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虚假广告的法律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普遍现象。它在为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带来获得信息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如虚假广告。面对泛滥成灾而严重破坏社会信用的虚假广告,诸多学者虽已从经济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其做出评判,然而作为法治社会的需要,我们更应该用法律的观点来评判虚假广告行为,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告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对虚假广告行为做出法律的界定?具体而言,与此相关的设问是现行法上有没有相关规定以及有什么样的规定;法律规范是抽象还是具体,是否明确、完整、统一等等。一、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一…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虚假医疗广告泛滥,严重损害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成为久治不愈的社会痼疾。本文认为在虚假医疗广告法律责任追究中,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强化民事赔偿责任才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医疗广告和虚假广告概念的基础上,引申虚假医疗广告的概念,通过权威调查数据分析虚假医疗广告的现状,总结虚假医疗广告的主要表现形式,最终落脚于虚假医疗广告的民事责任追究,通过虚假医疗广告的法律依据、认定、责任主体等的分析,找出我国虚假医疗广告现有民事责任法律规制的不足,进一步提出强化民事赔偿责任,完善相关法律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医疗广告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但虚假医疗广告的泛滥却使医疗广告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本文通过探析我国虚假医疗广告法律规制中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虚假医疗广告法律规制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4.
据国家权威部门调查,由于虚假医疗广告误导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吃错药,这足以说明目前虚假医疗广告误导群众就医的状况。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卫生部于2006年11月27日联合公布了新的《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其将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一新办法对医疗广告从内容到审查再到监管措施等都作了详细规定,以遏制虚假广告的泛滥,保障群众的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5.
医疗广告的规制与取消问题成为近年来"两会"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各方观点可谓聚讼盈庭。实际上,就规范层面而言,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已经有了对虚假广告的禁止性规定。虽然基于公共利益和法律父爱主义式的信息规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医疗广告予以一定程度的规制,但全面禁止则违反比例原则,是对人民"知的权利"与广告主和广告从业人员经济利益的侵犯。而且,简单地以行政立法取代严格的行政执法无助于法治秩序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虚假广告泛滥,广告代言人是虚假广告重要的参与者,但我国却缺少相应的法律来规制他们的行为,追究他们的责任。虽然《食品安全法》以及有关生产劣药、假药的相关司法解释中对代言人责任的承担做出了具体规定,但这对于规范广告代言人的行为也只是杯水车薪。笔者认为,对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制,这不仅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保护代言人本身。本文将主要从民法的角度讨论广告代言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因其侵权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7.
虚假广告代言人的行为,使虚假广告的社会危害性进一步扩大,但现行法律对代言人的法律规制存在极大缺失。由于追究虚假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有充分的法理依据,因此有必要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确立民事、刑事、行政责任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明确义务性规矩,增加民事责任主体,区分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以更好地对虚假广告代言行为进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8.
政府在医疗广告监管中的角色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医疗市场的开放,医疗行业竞争加剧,虚假违法医疗广告屡禁不止,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和不良影响。本文拟对政府部门在医疗广告监管中承担何种角色以及当前医疗广告政府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商讨。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学意义上看,“欺诈”、“诈骗”、“诈欺”的概念是相同的,即采取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三个名词的词义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从法律意义上看“欺诈”、“诈骗”的法律概念也是相同的。我国《民法通则》和三部合同法的规定和司法解释对欺诈的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我国刑法规定的诈骗犯罪的解释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以上民事“欺诈”,刑事“诈骗”的法律解释基…  相似文献   

10.
会计法律问题是与会计业务密切相关的法律方面的问题,解决好会计法律问题,既有利于会计业务的顺利开展,也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我国目前存在的现行法律法规重视行政及刑事责任的处罚、轻视民事责任处罚,缺乏对虚假会计信息具体认定的法律规定以及对虚假会计信息法律责任分担界定方法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个人设想,对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法律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尹田 《法学杂志》2016,(11):13-22
《民法总则(草案)》纠正了《民法通则》对法律行为性质的错误定性,将“乘人之危”与“显失公平”正确地并合,增设了“虚假表示”和“第三人欺诈”的行为种类,增设了撤销权的除斥期间及撤销权放弃规则,正确地否定了当事人对可撤销行为所享有的“变更权”,并在法律行为效力相关问题上对现行制度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包括增加了有关法律行为无效之无对抗力的规定等,从整体上推进了法律行为制度的科学化.但草案根据法律行为是否具有相对人而分别规定不同的解释原则,在法律行为的解释规则设计上存在重大失误,应直接以《合同法》所规定的合同解释规则予以替换.  相似文献   

