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山东审判》2004,20(1):1
省法院决定,今年在全省法院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推进法院管理机制创新,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工作 发展。各级法院要识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以取得预期效果。 充分认识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重要意义。管理出公正,管理出效率。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是实践 "公正与效率"主题的迫切要求,只有加强规范化管理,规范司法活动,才能不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践"公 正与效率"主题,落实司法为民宗旨。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是提高司法权威、树立法院形象的客观需要,惟有 如此,才能树立和维护法院和法官公正、高效、廉洁、文明司法的良好形象。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是推动建立 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的重要举措,目的是把法院工作的各个方面都纳入规范化管理之中,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 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促进法院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响应北京市委政法委的号召,落实"司法公开"工作,进一步加强法院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今年4月中旬,北京市各级法院相继举行了"开放日"活动,全市法院分别邀请各行各业及各阶层代表参观法院的审判场所及配套设施、旁听案件审理,采取开设专题讲座、发放各种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司法,了解审判工作,听取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开放日"活动有效地加强了法院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了审判工作的透明与公开,为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法  相似文献   

3.
钱弘道  姜斌 《政法论坛》2013,(4):121-128
当前我国法院系统进行的司法公开化改革将司法公开的主旨定位为对法院的公众监督和媒体监督,地方法院在改革措施上将公众和司法权的主要关系局限为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通过两个模型可以说明公众、媒体与司法权的正向关系。第一个模型通过诉讼活动对当事人声誉的影响,分析司法公开如何通过"信号"机制提高法院判决执行力;第二个模型从"公众强制机制"出发,分析司法公开对于法院与行政机关在权力博弈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这两个模型说明,在强调公众和媒体对法院活动进行监督的同时,我们忽视了公众、传媒对司法权的强化作用,当前司法公开改革从理念到具体措施尚需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南 《山东审判》2005,21(1):14-16
2004年11月,山东高院与人民法院报社在新泰市联合召开了"司法能力建设理论研讨会",本刊2004年第6期"本刊聚焦"栏目对专家学者和部分法官发言交流的内容进行了整理摘编。今年,山东高院作出了在全省法院组织开展"司法能力建设年"活动的决定。为配合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本刊将继续把目光聚焦于"司法能力建设"这一重大命题。本期现将山东法院部分资深法官在"司法能力建设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予以整理刊登,以期引起司法理论与实务界同仁对"司法能力建设"命题的密切关注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吴建国  高琪 《人民司法》2012,(17):50-52
社会管理创新对法院文化的内生需求法院文化是"人民法院在长期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制度规范以及相关物质表现的总称。法院文化产生、发展于司法实践,又能动地作用于司法实践。"①在现代社会,法院在社会管理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用司法决策规制社会生活的实践越来越普遍,法院不仅要履行传统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举办这次"规范化管理"理论研讨会,是今年全省 法院开展"规范化管理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 们研究法院工作规律、提升法院管理水平、加强司法能 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好这次研讨的 成果,结合司法实践,继续深化对法院管理的研究探 索,不断形成新成果,积累新经验,推动全省法院工作 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法院工作规范化管理的 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钱萍 《法制与社会》2013,(1):103-104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法院公正性和权威性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司法公信力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法院的认可程度与信赖程度。司法公信力来源于法院严格、公正、文明、高效的司法活动,是建立诚信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形象系于公正,法威存乎民心",当司法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公众会习惯于寻求公力救济,执行不再是难事,法院的裁判将得到普遍的认可,公平正义将得到有效保障。近些年,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公正司法等专项教育活动,法院的公信力得到了明显地提升。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环节和方面,司法公信力仍面临不足的压力和挑战。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是全面实现司法为民宗旨的重要举措,是法治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司法必须要有公信力,因为这是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8.
李荣珍  黄永锋 《法学杂志》2013,34(4):105-114
法院司法信息是指法院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与法院及法官司法活动有关的、并且以一定形式记录与保存的信息,可以分为司法审执信息和司法审务信息两大类。法院司法信息公开,在发挥诸多正面功能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需要克服的障碍。为落实法院司法信息公开,应当在法院内部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界定信息公开范围,明确信息公开途径,并且建立考核、监督与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8月15日,海南省法院又一轮观摩示范庭活动开始。在最高人民法院的部署下,海南高院充分认识到开展"两评查"活动是增强司法能力、提升司法公信力、争取更好办案效果的有效举措。因此,全省法院的评查工作中广泛吸收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校教授、律师代表、廉政监督  相似文献   

10.
《现代法学》2019,(5):23-35
案件压力是人民法院一直以来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立案作为司法系统的"入口",承担了繁重的压力化解任务。法院在立案环节采取延伸审查范围、向外分流案件、开展诉前调解、制定立案政策等方式来化解案件压力,实现司法供给与司法需求相平衡。但是,压力化解策略的过度使用会对案件受理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引发立案难等后果。登记制改革在规范案件受理活动的同时却限制了压力化解策略的使用,导致法院案件压力的阶段性增加。在法院仍面临"社会过度复杂性"背景下,在立案环节化解案件压力不可避免,比较妥善的选择是以"组织复杂性"应对"社会复杂性",即构建复杂化的立案制度结构,实现案件受理与压力化解的适度分离与相互共存。  相似文献   

