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公证申诉、投诉和复议的要领及适用依据 1.关于公证申诉 公证申诉是指公证申请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对公证处作出不予受理、拒绝办证或终止办证的决定有异议,或者认为公证处证明的事项不当,或者对公证处和司法局作出撤销公证书和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决定不服,依法向公证处或司法行政机关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因办理公证事项引起的申诉、投诉和复议案件逐渐增多。正确认识公证的申诉、投诉和复议之异同,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处理好公证申诉、投诉和复诉案件,对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促进司法行政机关以及公证机构依法办事具有重要意义。 一、公证申诉、投诉和复议的概念及适用依据 (一)关于公证申诉。公证申诉是指公证申请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对公证处作出不予受理、拒绝办证或终止办证的决定有异议,或者认为公证处证明的事项不当,或者对公证处和司法局作出撤销公证书和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决定不服,依法向公证处或司法行政机关提出重新…  相似文献   

3.
夏日的傍晚,阴云密布,某甲凭窗眺望,远方隆隆的雷声若隐若现. 某乙端来两杯茶,笑道:坐吧——人不留人,天留人.聊会儿吧? 甲:聊啥?总得有个话题? 乙:聊聊公证投诉? 甲:公证投诉这个题目太大了——就公证处而言,针对服务态度的投诉,针对办证流程的投诉,针对公证书瑕疵的投诉,申请撤销公证书的投诉,无理取闹的投诉,等等;就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协会而言,针对公证机构的投诉,针对公证员的投诉,针对公证处决定的投诉,针对公证程序的投诉,还有各种不着边际的主张,乃至信访,不一而足.我们现在拿来一个筐,贴上个标签儿——"公证投诉",一股脑儿就全装进去了.  相似文献   

4.
国立公证处对待公证投诉一直努力做到公证投诉软着陆,公证投诉不上交,尽力化解公证当事人的矛盾,避免硬着陆带来的矛盾升级. 一、过去近十年公证投诉的类型分析 公证投诉可分为有理投诉和无理投诉两大类型.有理投诉存在的前提是公证处有一定的过错,大多反映在公证书无法使用的投诉.无理投诉是指公证处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公证当事人自身或者其他利益相关人出现过错导致的投诉.  相似文献   

5.
公证案件不是行政案件祝长荣,宋美华司法部在《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规定(试行)》中规定:公证处拒绝公证、终止办证、撤销公证书、不予撤销公证书和变更公证书的行为,当事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对此,笔者认为:公证处不是行政机关,公...  相似文献   

6.
公证案件行政复议与诉讼探疑祝长荣,宋美华司法部于1990年7月发布的《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规定(试行)》中规定:公证处拒绝公证、终止办证、撤销公证书、不予撤销公证书和变更公证书的行为,当事人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对此,司法界...  相似文献   

7.
贺晓山 《中国司法》2001,(10):61-62
《百姓信报》7月10日刊登了《公证书被判无效,公证处陈辞力辩》一文,讲述了河南省新野公证处办理的一份确认遗嘱公证书,被法院二审判决无效的案例。  案情是这样的:  2000年3月29日,一位老人将其已去世的丈夫于1992年2月17日立下的录音遗嘱拿到河南省新野公证处,要求公证处予以确认。公证员经调查核实,于2000年4月1日出具了确认遗嘱公证书。此后,老人的二儿子以公证处办证不符合程序为由,状告新野公证处,请求法院撤销公证书。  一审法院认为公证行为具有行政行为性质,属于准行政行为。公证书以公证的形式确认了当事人提供…  相似文献   

8.
[引言] 近几年,公证申诉案件大量增加.随着公证体制改革,公证处不再是独立的行政诉讼主体.对申办、撤销公证书的纠纷则由当事人向公证处或同级司法局提出申诉,待司法局做出行政决定后才能走向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9.
蒋轲 《中国公证》2008,(7):54-56
继承足公证处最常办理的业务之一,对于继承公证,公证员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在现有的查证条件下,要确保每一件公证都不发生遗漏继承人的现象,恐怕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近几年来随着房屋的不断升值,一些不讲诚信的当事人心生邪念,采用开具虚假证明的手段,隐瞒有可能不愿放弃继承权的继承人,以达到骗取公证书、独吞父母遗产的目的.正是因为这些恶意的欺瞒行为,使得遗漏继承人成为时常困扰公证处和公证员的一大顽症.被遗漏的继承人申请公证书复查时,公证书往往面临被撤销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因为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加以及房价的持续攀升等原因,不少地方公证协会受理公证投诉的数量也在升高。一些公证机构或地方公证协会的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处理投诉人员")在处理公证投诉中常常因为没有客观分析公证书的证明效力,导致投诉的处理结果不尽人意;而当事人甚至某些律师也因为错误地理解了公证书的证明效力,对撤销或变更公证书的后果寄予了过高的希望,使得处理投诉的难度大大增加。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二终  相似文献   

