关键是要从人的发展、生成中去把握和理解"人"本身,全面而准确地理解人类中心主义。本文通过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演进的分析,探讨了问题争论的思想实质,然后对其与非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人类中心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在对"非人类中心主义"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进行辨析与批判的基础上,生态马克思主义在生态价值观方面坚持捍卫"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并给予其全新的阐释。文章在梳理生态马克思主义对各种思想的分析批判的基础上指出,这种"新版"人类中心主义是我们当前所需要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重新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类目前要共同面对的紧迫话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在理论上超越了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在实践中为我们重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容易引导出模糊的认识论一种是传统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观;一种是以人类生存为最高目标的新人类中心主义观.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更新正是人类的认识从狭隘的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到"以人为本"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化的演进过程.我们应引导和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扬弃狭义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类中心主义并不是一种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随着历史的演进,人类中心主义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有古希腊抽象的人类中心主义、中世纪神学目的论人类中心主义、近代盲目强化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现代理性反思的人类中心主义.其中,前三种属于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范畴.深入理解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困境和现实困境,不管是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评价,还是合理人类中心主义的构建都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合理形态,它既是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特别是近代理性人类中心主义的辩证扬弃,又是对自然中心主义合理因子的吸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是当代生态危机的产物。本文简要介绍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及其主要形态、实质内涵、遵循的原则,以及作为可持续发展生态价值观基础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环境犯罪法益观的确立应当考虑法益本身的权利属性与功能定位。由于法益的享有主体必然可以还原为人的权利,故法益在发挥其功能导向的同时始终是围绕着人的权利而予以展开的。此外,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法治与权利发展现状,也应当继续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法益观。"人类中心主义"的法益观并不是唯人类中心主义,而是强调继续在法治的语境下,重视公民个体的权利保障,努力构建我国的法治治理体系。"生态中心主义"的法益观并不适合我国现阶段的权利发展基础与法治现实语境。由于现有的刑事立法体系也是倾向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法益观,而法治的构建阶段则是强调对个体权利的重视和保障,故"人类中心主义"的法益观属于在合法性的基础上追求现实的合理性。"人类中心主义"的法益观有利于对环境予以切实地刑法保护。因此,在我国现阶段继续坚持和发展"人类中心主义"的法益观具有现实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其有利于正确地指导生态领域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进而推进环境领域治理的法治化与现代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9.
面对当今的全球性问题,我们有必要对以人为本做出富于时代性的哲学解读.首先要将以人为本和西方人本主义、人类中心主义划清界限.然后我们可以从儒家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思想中汲取更多营养,将以人为本解释为"以人作为出发点,扩展仁爱之心,至于世界万物"这样在以人为本原有的"尊重人权、强调人是目的"的政治学内涵基础上,赋予以人为本一重道德内涵,强调关爱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两重内涵互相补充,体现了对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使这一理念更加完善,也更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0.
自然之成为人类的环境,是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逻辑产物;而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则是取缔了“神道主义”宗教的近代人道主义“宗教”的产物,就此而言,“环境”事实上和现代性是同步诞生的。包含在近代人道主义“宗教”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实质是以工具理性为认识和行动模式、以个体主义的功利主义为伦理准则的非常狭隘的占有性主体观,它必然导致对自然环境之排他性的、掠夺性的征服和占用。资本主义是这种占有性主体观的制度化体现,这个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把环境作为“外部问题”的市场为运行机制、以利润为基本目标和动力的体制,必然会以其不计一切代价的扩张、短期行为、以及对第三世界的环境剥削等而造成严重的环境危机;在资本主义体制之内,寻找不到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这种可能的途径,必须越出资本主义之外来寻求。  相似文献   

11.
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理性的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仁平  彭坚 《求实》2004,2(12):43-45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虽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等方面存在诸多误区 ,但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是不可否定的。在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的今天 ,清算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消极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不应抛弃人类中心主义 ,而是应该继续高扬人类主体性的旗帜 ,扬弃传统人类中心主义 ,走向以坚持人的尺度与自然的尺度相统一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理性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2.
儒家是一种仁爱型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道家是一种超人类中心主义的无为主义生态伦理观,佛家是一种破妄型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这三种生态伦理观对全面深刻地认识当代持三种不同立场的生态伦理学说,即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反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和超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生态伦理学说,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可供借鉴的、极有价值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秦廷国 《学习论坛》2007,23(12):20-2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应把以人为本的"人"理解为具体的、现实的个人。作为一个价值命题,人类中心主义既是必需的,又是必然的。以人为本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视域不同,但在根本价值意义和取向上,二者又是相通的。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人类中心主义问题涉及它的内涵及表现形态,在这两个问题上学界都存在分歧。对于人类中心主义是否是全球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否应该对当代环境问题负责,学者们也看法各异,有必要对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危机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在理论上是不能成立的,实践上也是不可能的。现代生态人类中心主义在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上追求人的利益,这是应该走入的理性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5.
当前,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问题是当务之急,但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传统人类中心主义难以走出旧的发展困境,而自然中心主义面临“反客为主”的非合理性。因此,要想解决人类的“生存困境”,使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就必须确立一种科学合理的主体性原则,即建立“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6.
现将国内学者关于人类中心主义问题的讨论综述如下,供参考。 一,国内外学者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认识 1、国外学者的主要观点 美国值物学家墨迪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论著中展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现代观念,其要点有以下四个方面:(1)人类评价自身的利益高于其它非人类,这是自然  相似文献   

17.
人类中心主义的症结在于这一看起来天经地义、毋庸置疑的常识观念在面对现实与历史问题时陷入了种种困境。人类中心主义采取一种主体主义的模式去定位人与自然关系,这严重局限了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应当是确立在共同的生活世界基础之上的主体间性关系。人类中心主义所持的强烈的工具性及功利性态度使得生态价值难以转换为生活世界的内在价值,直接妨碍了人们理解自然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系并形成一种健康成熟的生活态度。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立论前提的实践活动本身就需要作出深刻反省。实践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人类所具有的实践能力并非人类的特权,而是人类的职责。反省人类中心主义其实也是对“现代性”的反省,更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自觉批判。  相似文献   

18.
目前,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政治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也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生态危机.我们经常谈论的"global warming",实际上今年我们在北京遇上的恰恰不是"global wanning",而是"global cooling",就是北京比以往的冬天更加寒冷.我认为这也是生态不正常的表现.为什么以往出现的暖冬气候现在却变得更加寒冷?答案无疑要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中去寻找.全球化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带来了很多福祉,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难以回避的问题甚至是危机,生态的危机就是其中之一.不仅是自然环境的生态,同时也是文化的生态,这里的"natural"实际上也就是"cultural".生态批评家的反应最为激烈,他们提出了以地球生态为中心的写作模式,也就是所谓的生态写作、绿色写作、自然写作、环境写作.这种写作消解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之后,又进入了另外一种形式的中心主义,有人说是地球中心主义、自然中心主义,从而导致另外一种二元对立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关注生态危机、保护生态环境之时,西方学界也产生了关于“人类”与“生态”何者为第一位的价值争论,造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两种生态观的截然对立。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自然观出发,首先对这两种生态观的价值、思维和限度做出阐释与比较。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内在矛盾也要求我们必须超越两者的对立,充分挖掘并吸收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理论资源,并借鉴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有益成果,积极探索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可持续发展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必将把人类发展带入困境而难以自救.唯一的出路就是抛弃人类中心主义,承认自然界的固有价值,在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和谐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