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近几年急剧膨胀,负债融资发展已经形成不可阻挡之势。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显得意义特别重大。本文在界定地方政府融资内含的基础上,概括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立法缺陷,并对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监管立法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求同仁赐教。  相似文献   

2.
信息不对称与上市公司融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不对称是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理念。信息不对称会导致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企业融资过程的选择。降低企业的投资不足或投资过度行为,以及企业向外部投资者传递好的内部信息的融资策略的选择都偏好负债融资,即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先选择负债融资,后选择股票融资。  相似文献   

3.
吴如兴  曾敏 《群众》2013,(5):I0044-I0045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级地方政府为加快市政道路、公共交通、教育医疗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融资平台公司,采取直接融资或信用支持等多种方式举借了大量债务。但在债务的举借、使用、管理和偿还,尤其是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债务规模大、融资平台规范清理不到位、监管效果不理想等等。我们通过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指出:“对目前企业的资本金比例低、债务负担重的问题,我们不能回避,要把它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分清债务的性质和情况后,按国家有关规定,有领导、有步骤地妥善处理。”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既影响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又给银行的正常运营造成困难。解决好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问题已成为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遇到的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一、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现状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一个企业总资产中负债总额所占的比例和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因此,它是衡量企业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盈…  相似文献   

5.
易水 《创造》2010,(7):54-55
欧洲债务危机风起云涌,各界对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愈加关注。2010年,随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数量和融资规模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也在急剧膨帐。最近有消息称,在短短几个月内,地方债务已经从4万亿飙升到7万亿。  相似文献   

6.
乐长征  熊浩 《求索》2012,(5):28-30
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表现为经营性债务融资风险和支付性债务融资风险。相应地,债务融资的风险度量可分为对经营性债务融资风险的度量和对支付性债务融资风险的度量。从决策需求上看,经营性债务融资风险的度量方法体现了股东利益保护原则,支付性债务融资风险的度量方法更多地体现了债权人利益保护原则和企业持续经营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从战略上改组国有企业,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国有企业的现存过度负债如何处置。由于历史性和体制性的原因,我国的国有企业大多承担了超过其自身承受能力的过度负债,改组国有企业,就需要对国有企业现存债务重组。债务重组应坚持正确原则。重组方式可采取债权打折、债权核销、债权转股权等多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大多对债务问题讳莫如深,既不愿说,也说不清楚。随着一些地方机构改革的实施,各地对政府负债进行清理,发现各级政府负债已经成为普遍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地方债务课题组负责人魏加宁指出:“债务风险对于政府威信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是直接的,目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投资自由现金流相关性出发,以2004—2006年沪、深两市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西方普遍存在的投资自由现金流相关性在我国同样存在,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过度投资行为。负债水平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资产负债率越高的企业更容易发生过度投资行为。过度投资行为不仅导致企业资金配置效率低下,而且还可能在宏观经济层面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为此,减少经理可控自由现金流数量,强化银行债务的"硬约束"治理作用,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等将可能成为遏制过度投资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刘晓霞  周婧好 《求索》2013,(10):47-49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最大的风险在于不透明,化解其债务危机的根本办法是提高地方财政及债务信息透明度和法制化。本文就融资平台透明度进行探讨,分析融资平台透明度不够的原因,并提出提高融资平台运作的透明度的对策,旨在引导和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发展。有利于降低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筹资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杨爽  徐畅 《求索》2013,(3):249-251
本文基于虚拟社区的研究视角,探讨了在线产品评论有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构建起以信息质量和社区地位为前因变量、共情和认同为中介变量、高低涉入度的产品类型为调节变量的整合模型,来深入和系统地分析消费者对在线评论有用性感知的内在心理过程和影响机制,并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前因变量与感知有用性正相关;共情是信息质量产生作用的内在机理;高涉入度产品情景下,信息质量对共情和感知有用性的作用更大;低涉入度产品情景下,社区地位对感知有用性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有:地方政府预算失控和投资过度;地方融资平台绕开监管大规模举债;地方债管理混乱无序;经济和社会风险转嫁至地方政府。针对我国地方债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应从建立地方政府硬预算约束制度、推动市政债融资模式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强化债务风险管理及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着手,有效控制债务规模。  相似文献   

13.
股权融资还是债务融资中小企业如何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文 《前沿》2002,(8):46-48
我国中小企业在现行的融资环境中选择融资的方式很有限 ,融资越来越难。自从中国有了股市 ,企业不管大小 ,都把股票上市看作融资的最优选择。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 ,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选择上 ,通过系列的分析比较 ,中小企业应该看到债务融资是其融资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数字     
《台声》2014,(6):15-15
5月5日,台“行政院主计总处”公布负债情况,数据显示2013年度台当局潜藏总负债额达24.18兆元(新台币,下同),平均每位民众负债103万。其中岛内军公教人员的退休金和劳工保险方面负债最多,其中退抚新旧制负债8.37兆、劳保8.1兆。台“主计总处”强调,潜藏债务桶未来应负担给付义务,与“公债法”规范的融资行为所举债务不同。  相似文献   

15.
鉴于台资企业在两岸经济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两岸金融合作的乐观态势,研究台资企业的资本结构特征以及在中国大陆的融资行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由此,本文对大苏州地区的台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取了第一手的台资企业(研究样本)财务资料和融资信息,对台资企业的资本结构特征以及在中国大陆的融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台资企业的负债融资主要是依靠经营性负债和(或)短期性借款;向金融机构借款的比率并不高,且借款形式以短期借款为主;向大陆中资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融资是台资企业重要的资金来源,尤其是在周转金安排上;造成台资企业在大陆借贷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政策、法令限制和企业自身财务的不佳.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村级负债是基层治理中的重点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村级债务经历了"形成—锁定—反弹"三个阶段。农村旧债锁定而新债发生的现实情况表明,取消农业税费只能消除传统的农村负债问题,加大向农村的资源输入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债务问题。治理"村级新债"应当超越税费改革和农民减负思维,站在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构建防范村级债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马立群 《求索》2012,(4):17-19
税收在促进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企业所得税对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从所得税政策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税收利益影响以及对租赁相关财务信息影响两方面进行探析,分析比较了所得税政策下债务融资与融资租赁两种筹资方式的差别,探讨所得税政策对财务信息的干扰规律,揭示了财务信息与税务信息产生差异的根源,进而提出完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所得税政策,将税收法律与财务会计相协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债务重组一般用来解决由于过度负债与大规模呆账引起的债务偿付危机问题。债务重组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讨论的仅限于《债务重组》准则规范的债务重组。  相似文献   

19.
张学森 《前沿》2012,(13):83-85
近年来,我国融资性担保行业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融资担保业目前存在的一些系列问题,诸如相关法律和信用体系不健全、担保机构运作不规范、非法经营等,阻碍了其政策性放大功能的发挥和融资性增信效应的实现,需要通过厘清法律关系、完善相关立法和监管措施予以规范。本文在对企业融资担保的法律基础和规范现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该对融资担保业从宏观、微观和中观三个视角进行法律规制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现状与契约经济学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契约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主体如何通过特定的契约安排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经济学中属于信息经济学的一部分,而产业集群本质上就是一个“契约经济体”,因此,把契约经济学引入产业集群治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通过对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建立从契约经济学视角探讨产业集群治理问题的初步研究框架,试图为拓展产业集群治理问题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