11.
[案情]2008年10月24日,原告薛财尤向河南省修武县人民法院起诉被告修武县公证处及第三人薛富勋,认为被告作出的(2007)修证民字第14号公证书的内容错误,请求法院撤销上述公证书,并赔偿因错误公证给原告造成的经济损失10000元,第三人薛富勋对此承担连带责任。被告修武县公证处辩称,自己不应当作为被告,而且公证书本身没有错误。薛富勋也主张公证书正确,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2.
2006年9月20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的杨世和向四川省成都市律政公证处投诉,要求撤销该处于1999年7月28日出具的关于证明他已死亡的《继承权公证书》。四川省司法厅对此事高度重视,责成四川省成都市律政公证处(原四川省公证处)依法进行严肃认真的复查,省厅还专门组成专题调查组对此案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经调查核实,该公证书是一份具有严重错误的公证书,已依法予以撤销;公证员和公证处具有重大的失职责任,已经分别受到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的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的公证法规对公证赔偿责任制度无明确的规定.作为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和<公证程序规则>,仅规定了对错误或不当的公证文书,公证处及同级司法行政机关、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予以撤销,因公证处的过错撤销公证书的,所收的公证费应退还当事人.而对于因错误公证或不当公证对当事人造成的损失应如何处理法律没有规定,这不能不说是法律的一项空白.可以说,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中关于公证赔偿责任的规定尚付之阙如.此亦使公证实践适用这一责任制度因缺乏依据而成为不可能.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下简称<条例>)和司法部2002年发布的<公证程序规则>(下简称<规则>)都设定了司法行政机关对公证文书的撤销权.这种撤销权不仅可以直接对公证文书予以撤销,同时根据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申诉,对公证处作出的不予受理、拒绝公证、撤销或不予撤销公证书的决定也可以撤销.这种权利的设定,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和已经发展了的公证事业都是不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5.
公证投诉是行业内不想面对而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如果说申请撤销公证书还能够在法律规范的条框内予以调整.越来越多的无理投诉乃至公证信访的发生就会让公证员、公证处、公证协会甚至司法行政机关都卷入到“应诉”的局面中,无疑会影响公证服务的正常开展.严重的时候对行业的声誉也会带来负面效应。如何应对公证投诉?因为投诉的个体是人.应对投诉的个体也是人.所以情况会千差万别,很难总结出一套完美的方案:但是有些经验之谈,相信对大家也会有所帮助。本期的“公证沙龙”栏目以公证投诉为主题。既有业内人士的概括论述.又有高校学者的理论研究;既有对公证机构的实证分析.又有用闲来之笔娓娓道来的漫谈小品。公证投诉并不可怕.它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要用理性的心态和睿智的思路予以正视和解决.为公证服务秩序和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轰动黑龙江全省的首例公证涉诉案件是由3份公证书引发的。1992年11月18日,哈尔滨市动力区公证处根据被继承人王洪刚之妻于世芳的申请,依据被继承人王洪刚的遗嘱,出具了一份涉及221平方米的棚厦的继承权公证书。同年11月27日,于世芳将该棚厦赠与为其夫和自己治病的医生c公证处又为其办理了赠与、受赠公证书c于世芳之于王军以自己合法权益被侵犯为由状告哈尔滨市动力区公证处,请求撤销这3份公证书。由此拉开了全省首例公证涉诉案件的序幕。阿4个回合8次裁判第一回合:1994年4月18日,王军向哈尔滨市动力区法院起诉。同年11月10日,动力区…  相似文献   

17.
对“利害关系人”的困惑——从一起公证申诉案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公证申诉案大量增加。随着公证处体制的改革,公证处不再是独立的行政诉讼主体。对申办、撤销公证书的纠纷则由当事人向公证处或同级司法局提出申诉,待司法局做出行政决定后才能走向司法审判程序。特别是司法部新出台的《公证程序规则》(下称《规则》)自从8月1日生效后,公证申诉案的解决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即新《公证程序规则》生效前公证处为独立的诉讼主体,之后不能成为独立的诉讼主体,转由同级司法局作出决定,使司法局成为因公证纠纷而产生的行政诉讼的被告主体。  相似文献   

18.
公证审查能否突破实质审查原则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公证审查是公证程序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是确保公证质量的关键所在。公证审查原则是公证处对公证事项进行审查时所掌握的出证原则,是判断公证书正确与否的关键。公证审查时掌握的原则不同,公证书的效力也不同。在实践中,不仅公众对公证审查的原则及实行不同审查原则出具公证书的不同效力不了解。  相似文献   

19.
袁京 《中国公证》2008,(5):60-61
二手房交易姿金可“提存公证”;维护合法权益有时需要公证;公证处监督村民投票公证进入基层民主决策过程;密码、人像采集房产局公证处联手打击假公证书  相似文献   

20.
郑长海 《中国司法》2005,(1):104-104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公民的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司法行政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案件呈上升的趋势。因囿于复议机关和复议机构以及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有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在行政复议的实务中难免会出现失误。笔者结合实践中遇到的案例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案情简介:遗嘱人甲与遗嘱人乙是夫妻,两人同时到某市公证处就他们的共有房屋分别立下公证遗嘱A和B,将房屋遗赠给丙。利害关系人丁对两份遗嘱公证书有异议向某市公证处提出申诉。某市公证处以两份公证遗嘱实体违法和存在表述瑕疵为由,撤销了两份遗嘱公证书。利害关系人丁不服遂向某市公证处的本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诉。经审查,某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