12.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是指行政机关对自己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当提供事实和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的根据,如果提不出,或者提出的依据不具有可采性,不能证明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正确与合法,就应当承担败诉的法律后果。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有以下几个特征:1.从主体看,被告举证责任是单方责任,即由被诉行政机关对自己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单方承担举证责任。区别于民事诉讼中的“谁主张、谁举证”。2.从范围着,被告负举证责任不只局限于事实证据,还应包括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3.…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法总则》第146条、第153条和第154条分别规定了虚假意思表示、违背公序良俗和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法律行为无效,导致这三种无效原因的关系出现混乱。实际上,虚假意思表示与恶意串通之情形应包含于“违背善良风俗”之范畴内。从比较法上看,也无法找到单列恶意串通为法律行为无效原因之做法。基于此,我国在具体的法律适用上,应采用限缩原则解释“恶意串通”和“虚假意思表示”,扩大“善良风俗”之适用范围,使“违背公序良俗”成为认定虚假意思表示和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之“一般条款”。当三种无效原因“竞合”时,赋予当事人选择权。同时,该三条规范与我国《侵权责任法》第2 条及第6 条之规定出现法条竞合时,也应做技术性处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明星代言广告已逐渐成为广告业的时尚。明星广告比普通广告更具吸引力,更易鼓动消费者购买广告产品。但同时,明星代言虚假广告所引发的纠纷问题也渐渐突显出来。最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第55条规定:"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但目前我国的法律仅规定明星代言食品类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而没有规定其他领域内明星代言虚假广告的民事责任,这无疑是亟待弥补的法律漏洞。  相似文献   

15.
诉讼是人类文明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当事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成为其进行虚假诉讼、侵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工具.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关于恶意诉讼行为的专门而明确的规定.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亦未对其作出明确的规定.恶意离婚诉讼行为的发生,固然有实体法上规定不够完善之处,但本文认为恶意离婚诉讼行为要更多靠程序法的完善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6.
论媒介对虚假广告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驱动,我国目前出现了一些虚假广告。广告经营者对虚假广告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尤其是传播媒介到底应怎样承担民事法律责任,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观我国有关“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定,其中存在理论缺陷,在指导实践上也存在难度,许多地方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7.
"亲亲相隐"与尊重人权:我国刑事政策之理性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刑法第310条的规定,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或者作虚假证明予以包庇的行为.不管窝藏、包庇者与犯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只要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都要受到刑事制裁.实际上,这样的法律就是对人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当你的亲属犯罪的时候,你为了维护法的权威和尊严,必须要牺牲亲情.这种规定的合理性需要探讨.本文根据古今中外关于"亲亲相隐"制度的规定,结合我国因否认此制度而给现实社会带来的危害,分析了现阶段确立"亲亲相隐"制度的合理性,最后提出"亲亲相隐"原则刑事立法化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司法信箱     
单行法律有关申请强制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规定应如何适用?编辑同志: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是当事人逾期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三)项的规定;二是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的规定;三是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起诉,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如环境保护法第四十条的规…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证券虚假陈述理论与实践的内在逻辑混乱最高人民法院在2003年1月出台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我国证券市场虚假陈述这一侵权行为从实体到程序的各个方面作出了规定。这让我国证券法律工作者终于有了明确的制度可遵循,而与  相似文献   

20.
《食品安全法》正式开始实施之后,如何界定名人代言行为、明晰代言人的法律地位及其责任,是目前需要深入探讨的,本文拟对名人代言虚假食品广告应承担法律责任作初步探析。首先从三个关键问题人手:第一是明确名人在食品广告中的法律地位,这是明晰名人应担义务,划分名人承担责任的前提。第二是名人代言虚假食品广告是否承担侵权责任,本文从构成侵权行为的违法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的四个要件进行分析。第三是确认名人代言虚假食品广告承担共同责任的形态。在解决以上三个关键问题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将所有名人代言虚假食品广告的行为均归为共同侵权行为,承担连带责任的论断值得商榷。对此问题需要从名人代言虚假广告行为中获得的利益、主观恶性程度及名人认知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笔者提出了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应承担侵权补充责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