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不仅是经济大国,而且是教育大国,当然也是高等教育大国。截止到1994年5月,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共有大学552所,短期大学593所,高等专科学校62所,专修学校(专门课程)2,857所。在校生数:大学(学部)228万人,研究生院13.9万人,短期大学51.2万人,高等专科学校(第四、五年级)2万人,专修学校(专门课程)68万人。其中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合计入学率为43.9%;若再将专修学校(专门课程)包括在内,入学率则高达62.4%。总体说来,日本高等教育的数量规模约为我国四倍,其发达程度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毫无疑问,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有许多值得我们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私立高校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私立高校作为国家的教育政策目标而出现是在明治五年(1872年)颁布《学制》以后,但是一直发展很缓慢,第二次大战后,日本在积极发展国立、公立高校的同时。也在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私立高校的振兴。据《文部统计要览》统计,1992年私立大学已发展到384所,是1950年的三倍,占大学总数的74.4%,其学生数达到168万,占大学学生总数的73.3%。私立短期大学已达到449所,是1950年的二点四倍,其学生数为49万,占短期大学学生总数的92.4%。此外,日本私立的研究生院、高等专科学校、专修学校(专门课程)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因此,日本政府一再声称,日本私立高校的发展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成为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的主要支柱。那么,战后日本私立高校为什么能如此迅速发展呢?归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专门学校是根据文部科学省1976年(昭和五十一年)制定的专修学校设置标准设置的。它是专修学校中开设专门课程的学校,是进行职业教育和学习实际生活中必要的知识,技能,技术的学校。自创立以来,其高就业率以及全面的专业设置使得专门学校深受求学者和用人者的欢迎。一、日本专门学校现状日本专修学校设有专门课程、高等课程、和一般课程三个层次。设有专门课程的专修学校称为专门学校。专门学校以培养具有“即战力”的实用技术人才为目标,是日本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招收高中毕业生及具有同等学力者,学习年限从1年到3年不等,一般以2年课…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在广义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影响下,日本专门学校制度产生了,它旨在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量的增加及社会对多种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它的产生完善了日本高等教育体系。本文论述了日本专门学校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分析了专门学校制度在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突出作用,提出了我国应借鉴日本专门学校制度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5.
日本高等教育改革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始于明治维新。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现在日本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科学校和专修学校。据1991年的《学校基本调查速报》统计,日本现有“大学507所,其中国立大学97所,公立39所,私立372所;短期大学有593所,其中国立41所,公立54所,私立498所;高等专科学校62所,其中国立54所,公立4所,私立4所;专修学校2731所,其中国立153所,公立170所,私立2408所。高等教育受教育总人数598.1万,其中大学生198.9万,研究生9万短期大学学生47.3万,高等专修学校学生1.9,各类专修学校学生341万”。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政府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彻底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入学率达到95%以上,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日本教育如此得以迅速普及和提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日本政府肯于进行大量的教育投资。因此,本文就战后日本教育经费结构及其投向作一分析。 一、公共教育费 公共教育费是指国家(中央)和地方(即地方公共团体——都道府县、市镇村)分别在设置的学校、社会教育机构(公民馆、图书馆等)、教育行政机构(文部省、教育委员会)所支出的经费。简言之,就是国家和地方在公共财政中支出的国家教育费和地方教育费的合计额。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的私学振兴与政府资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教育的普及,私学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是众所周知的。1950年,各类私立学校的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在各类学校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大学为52.2%和60.6%;短期大学均为88.6%;高中为20.5%和15.5%;幼儿园为58.4%和50.8%。到1991年,各自所占的比例变化是:大学为73.5%和73.0%;短期大学为83.9%和91.9%;高中为23.9%和28.9%;幼儿园为58.3%和78.1%,另外,专修学校和各种学校基本上都是私立学校。由此表明,私立学校在日本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义务教育除外)。那么,战后日本的私学是怎样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呢?政府对私学的发展又起了怎样的作用呢?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需要回顾一下战后日本私学的发展过程。 一、战后初期日本私学的振兴与政府扶持 战后,日本私学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历了两次大的财政危机。一次是战后初期,另一次是经济高速发展期的1965年前后。 战后初期,由于受战灾影响,日本私立学校的校舍大部分被破坏,一时难以复课。而且,当时日本社会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衣食住等生活必需品严重缺乏,再加上通货膨胀恶性爆发,人们为生存而拼搏,战前所实行的保证私学财政的“供托金”,随之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日本私立大学发展至今,历经一个半世纪,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其初创时期,也曾经是困难重重。文章结合实例,从内外两个方面深入探讨日本私立大学初创时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之道,对当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与东南亚曾经一度密切的关系渐趋冷淡。欧洲首先集中精力于建设家园,忽略了与东南亚之间旧日的殖民地联结而任其瓦解。而欧洲作为东南亚的政治与贸易伙伴的位置,将不可避免地有其必然的取代者——结果,这里出现了日本与美国。 七十年代之初,欧洲经济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在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下同)市场所占份额约为15%,大致与美国相当;而日本则为26%。七十年代末,共同体在东盟市场所占份额仅为12%;美国为14%;而日本为22%。由此可见,到七十  相似文献   

