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西周至战国中期(即至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为止),在今四川涪江以东,大巴山以南,三峡以西,贵州大娄山以北的区域内,有一个地方奴隶制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巴国。巴的得名,系由于其统治民族是巴族。因此在这一时期中,历史记载的巴,应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地域,即巴政权统治的地区;另一种是指民族,即巴族。唯有将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分辨清楚,方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一段历史的真貌。本文的目的,在于利用文献和考古资料,对巴境内居住的各民族作一分析,以增加对西南古代史的认  相似文献   

2.
川东南土家与巴国南境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家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共有二百八十三万(一九八二年全国人口普查数字),主要聚居在湘、鄂、川、黔四省的结合部一带。其中四川省有土家族近六十万人,主要聚居于川东南涪陵地区的东南沿边数县。目前,在这里已经建立了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等五个土家族或土家族与苗族联合的自治县。川东南的土家族确乎源远流长,对当地的开发有卓越的贡献。本文试图通过巴族的族源与古巴国的南境以及川东南一带的考证,以阐明当地土家族与古代巴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20,(6):F0004-F0004
若尔盖县地处四川省阿坝州北部,是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享有"中国最美的高寒湿地草原"和""中国黑颈鹤之乡"的美誉,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和"云端天堂"之称。境内黄河九曲第一湾、热尔大坝、花湖荣获《中国地理杂志》最美观景拍摄点。若尔盖地名的由来,据藏文史籍记载,四十代吐蕃王赤袓德赞(热巴金)吋期派大臣噶·益西达吉到多麦(今川西北、甘、青地区)收赋贡,他的后代喇嘛更登出家为僧后成为寺庙管家,喇嘛更登也叫若巴更登,若巴即指管家,后来若巴更登从管理寺院开始管辖若尔盖部落,并命名其部落为若盖。部落旧址在今若尔盖往多玛五公里处的若盖更萨(即若盖冬房),喇嘛更登创建的部落就是如今的若尔盖。  相似文献   

4.
廪君是巴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在南方民族史研究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正确判断廪君所处的时代,对于我们了解巴人的起源、迁徙及社会发展形态等情况,搞清先秦时期南方民族史上的有关问题,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都有重要的意义。 当代不少学者把廪君说成是“传说时代”的人物。“廪君传说比较正确地反映了巴人经历  相似文献   

5.
涿鹿三祖     
涿鹿,像一位饱经历史忧患的老人,在向我们讲述着黄帝、炎帝、蚩尤三位人文始祖把中华民族由蛮荒指向文明的故事。踏上这块土地,脑海里顿时浮现出“黄炎阪泉之战”、“黄蚩涿鹿之战”的悲壮、惨烈。唐代诗人胡曾有情描绘:“涿鹿茫茫百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丹霞遥映山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传说在4000多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居住着许多氏族部落,其中最著名的是黄帝部落、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黄帝部落居住在中国西北部今陕西省的地方,后来向东迁徒,最后定居在个河北一带的山湾里,过着游牧生活。炎帝部落在今陕西省渭河…  相似文献   

6.
从史学结合民族学看巴国与苗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者们对巴族与今天国内各族相比较,与那族有渊源关系,其说法迄今还不统一。童恩正同志说:“在古代巴国的境内,虽然民族的称呼很纷繁,但概括起来,只有两个系统,其中苴、賨、壤、夷和一部分巴人与现在壮傣语族有关;而蜑和一些巴人则为现在苗瑶族的先民集团之一”。彭秀枢说土家族就是巴族或巴人发展成的。童、彭等学者的研究仅以史  相似文献   

7.
“劳浸靡莫”尤其是“劳浸”有在“叟”内,“劳浸”即“僚”;“劳僚”即“讫佬”诸说法。本文试就“劳浸靡莫”族属提出新浅见。 一、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载:“滇王者以众数万其旁东北劳浸靡莫皆同性相扶”。从这句话的字里行间看出“劳浸靡莫”在滇王领地的东北部约今洪东北一带。司马迁时代,今威宁为犍为郡都鄢县地属滇东北辖境,“劳浸靡莫”是住在这一带的民族。  相似文献   

