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村民自治是一种以参与为根本特征的民主治理形式,它对农村的基层民主和“两个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有效参与是现代民主的核心内涵之一,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情况与实际效果,直接关系到他们对村民自治制度与实践的评价和投入。对村民自治中的公民参与现状的深入研究,将产生以点带面的“连锁效应”,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视角,研究村民自治问题是近三年来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村民自治的重大意义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研究,当前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成因研究,深化村民自治的对策研究,关于村民自治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证研究等,且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新形势下,加强开展村民自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证比较研究,村民自治中的"两委关系"研究和制度创新,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研究等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项目下乡是新形势下解决村庄发展财政不足的重要途径,希冀通过外部资源输入激活村民自治和村庄经济发展的活力。但在实践过程中,项目下乡并没有带来村民自治的发展,甚至没有与村民自治发生任何互动,使得其成为单向度的资源输入形式,村民自治呈现出"去自治化"现象。具体表现有,村民选举出现"异化"状态,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较低,富人治村消解村民自治的政治空间。项目下乡背景下,村民自治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制度层面上的完善和资源输入,更需要基层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和村民主体性参与。  相似文献   

4.
基于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变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法治建设的全面推进等背景,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完善和修改应当坚持遵守法治、部分修改和分类处理的原则。具体而言,在坚持村民自治的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力图在行政与自治之间保持平衡。一方面,通过落实村务监督机制和促成基层协商格局等手段完善村民内部自治格局;另一方面,通过增强自治权利保障及救济制度、理顺乡村关系等途径以限制外部行政影响。在修法时,法律空白之处应当新增,自治机制薄弱之处应予以完善,不顺应现实及存在逻辑悖论之处应予修改,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乡教育机会不均等决定了必须重建村民自治组织的义务教育参与权,这种参与权是公民民主权利实现的必然要求和现实内容,也是国家教育权模式的有益补充。厘清村民自治组织义务教育权的法理基础应明确村民自治组织与国家、学校教育权主体的关系、村民自治组织的义务教育参与权的法律规范根据与法律属性。村民自治组织义务教育参与权的实现包括参与学校建设,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参与政府教育决策及提起申诉和控告,当然也包括接受国家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可以为发展农村、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管理民主"的目标提供有效方式和制度保证.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村民自治中存在着公众参与程度低、自治组织矛盾重重、民主决策虚化和民主自治变异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健全法律体系、完备制度建设、营造法制环境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法律手段,为村民自治的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行,要注意正确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本精神,理顺与地方政府的相互关系,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监督可划分为体制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两部分,当前困扰基层民主最关键的问题是,内部监督力量不足,权力制衡体系尚不能防止村官权力寻租行为,外部监督存在随意性、偶然性,不足以实现常态监督。要想完善基层村民自治,首先要加强村民代表的选举和监督,使村民监督能通过内部自治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实践。村民自治中的问题应当通过村民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加以解决。在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中将村民自治水平提高到新的阶段,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村民自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中应如何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与规则,创新村民自治机制与模式,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应当在充分认识村民自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的基础上,准确领会村民自治的完整内涵,并根据我国农村社会的具体情况对村民自治制度加以完善。福建省部分地区正在实行的“户代会”制度,不失为广大农村地区村民自治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在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大背景下 ,产生了村民自治和社区民主建设这两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村民自治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相比而言 ,社区自治制度建设的进程却较为缓慢。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居民参与社区决策情况的调查 ,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中,大部分文献关注农民工的制度环境和工作环境,很少有文献关注作为参与主体的农民工自身的现状。这种强调外部世界的研究路径忽视了对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农民工自身的考察,从而导致我们无法从农民工自身角度解释农民工政治参与行为的内在逻辑。因而,有必要从实证角度考察农民工政治参与的内部世界——政治效能感。调查数据显示,务工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均缺乏政治效能感。这些研究发现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农民工政治参与既有的三种解释模式,即“素质论”、“城乡二元模式”和“理性选择论”。访谈记录显示,影响务工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政治效能感的关键因素是基层政治生态。农民工普遍认为基层政治生态带有“血缘”和“关系”的成分。在农民工眼中,村民自治已经发生“内卷”,由“村民自治”变为“村干部自治”、“村委会自治”。农民工的参与期望较高,表明他们期待一种文本意义上的“村民自治”。文章基于历史的分析和现实的考量提出了长期和短期两套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中的村民无序政治参与行为是村民自治研究中的崭新课题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消解村民无序政治参与行为 ,主要是正确认识这一行为的危害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加强法制建设 ,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政权建设的作用之下,传统乡村权威趋于衰弱;村民自治制度的失效使得新时期的行政权威在乡村社会内部稍显不足;城市化市场化的推动又加速了村庄内部人才流失。在这三重压力之下,乡村治理主体有空心化的趋势。万载县通过引入驻村社工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以外部输入型精英为切入点,以此重构乡村治理主体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5.
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石。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既是社会信用建设的关键,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地方政府信用失范有其内部成因和外部诱因,可以从观念维度、制度维度和社会维度三个方面对重建我国地方政府信用体系进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村民自治背景下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模式包括中央组织部门主导和地方组织部门主导两种,前者已上升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决策,而后者则停留在地方政府的零星探索状态。两种模式具有许多共同点,如村民自治干部危机背景,培养对象投身乡村治理积极性不高,培养取向重知识轻思想政治素质等;也具有明显的不同,如培养的主管部门不同,受重视程度不同,影响变量不同,培养效果不同,与村民自治兼容程度不同等。二者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有益的做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总体来看,大学生村官与村民自治制度存在严重脱节,亟待在三个方面实现制度化:建立统一的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体系,加强大学生与村庄治理的融合,促进大学生村官与村民自治的制度衔接。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我国村民自治实践中,出现了对农村妇女财产权、政治权、人身权等保护不力问题,村民自治法律制度不完善是很重要的原因。在村民自治法律制度中,应明确规定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标准、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的权利义务,完善村民自治的表决程序、外部行政监督、司法救济途径,进一步保护农村妇女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诺思的“制度理论”分析人民公社制度、村民自治制度,认为应该完善乡镇政权的制度建设和“村民自治”的治理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对行政权与村民自治的关系存在着要求村民自治摆脱行政权干预的认识误区,行政权可以而且应当在村民自治制度运行中进行适当的干预。同时,由于基层政府的管辖范围广,行政管理任务繁重,实践中行政权侵犯村民自治权利、对村民自治事项的不当干预广泛存在。为了实现行政权在农村基层社会的合理运作,应当首先从法律上明确行政权和村民自治权的界限,而在组织结构改革方面以设置基层政府的村级派出机构为宜。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和农村治理的有效方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村民自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村民自治的进程,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研究解决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亏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