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心灵的回归     
身处大墙之内是不幸的,但是,生活在这个时代,又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幸赶上了实现中国梦的大好时代。当代的中国梦,不仅是国家与民族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也是我们身处大墙里每一个服刑人员的梦想。我们的梦想与中国梦紧紧相连在一起。实现中国梦的时代,给我们实现梦想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发展的完美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时代命题的紧密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用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理论进行观察和分析,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变经历了传统时代、计划经济时代与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中国向现代化的社会结构转型,保障市场经济主体竞争的平等性、国家权力的服务性、公民社会的批判监督性是中国向现代化社会机构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当代爱国主义的基本时代特征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主题,二同时代的爱国主义总是与时(主题密切相联,在解决时代三题的过程中体现时代主题。在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规定了当代中国最大的时代主题是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发展,也规定了当代爱国主义的基本时代特征是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当今的条件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三者从本质上讲是统一的。爱匡主义主要表现为爱社会主义反过来说,爱社会主义也就是当代爱国主义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5.
论毛泽东人格与中国传统文化戴木才一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富魅力的伟大人物,也是这个世纪世界历史上最具人格力量的巨人之一。毛泽东人格作为中华民族20世纪时代人格精神与时代民族精神的精华,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在振兴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我们经历的是变化的时代和变化的我们。作为一名女性法官,由于自身成长的经历和法官审判的经历,我由衷地希望能够与每位中国女性特别是那些普通的中国女性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的理论是列宁首先提出的,反映了阶级斗争学说从一国走向世界的延伸以及战争与革命问题在全世界的泛化。毛泽东继承了列宁关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学说,以中国革命经验为基础并结合时代变迁,先后提出“两类矛盾”、“三种力量”、“两种力量”、“两种运动”、“两个中间地带”、“三个世界理论”等,但是毛泽东的时代观囿于其本人与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关系,以及敌友观念的局限,还有其时代的鲜明印记。将时代主题上升为世界主题,突破“战争与革命”这个传统思维框框的是邓小平。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冷战局势的逐步缓…  相似文献   

8.
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命题,直接影响无产阶级政党认识时代主题、判断国际形势、应对时代问题。在理论上,中国共产党的时代观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深入拓展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实践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时代观在时代主旨上全面拓展内涵、在目标规划上科学设定时代任务、在解决方案上彰显中国特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时代观紧扣时代主题,不仅成为带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世界和平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徐笑笑 《前沿》2013,(4):129-131,160
本文用纵向历史溯源和横向文化辨析的方法考察毛姆的中国游记,在欧洲文学的中国书写史中去阐释毛姆与中国的关系,他是透过历史在说话,每一种中国观点都可找到其历史来源。他生活和写作的时代是东西方国际关系异常紧密,文化间认知与交流逐渐繁荣的时代,他对中国的描绘与观点既有积极的对话,又存在悲观的误解,这与中西文化的交流史、世界局势变动中的国际关系、文人的精神诉求都有联系。他的中国游记是历史性、时代性与个性交织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许进品 《桂海论丛》2008,24(3):13-15
在回归现实中不断创新发展,使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陈筠 《两岸关系》2009,(12):34-35
“前十年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时代,后十年是中国文化与创意崛起的时代。”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创意司代司长迪米特·甘特雪夫说。 “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中国一个领先的产业,北京的文博会是最好的证明。”世界地球基金会理事会联合创始人、联合国前副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说。  相似文献   

12.
孔子与齐鲁     
王志民 《春秋》2010,(1):31-36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代是中华文化史上群星璀璨、伟人辈出的时代,是区域文化大放异彩的时代.也是文化经典光照千秋的时代。基于此,又有人称这个时期为中国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  相似文献   

13.
面对时代的三个重要转折──20世纪与21世纪的百年之交,公元第二个千年与第三个千年的千年之交,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变的时代之交,当代世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清醒与敏锐,早已开始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反思过去,展望未来。在各种各样的反思与展望中,最突出的是对东西方文化以及世界文化格局的反思与展望。这是世界范围的文化判断与文化选择,是当代中国文化思潮最核心的内容。当代中国的文化思潮缘起于80年代的“文化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出现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伴随着经济、经济改革的要求,在思…  相似文献   

14.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活水源头,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形态,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的每一步前行都与时代同行.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不断进入新的更高境界。与此同时,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进程也与时代同步,与真理同行。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努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这一新论断深刻地揭示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彰显出独有的精神高度、理论深度与文化厚度。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举自信之旗,确立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应有态度;从价值论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时代之问,实现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历史激活;从实践论的角度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创新之路,完成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转化发展。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与发展的理论根基与创造母体,后者是前者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理念革新与价值升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和根本经验。一百年来,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三次伟大飞跃,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引。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来射中国这个“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相似文献   

17.
民族凝聚力与跨世纪的历史任务蒲跃中共十五大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团结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是我们民族实现伟大振兴的时代,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中华民族漫长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强大凝聚力,是今天发...  相似文献   

18.
早在1986年,上海学者李新华于《当代青年研究》发表题为《关于代际理论的手记之一:“代”的时代》一文。应当说,“代”的时代——这一命题,对于16年后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结果,具有相当的预见性。跨入21世纪,无论是从代际理论的角度看,还是从现实层面的变化看,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确实已进入一种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代”的时代,为我们认识与把握当下中国的青少年及其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在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和天地。当代中国进入“代”的时代的根本标志是:社会人口中诞生了一群不同以往的全新的一代人。他们与其前辈相比,…  相似文献   

19.
裂隙与缝合90年代中国文化与文艺景观多元文化时代的多元艺术特约主持人/王德胜策划、编辑/扬长征王德胜(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这是一个新的文化时代,一个多元分化、多元发展的文化时代。在这一多元文化时代,我们不仅有了主流文化、知识分子文化、大众文化这样一...  相似文献   

20.
编余漫话徐鹏飞先生与新中国同龄,在中国漫画界,他算得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从20世纪80年代初徐先生开始发表作品到今天,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于他的前辈和后来人,他亲历了两个时代,在社会转型的变革中,观察和思考了两个时代——这是他得天独厚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