8.
滇,最早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当时滇与同姓部落劳浸、靡莫等联系了数十个部落而组成部落联盟——滇国,以“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的滇池为中心。按尤中先生的考证,滇王国的范围,“在今云南省曲靖地区往西抵澜沧江东岸,往南抵红河北岸一带。”现今史学界根据云南的考古资料,将滇文化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以剑川海门口铜石并用遗址(其年代为距今3115±90年,即公元前1150±90年)为代表,相当于西周时期,中期以楚雄万家坝和祥云大波那出土的青铜器物为代表。万家坝墓葬的绝对年代为距今2640±90年,即公元前690±90年。大波那墓葬的年代为距今2425±75年,即公元前465±75年。晚期以晋宁石寨山和江川李家山为代表,其年代约相当于战国至西汉时期。以上关于滇国范围及文化分布,仅为一种广义的概述,其中也有不确之处。如滇西洱海地区的青铜文化当属另一系列,即昆明~古莽~哀牢文化系列。而且,按《史记·西南夷列传》,滇西地区是昆明人的分布范围,二者的界限是相当清楚的。  相似文献   

9.
<正>古代巴人自古聚居在川东、鄂西的长江三峡和清江流域一带,战国时期,由于受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楚国夹攻,巴国屡次迁徙,并有别支远迁到黔西、湘西等地,但巴人主体仍在三峡一带活动,抵抗大国的侵略,谋生存求发展。到中唐时期,巴文化经过几千多年的发展,早已形成了完备的体系和特点。巴文化的血脉和骨架是巫文化,巫术在巴地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主要巫术有控物术、招魂术、致疾术。巴人部落酋长,一般由深通巫术、通达神鬼之道的巫师担任,这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够在人鬼之间,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的奇  相似文献   

10.
长沙国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国建于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废于新莽居摄二年(公元7年),中经吴氏、刘氏二姓,十四代,共二百多年。长沙国主要在今湖南地区,但版图最大的时候,北界到达今湖北与河南交界处,东界到今江西鄱阳湖以东,南界到今广东的连县,西界到今广西东部的灌阳和全州,地跨今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等五个省份。 由于年代久远,历史文献资料对长沙国的记载甚少,但解放以来,湖南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掘了数以千计的长沙国时代的墓葬,其中特别是对长沙国丞相利苍以及几个长沙王墓葬的发掘,为我们研究长沙国的历史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物资料,本文根据湖南地区的考古资料,结合历史文献,对西汉长沙国作一粗略的论述,望同志们指正。  相似文献   

11.
李明华 《春秋》2017,(1):40-43
一鬲国是上古时期的一个非常著名的方国。商周时期,有鬲氏族主要繁衍生活在禹城、齐河、济阳一带,活动范围约1300平方公里,人口数字不详。据传炎帝、少吴时期(公元前2500年前后),此地被封为鬲国,与禹城故城所叠压的高国属于同期的部落国家。尧帝时,茫茫大地遭水淹,黎民百姓皆忧愁。舜帝摄政元年,大禹奉命治水。  相似文献   

12.
古代的庸国,早在夏代以前,就已活动于河北省容城县一带,以后逐步南迁到河南新乡县,成为商朝的属国——庸侯国;一部分庸人变成商的奴隶。商代末年,庸人与周结成联盟,打败纣王,灭亡商朝,庸于是又成为周的属国,被封在今洛阳附近,称为鄘伯,后因周公在庸地建立洛邑,庸乃退居洛阳西南卢氏县一带。到了西周中叶,庸又向西南迁至陕西山阳,安康;后来扩展到湖北竹山县的群山中,与群蛮杂处,成为群蛮的部落联盟的盟主。这时,庸国势力强盛,对近邻楚国威胁很大。到春秋中叶,楚联合奏、巴二国,合力灭亡庸国。其遗民被迁至今湖北监利县北面的容城。一些不愿臣服楚国的庸人,便和一部分群蛮,越过大巴山,南渡长江三峡,进入湘西山区,分布于今湖南的大庸、永顺等地;另一部分庸人则在越过大巴山后,进入四川盆地,西迁至成都一带。除了迁居湘西一带的庸人和群蛮有所融合以外,大部分庸人最后融合于华夏族。  相似文献   

