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犯罪:原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互联网络在我国的普及,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案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已成为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文章描述了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与特征,分析了诱发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各种原因。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提出了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一些建设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使用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网络犯罪行为也愈演愈烈,打击网络犯罪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犯罪的概念和特点,分析了打击网络犯罪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打击网络犯罪的对策,为公安机关打击网络犯罪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与犯罪心理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自1993年以来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我国网络犯罪人多为青少年,犯罪目的较简单,均有计算机及网络的专业知识。其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一)作案人的年龄生理特征;江)犯罪人几乎都没有罪恶感;(三)好奇心和表现欲是促成网络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四)青少年法制意识淡薄和守法行为习惯严重缺乏。超前防范计算机网络犯罪心理已成为专业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4.
网络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网络不良文化的传播 ,导致青少年心理扭曲 ,并加快犯罪的进程。具体表现为 :网络传播西方价值形态文化 ,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网络的淫秽站点泛滥 ,对青少年危害极大 ,导致青少年性犯罪与暴力犯罪增加 ;网络暴力文化的传播 ,对青少年的行为产生误导 ,导致校园暴力和有组织犯罪的增加 ;网络散布仇恨情绪 ,宣扬恐怖主义以及其它邪恶思想 ,使青少年中毒至深。受网络影响 ,传统的青少年犯罪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有效地防范与控制网络条件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 ,应发展良好的网络文化 ,引导主流的文化氛围 ,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 ;完善刑事与行政立法 ,对网络不法行为进行科学的界定 ,为有效打击青少年涉网犯罪提供法律依据 ;建立专门化的网络执法机构 ,有效地防控青少年涉网犯罪 ;立足教育和引导 ,重在预防 ,通过综合治理进行防范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逐渐成为我国青少年生活、学习、娱乐以及交往的重要工具,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网络诱因越来越凸显。青少年犯罪的数量日趋增多,其诱因主要表现在网络交往、网络游戏、网上不良信息及网瘾导致的侵财类案件四个方面,除了青少年自身要自律,家庭、学校及社会等方面的责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人才与罪犯仅隔一“线”——剖析青少年高科技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0月24日,来自世界最富裕的8国因特网高级专家齐聚柏林,研究如何打击愈演愈烈的网络犯罪。德国外长菲舍尔在会上称,就目前看,网络犯罪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000亿德国马克。在我国,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亦逐年迅速上升,据对北京、江苏、上海等地调查,此类案件80%为青少年所为。青少年犯罪、环境污染、吸毒贩毒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公害”。遏制青少年高科技违法犯罪活动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符号互动论是西方社会学界研究微观层面的一种理论。在青少年网络犯罪率逐年增高的形势下,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读青少年网络犯罪,以全新的视角探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诱因,对于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网络犯罪,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尚红利 《人民论坛》2012,(17):130-131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0年《法治蓝皮书》提到,青少年犯罪中网络犯罪会逐步增多。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也证实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的总量在不断攀升,不但犯罪主体的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而且呈现出"网上邀约"共同实施犯罪的新动向。在新形势下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律原因,寻求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法律对策成为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9.
网络犯罪的动向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犯罪已涉及绝大部分社会犯罪现象,它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犯罪形式。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密切注视网络犯罪的动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打击网络犯罪,以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认知方式、情绪调控、意志品质、角色认同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青少年的人格偏差和行为障碍.网络成瘾已逐渐成为青少年性犯罪、暴力犯罪、财产犯罪的主要诱因,不仅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有碍法治秩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应通过心理疗法、道德约束、法律规制予以有效应对,以减少网络成瘾犯罪.  相似文献   

11.
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侦执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公安经侦部门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为深化经侦执法规范化,应着力完善执法办案体系,以制度促规范;着力优化执法管理体系,以监督促规范;着力健全执法培训体系,以能力促规范;着力夯实执法保障体系,以保障促规范。  相似文献   

12.
网络犯罪刑事司法管辖权涉及的不单单是一个国家的管辖,更是多个国家的管辖冲突,现有法律已经不能够解决这样的冲突。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犯罪对传统管辖权体系的挑战、引介和分析新兴的相关管辖权理论,指出当前网络犯罪的刑事管辖权体系需要重构,并给出指导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的基本构造与传统诈骗犯罪无异,但缺少传统诈骗犯罪的案发现场,具有发案类型多样化、非接触性信息化、犯罪门槛低等特点。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是网络交易平台与用户数据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规范网络交易平台治理与完善用户数据保护成为防范此类犯罪的关键。网络交易平台的多样性和非接触性信息化加大了对犯罪进行打击和防控的难度,要从网络交易平台管理和个人数据保护两个方面进行治理,同时加强行政管理部门的相互协作,确立不同部门之间执法数据共享机制,从而构建完善的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4.
经济犯罪是经济社会的产物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经济犯罪也随之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文章介绍了中外对经济犯罪概念的不同理解、当前经济犯罪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基本特征 ,并且详细阐述了洗钱犯罪、信用卡诈骗犯罪和金融领域的网络犯罪的概念和防范措施。为公安侦破部门和司法执法部门预防和打击经济犯罪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也左右着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准则,网上许多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已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致使青少年道德意识、法律意识淡化,网络已经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温床。因此本文就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矫正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犯罪现场遗留有重要的作案信息,通过对犯罪现场的勘查,能够获取刑事案件诉讼所必需的证据。随着"两个规定"的实施和庭审制度的改革完善,犯罪现场勘查程序是否合法、提取物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逐渐成为庭审关注的焦点,也对当前犯罪现场勘查见证制度提出了挑战。本文从解析当前犯罪现场勘查见证制度入手,通过对其现状和弊端的反思,提出重建犯罪现场勘查见证制度的对策,以期为侦查机关刑事执法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网络、报刊等媒体报道,以及人大代表、人民群众等社会相关方面的反映,一些行政稽查执法活动不规范、野蛮执法、滥用行政执法权,特别是由此引发的职务犯罪问题比较突出,给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造成了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行政稽查执法活动进行专门调查和研究,及时发现问题、预防犯罪,以期对今后行政稽查执法工作的进一步规范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网络犯罪,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为侵害对象或者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进行的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目前,我国的网络犯罪,大中城市是案件高发区;犯罪种类繁多,触及众多罪名;系列性犯罪突出,新型“网络惯犯”开始产生;波及领域广,危害性大。鉴于网络犯罪的侦查存在取证困难、抓捕不易等困难.应从侦查办案和法律规范两个方面加强打防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9.
网际网络以其即时、便捷、无国界的特性带给人们更多的生活便利,但由于网络为开放之环境,有人利用它来从事电子商务,有人也会利用它传播迅速及隐密性高之特性,从事不法活动,进而产生了与传统犯罪迥异的新型犯罪。本文从现阶段网络犯罪的特点和类型着手,提出对网络犯罪进一步防治的方法,争取让网络犯罪者无空子可钻,真正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相似文献   

20.
袭警犯罪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警察机关和警察的执法权威与尊严,也侵犯了警察个人的合法权益,而且袭警事件的屡禁不止还容易助长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降低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司法实践中,袭警犯罪行为一般按照妨害公务罪、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犯罪论处,这样的刑法评价无法从根本上揭示出袭警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为此,应当完善刑事立法,增加袭警罪,加大对该种犯罪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