11.
2012年4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河南省举行了全国法院文化建设调研座谈会,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从“崇法、尚德、礼民、守廉”四个方面总结了河南法院精神。笔者作为一名司法工作者,亲历了河南法院近几年来的一系列重大活动和部署,简单谈一下调解文件与法院文件建设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司法是一种向社会提供"正义"产品的活动。法院作为司法系统的终端,是根据自己掌握的司法资源向社会提供司法正义产品的社会机构。在特定时间内,每个国家的司法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相对稀缺和有限的。要处理"司法资源稀缺"与"司法需求激增"之间的矛盾,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人力资源,才能加快司法权运作的节奏。  相似文献   

13.
<正>前言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在我国,广义上的司法机关包括了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和安全局等,通常称之为"公检法司安"五大司法部门。司法安防是为司法活动而服务的,是为保障各项司法活动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预防性和处置性的技术措施,因此司法安防的需求来源于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省法院机关“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的健康深入发展,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05年6月至10月,省法院在机关干警中深入开展了一次以“司法理念与办案方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先后举办了省法院机关部分法官座谈  相似文献   

15.
孙伟峰 《河北法学》2015,33(2):175-183
法院微博的开通标志着司法机关主动加强与民意之间的互动。民意与司法的理性互动,有助于民众理解、接受和信任司法权威。法院微博具有推进司法民主、司法公开和司法独立的司法效用。但是,当下法院微博运行中存在诸多困境。在深入解读法院微博困境的基础上,应当从三个向度进行规范:在理念层面,以司法和民众双向需求为出发点、事前引导舆论风向和事后疏导舆论压力;在制度框架层面,法院微博的覆盖面应逐步"自上而下"推进、建立法院微博的专人管理和报道事件的选取制度;在运行机制层面,构建微博更新的常态化机制、微博互动的及时性机制和个案追踪机制。最终为重塑司法权威和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6.
《山东审判》2005,21(1):1
为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省法院决定在全省法院开展"司法能力建设年"活动。各级法院要深刻认识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作用。深刻认识加强司法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解决的老问题,我们以前所做的许多工作其实就是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但在新形势下,加强司法能力建设有其特殊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深刻  相似文献   

17.
田林 《中国审判》2010,(9):70-71
基层法院相对于上级法院,诉讼活动最为活跃,面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矛盾也最为直接。因此,基层法院的司法活动是体现司法文明、构建和谐司法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之一。目前,80%的案件在基层法院处理,80%的法官在基层法院办案。  相似文献   

18.
法院新闻     
《中国审判》2013,(9):8-8
<正>玉溪中院司法拍卖进驻淘宝网8月12日,云南省玉溪中院在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发布拍卖信息,于2013年8月23日对两车辆标的物进行公开拍卖,成为云南首家在淘宝网进行网络司法拍卖的法院。此前,为进一步推进玉溪市法院司法拍卖改革工作,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阳光司法工程"活动,玉溪中院组成考察组,到浙江省考察学习网络司  相似文献   

19.
郑春燕 《中外法学》2013,(4):803-816
学界通常认为,被受案范围排除在外的行政计划未能得到有效的合法性审查。然而,剖析《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刊载的两份涉及城乡规划的司法裁判文书,可以发现法院在事实层面上实施了对城乡规划的合法性审查。进一步的理论提炼展示了法院审查城乡规划的不同进路及其与城乡规划不同定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具处分性的城乡规划立项决定通过多阶段行政行为救济中的"违法性继承"理论进入到司法审查的视野。而对作为"依据"的城乡规划方案来说,"间接附带审查"方式使得法院的审查触角延伸至被受案范围明确排除的行政活动。文末对司法审查突破受案范围的规范要件进行了提炼,并可类推适用于与城乡规划具有同一法律性质的其他行政活动。  相似文献   

20.
龙宗智  袁坚 《法学研究》2014,36(1):132-149
司法行政化,即以行政的目的、构造、方法、机理及效果取代司法自身的内容,形成以行政方式操作的司法。法院司法运作的全过程均带有行政化色彩,表现为司法目的和价值的行政化、案件审判活动的行政化、上下级法院关系的行政化、司法人事制度和法院结构的行政化以及审判管理的行政化等。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司法行政化可以弥补一线司法能力之不足,可以抗制外部干预。但其过度发展会妨碍依法治国,损害办案质量与效率,危及司法权威和公信力,阻碍法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司法行政化的根源在于基本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司法功能设定的非司法化和资源配置的有限性,统一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财政供应制度以及国家机能分化不足,亦为重要原因。遏制司法行政化需强化法院的司法审查功能、审判功能以及终局性纠纷解决功能;需阻隔行政性要素介入审判,建立审判独立的"二元模式";需在法院审判管理、司法行政管理、上下级法院业务管理上"去行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