13.
五、民族(一)不定项选择题1、民族具有很大的稳定性,这是由于民族具有A.共同的地域和共同的经济生活B.共同的血缘和共同的祖先C.共同的生理特点,如肤色、体型等D.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心理素质答:(A、D) 辨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是“民族的基本特征”。此题要求学生区别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特征、民族的特征以及种族的特征。B项的干扰性在于用氏族、部落的特征代替了民族的特征。C项则用种族的特征代替了民族的特征。2、在资本主义社会,民族问题是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在政治上实现了  相似文献   

14.
雅典奴隶制国家的建立雅典位于希腊东南部的阿提卡半岛。在荷马时代,居民分属四个部落,每个部落包括若干氏族。各部落有议事会,管理公共事务。重大事情由人民大会讨论决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氏族内贫富分化日益显著,形成了氏族贵族,出现了奴隶,不同氏族的人也越来越混居在一起。由原来的氏族组织按照传统习惯管理社会已不可能了。传说这时发生了公元前8世纪的提修斯的改革。提修斯是传说中的雅典国家的创建者。他在雅典设立了一个中央管理机构,管理四个部落的共同事务。同时制订  相似文献   

15.
傣族纯朴的自然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纯朴的自然生态观高立士西双版纳有30余个大小不等的自然勐(勐即平川,俗称坝子),每勐均有“垄社勐”即勐神林;600多个傣族村寨,每寨均有“垄社曼”即寨神林(以下简称“垄林”)。顾名思义,“垄林”即是寨神(氏族祖先)、勐神(部落祖先)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李旭 《今日民族》2004,(7):44-45
黎族是一个海南独有的民族,也是一个勤劳、智慧而独具特色的民族。约在3000多年前,黎族的祖先开始由大陆来到海南岛,并成为了这里的原始居民。黎族的纺织艺术、服饰文化在我国独树一帜,通过纺织品服饰可以区分不同部落的血缘氏族。  相似文献   

17.
古代巴国南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巴人发祥于鄂西南的长阳,后迁居于恩施一带。殷周之际,巴人在鄂西、川东大发展。周初,武王“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关于巴国的疆界,春秋时无可详考;战国时较为明确,据晋《华阳国志》所述:“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至汉中,南极黔涪。”它用的是晋代的地理概念,鱼复指的是今四川奉节,僰道指的是今四川宜宾,汉中指的是今陕西南郑,涪(陵)指的是今川东彭水,这是清楚的;但对于“黔”字的理解,历代史家一直举棋不定,难以落实。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说:“古代各国的部落都建立在两种方法上:有的按氏族,有的按领土。按氏族特征组成的部落,比之按领土特征形成的部落较为古老,而且前者几乎到处都被后者所排斥……”马克思关于部落建立的两种形式的论述,普遍适用于世界上的各种部落。所谓按氏族特征组成的部落,是指那些建立在氏族血缘关系上的、更为古老的部落,这种部落相当于发达的母系氏族社会。至于按领土特征形成的部落,便是指由不同的父系家族和农村公社依照土地辖区范围的划分所建立起来的部落,这种部落可以称为地域都落或领土部落,这是跨向阶级社会的、世界上许多民族所经历过的部落组织形式。云南省景颇族、佤族解放前的部落酋长制正是这种类型的地域部落。对于景颇族、佤族的部落酋长制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对经典作家关于按领土特征形成部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简史》第四课原始社会(下)“原始社会是没有压迫的社会”这一框题里,共分六个层次分别论述了前氏族公社到氏族公社的发展,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的发展及其原因,管理氏族集体事务的机构——氏族议事会,部落、部落联盟,原始社会的文化、艺术及思想观念和怎样认识原始社会等六个问题。根据教学大纲及教材内容,这一框题里所  相似文献   

20.
越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古代越人与中原民族的整体性我认为自春秋到魏晋史书中记载着的从会稽到益州郡的越人,是同一个族系的不同集团,这些同族系的人们,都是南方的土著,但其中也包括几个很早由北方迁徙来的氏族部落,例如夏族的无余和周族的太伯、仲雍。但这些南来的氏族部落人数都不多,到南方后就和南方的土著居民融合了。越人很早时期就分布在从浙江到伊洛瓦底江这一弧形的广大地带,他们并不是最初只居住在浙江境内,也不是到纪元前334年楚灭越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