10.
对于高等教育是否需要均衡发展,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考察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轨迹,我们认为,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是在关注和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尤其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前提下,逐步促进均衡发展的。在教育机会均等、为经济发展服务、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学习理念等价值观的指导下,通过促进体系均衡、大学分散化政策、大学扩张政策、大学抑制政策、高等教育计划、建立闪耀着个性光辉的大学等多种途径不断选择和调整高等教育政策,努力消除差别。从战后的改造高等教育体系到自由放任发展再到通过计划调控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了日本对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范围来看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各国都认识到大学不仅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储备库 ,也是新人才的培养基地 ,把发展高等教育看作知识经济的驱动器。从高等教育的发展结构 ,规模来看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三个阶段。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马丁·特罗教授指出 :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 2 0岁 )入学率在 15 %以内为精英型的高等教育阶段 ;15~ 5 0 %为大众型的高等教育阶段 ;5 0 %以上为普及型高等教育阶段。现在 ,日本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大众化 ,其入学率达到了 46 % ,18~ 2 1岁人口中有…  相似文献   

12.
和欧美国家相比较,日本的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开展的比较晚。1951年才在庆应大学设立了由美国援建的图书馆学专科(后改为图书馆学院,1968年更名为图书情报学院。196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75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由此日本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开始起步。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1982年底日本已有133所本科大学和100所专科学校开设了图书情报学专业或课程。现有3所专门的图书情报院校,既庆应大学图书情报学院(1951年)、国立图书馆情报大学(1979年)、爱知淑德大学图书情报学院(1985年)。一般院校只培养本科生,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有庆应大学、国立图书馆情报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四所大学,培养博士生的则有3所大学,庆应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  相似文献   

13.
日本大学图书馆员的现状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面临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由各种各样的新机器、载体构成的信息网络化系统,学术研究情报网络系统等发展的非常快。通过网络面向社会的终生学习者实施教育功能,日本大学的高等教育也在力求提高教学质量,而大学图书馆是构成高等教育、科研活动的主要机构,图书馆员面对这种现实是怎样一种状况,存在哪些问题呢?一、大学图书馆职员录用的问题日本一方面提高和丰富每个图书馆的优质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图书馆职员的地位又是比较低的。在《大学图书馆标准》(大学标准协会,1982年5月)规定了专业职员的配备,但在大学图书馆职员录用时…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下半叶,东洋传统文化在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初次交手中就输的一败涂地,一种亡国的危机感促使日本全身心的投入到西洋技术的学习之中,西方医学是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日本近代医科技术教育从学制教育时期的初创历经教育令时期、各学校令时期、专门学校令时期、大学令时期的长时期发展逐步完善起来。  相似文献   

15.
日本高校的女子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次大战以前,日本实行的是一种复杂的双轨制的学校教育制度。在这一学制中,封建的“男尊女卑”的色彩极其浓厚。在高等教育阶段,除个别学校外,大学是不向女性开放的。就接收女性的大学而言,教育的目的也只是培养“贤妻良母”。战后进行了全面的教育改革,确立了民主平等的原则,建立了单轨的6·3·3·4学制,实行男女同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这其中女性教育的发展尤其令人瞩目。1969年,高中的女生的入学率首次超过男生,1980年男生为93,1%,女生为95.4%;1989年男生为93.6%,女生为…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社区学院和日本的短期大学都属于地方性短期高等教育结构,在各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美国社区学院和日本短期大学的历史和现状,并比较其异同,揭示其发展规律对于改革我国地方短期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为实现、优化其教学、科研两大主要机能,必须由一系列保障、支持系统来辅助运转。高校行政管理就是其主要的辅助系统之一。行政管理工作是大学教育、科研活动的基础。没有高效率的管理,即使有优秀的人才、先进的仪器设备,大学的整体工作效率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在日本高等教育机构中,高效率的行政管理是其主要特色之一,也是日本大学教育体系得以顺利运转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是我国高校改革的重点,它关系到整个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993年7月1日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中国准则”)和日本大藏省企业会计审议会,1982年4月重新修订并施行的《企业会计原则》(以下简称“日本原则”),进行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19.
日本大学国际化的进程与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治维新初期起步的日本近现代高等教育已有百余年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 ,日本曾先后参照法国、德国和美国高等教育模式 ,发展和改革本国的高等教育 ,并使之不断向多样化、终身化和国际化方向推进。实施大学国际化尤其是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 ,也是日本政府、学者和高等院校的共识 ,回顾和反思日本大学国际化进程 ,既有成功经验可供参考 ,也有失败教训可资借鉴。一、日本大学国际化的进程在“求知识于世界”这一政纲的影响下 ,明治政府 (186 8~ 1912 )共聘用外国专家 30 0 0余人 ,其中在国立大学任教的人数仅次于通产省的聘…  相似文献   

20.
中日近代高等教育的比较--以戊戌变法、明治维新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高等教育交流自古不断,隋唐时期,日本曾向中国派出大量使节及留学生来华学习,并于八世纪初仿照唐朝的国子监在日本设立了古代的大学--大学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一直是日本学习与借鉴的对象。但到了近代,中日高等教育的交流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开始向日本学习与借鉴:京师大学堂章程仿自东京大学,《壬子学制》仿自日本学制,甲午战争后,中国更掀起一阵留日高潮,1906年留日学生达12000~13000之众①,1909年来华任教的日本教习达405人②之多。教育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什么中日高等教育的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