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肖玉菁 《学理论》2013,(6):254-25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使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困难,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各大高校的扩招和中国就业政策及就业制度不断发生变化,使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待业时间过长等问题逐渐突显,这就影响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以及从国家、政府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就业难的基本对策,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从而实现高校本科毕业生充分和谐的就业局面。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纪录新高等不利形势,客观上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者必须在准确把握就业形势科学决策、大力开发毕业生就业市场、打造毕业生核心竞争力、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才能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3.
印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高校毕业生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印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一些成功经验,有助于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本文从印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宏观环境出发,分析了印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提出了可供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肖鑫  李江  肖伟  张建岗 《学理论》2013,(33):310-311
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较优选择,认为较优就业市场为省级高校毕业生网络就业市场;对省级高校毕业生网络就业市场的总体框架、相关用户的权限和管理逻辑进行研究。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较优选择及其建设,对促进用人单位招聘信息与毕业生应聘信息更快捷、更有效的互通,减少社会总成本,特别是减少用人单位、毕业生等的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郭旭娟 《学理论》2014,(9):236-237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和发展也随之发生变化,加之师范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用人单位也越来越苛刻。通过对师范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掌握师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规律,使得毕业生更好地做好就业准备,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3)
随着我国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攀升,各大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已不再是孤立的、个别的、暂时性的现象,必须引起政府、社会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因此,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对维护高校的有序发展,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大的现实影响。本文从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出现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如何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7.
李若薇 《学理论》2013,(21):253-254,278
西方发达国家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形成较早,也较完善。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运行过程中,政府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渐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必须大胆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强化政府的服务意识和监管职能,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是一项为了帮助回到原籍的、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而推出的制度.该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其适应从"学生"到"雇员"角色转变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广泛阅读和系统梳理学者们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核心概念、作用、存在问题、完善对策进行综述.目前,学术界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关注还很少,研究上缺少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广度,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周静 《学理论》2013,(3):57-59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立足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揭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的各种表现及危害,并通过探究表象之后的深层原因,寻找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诚信缺失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津进 《民主》2011,(1):23-25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及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尤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更趋严峻。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制定了《天津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并在"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6)
科学合理的就业期望,有利于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目标。为探明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问题,以便开展科学的就业指导工作,笔者在对湖南省衡阳市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调整毕业生就业期望值的建议如下: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全校重视、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推行个性化咨询辅导;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管理和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敬康 《学理论》2009,(10):125-126
随着高校毕业生暂缓就业政策的出台,暂缓就业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加强这部分毕业生中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课题。本文在分析目前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的特点、当前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出加强高校暂缓就业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五项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9)
调查高校本科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心理健康水平及相关心理状况,为高校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提供意见与建议。本文采用毕业生特殊群体筛查表、心理健康量表、就业挫折归因量表、就业社会支持量表对西安某高校1 423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七类特殊群体毕业生占比3.9%30.7%不等,就业焦虑、学习困难、经济困难毕业生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女毕业生、自主创业、就业迷茫学生更多采取自我归因,就业焦虑学生更多采取外在归因,女生和创业学生得到更多社会支持。得出以下结论,学校需要针对特殊群体毕业生进行分类指导与帮助,增加其应对现实困难的能力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轨,就业市场的供需矛盾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解决就业难问题,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出路就在于市场化。本文以广州市为个案,通过广州市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过程中的探索与市场化就业体系的构筑,以期对建立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阮敏尔  马林东 《学理论》2012,(10):96-98
农村基层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农村发展人才紧缺的有效路径。通过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选取大学生村官这一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进行深入调研,在关注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是否"下得去"的同时,重点关注是否"用得上"和"留得住"。同时就高校毕业生农村基层就业的总体状况、面临的困境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工作搜寻途径、就业信息获取评价、就业歧视等问题,最后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6)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构建一个符合实际需要的就业网站对及时、高效开展高校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有重要意义。如何建设并使该平台发挥最大效用直接影响高校二级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分析了就业网站建设对高校二级学院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网站建设的基本原则,同时介绍了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就业网站建设与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关于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在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高校连续扩招等问题上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接踵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又给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带来了更多的不利因素。大学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就业心理素质迫在眉睫。本文从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大学毕业生应该从多方面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对于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几点建议等方面分析讨论了大学毕业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佳 《学理论》2015,(7):137-138
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逐年上升,因此,拓宽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途径,对促进高校毕业生成功就业有积极作用。本文探讨了网络求职的步骤与优劣势。同时对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举办的招聘会、上门求职和利用社会关系求职这些传统求职方式进行了简要介绍和优劣势分析。  相似文献   

20.
李南  卢秀霞 《学理论》2013,(6):252-253
在高校扩招及就业形势严峻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已成为近年来高校及社会普遍关注和探讨的热点。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出发,结合国家措施及地方院校实际经验,全面分析和探讨拓宽就业渠道的经验和做法,为高校做好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共同构筑供需平衡、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就业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