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上海人大月刊》2011,(11):45-45
日前,备受关注的《江苏省信息化条例》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获得通过。《条例》因为是在国内率先对个人信息保护进行立法,所以被有关人士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克希也表示,在对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这部法规从全国范围来看应该算是考虑比较全面的,“规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确实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相似文献   

2.
新闻点击     
《公民导刊》2011,(11):3
江苏:立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日前,《江苏省信息化条例》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获得通过。《条例》中几条明确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条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业界更称其在个人信息保护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随着公民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立法上对个人信息保护也显得越来越紧迫",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克希介绍,目前我国法律中涉及"隐私"保护的有17部法律,涉及"隐私权"的有3部法律,"但隐私和个人信息毕竟不同,譬如  相似文献   

3.
个人信息的法学证成:两种价值维度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求索》2011,(12):161-163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个人信息屡遭泄漏已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与困扰,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研究已成当前法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个人信息的法律性质界定是解决该课题的基础性研究。本文通过对个人信息的精神价值维度与财产价值维度的分析,证成了个人信息归属于人格权客体的法学性质。我们的研究认为,从法学上讲,个人信息承载了社会个体的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它是社会个体精神价值维度与财产价值维度的辩证统一,相信这一研究结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民导刊》2011,(2):3-3
记者日前从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规定,金融、电信等掌握公众信息的单位,严禁贩卖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5.
他山之石     
深圳:个人信息有望获法律保护近日,深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主任会议决定,将委托市律师协会调研起草《个人信息保护条例》,通过立法手段保护个人信息,其中对社会公众人物和儿童的信息保护还将有特别规定。这是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委托专业团体开展立法调研并起草法规草案。  相似文献   

6.
他山之石     
《新疆人大》2011,(2):43-46
深圳:个人信息有望获法律保护近日,深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主任会议决定,将委托市律师协会调研起草《个人信息保护条例》,通过立法手段保护个人信息,其中对社会公众人物和儿童的信息保护还将有特别规定。这是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委托专业团体开展立法调研并起草法规草案。  相似文献   

7.
我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我国信息化法律法规建设的发展过程与现状:1949—2001年间的散在立法阶段,我国的信息化立法停留在分散立法的阶段,主要是由国务院和各部门针对信息化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通过制定法规和规章加以调整,重点集中在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互联网治理等方面;2002年至今的集中立法阶段,立法作为全面推进信息化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电子签名与电子商务、政府信息公开、个人信息保护、信息安全保护以及互联网治理等领域得到极大发展,其中《电子签名法》是我国电子商务和信息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我国第一次系统建立了规范的、可操作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8.
吕长贵 《公安研究》2013,(12):35-39,52
随着信息时代的演变,非法买卖个人信息事件频发,已经成为一个时代顽疾,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需求日益强烈。当前,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我们厘清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的原罪、渠道和方式,找准治理这个顽疾的难点,并按照“打防结合,防范先行”的方针综合施策,在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上下功夫,通过长期系统治理,努力减少此类问题对社会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31日,河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河南省信息化条例》。这标志着河南省的信息化工作迈进了规范化、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10.
蒋平 《公安研究》2013,(8):49-58,89
当前,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频发。信息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既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当前,我国要妥善解决好侵害个人信息的问题,应从法学基础理论入手,论证完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同时从工作实务出发,考察具有代表性的刑事司法实践,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系统地分析相关原因,构建完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处理和流动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在便利人们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个人信息滥用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并衍生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我国,近年来滥用个人信息、非法提供、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日益多发,比较典型的有:2008年深圳孕产妇个人信息泄露案,2010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员工涉嫌非法提供、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案等[1].个人信息滥用的严峻现实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现状的深刻反思和检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德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通过对德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的介绍和研究,可以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是犯罪学中的概念,以刑法规范为核心,拓展到所有危害程度达到行政法评价程度的针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具体可表现为擅自披露、擅自提供、非法买卖、超目的使用和冒用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方式。①个人信息保护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与难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广,公民的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信息化社会的顽疾之一,形成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有效的保护个人信息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秩序,必须建立起多元主体参与的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防控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煌  陈鸿 《人民公安》2013,(13):16-19
现阶段,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电信诈骗犯罪的“倍增器”。个人信息一旦被诈骗犯罪嫌疑人滥用,则使得电信诈骗犯罪更加精确化、实时化、突袭化,令广大群众防不胜防。因此,研究公民个人信息被侵犯、被滥用的问题,探讨切实可行的打防对策,对于遏制当前电信诈骗犯罪的猖獗势头亦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电子政务》2008,(7):78-78
《河南省信息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河南省人大十一届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河南省信息化工作从此有了第一部相关地方性法规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法制》2013,(18):32-34
刚刚填写了相关资料,很快就收到各种广告;刚在医院生完小孩,就有人打电话过来推销奶粉……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作为隐私的个人信息也在漫天飞舞,往往又无处追源投诉。2009年2月28日通过并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七)》增加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和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据2013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公布的消息,全国目前已有200余名犯罪分子以出售、非法提供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被依法判处刑罚。近日,记者从深圳市人民检察院获悉,2011年以来,  相似文献   

16.
吴韬 《传承》2011,(26):84-85
个人信息被窃取及滥用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现行立法的缺失,不能够很好地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我国应秉持科学的立法理念,将保护个人信息上升到宪法的原则性高度,尽快建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明确规定保护个人信息的主管国家机关,建立以民事、行政手段为主、刑事手段为辅的多层次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7.
吴韬 《传承》2011,(10):84-85
个人信息被窃取及滥用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现行立法的缺失,不能够很好地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我国应秉持科学的立法理念,将保护个人信息上升到宪法的原则性高度,尽快建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明确规定保护个人信息的主管国家机关,建立以民事、行政手段为主、刑事手段为辅的多层次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互联网为媒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问题日益严峻.通过对168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二审案件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法规制正面临着保护法益界定不清、法律适用偏差、量刑不适当等诸多问题.未来应从事前预防入手,明确法益保护立场,规范该罪的定罪量刑活动,优化刑罚适用,实现法律条文与司法实践的有效衔接,更好地构建起个人信息保护框架.  相似文献   

19.
张涛 《电子政务》2023,(6):51-64
数字时代个人信息国家保护义务的实现需要立法、行政和司法以宪法上的个人信息权作为其行为指南和价值基础,并且这几个方面须努力配合。采用整体性治理理论框架,能够很好地契合个人信息国家保护义务的整合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因应当前个人信息保护的理念、机制、手段的碎片化治理问题,有利于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治理机制的系统性与稳定性。为了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整体性治理,充分实现个人信息国家保护义务,我国需要树立风险控制与激励驱动的保护理念,搭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沟通协调网络,制定多元化的法律规范体系,促进行政监管与第三方监管的协同,健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司法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20.
《自治区信息化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已颁布。这一《条例》的出台,将有利于加快推进自治区新型工业化进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有利于加强信息化监督管理,保障信息安全,打击网络犯罪,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