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新形势下"网络问政"的社会影响力、认同度,以及不同人群对于网络问政的看法与意见,从而找到促使"网络问政"工作链条连贯、持续、有效的方法和机制,本文就广东省惠州市网络问政平台运行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研究发现,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网络伪民意冲击民意真实性、党政官员问政能力不足、数字鸿沟的存在对网络问政的效果和可持续性造成不良影响等三个方面;并为此提出了对策建议:政府应在提高自身网络执政能力的同时,建立完善网络问政机制和相关法律体系,加大互联网的普及率,提高公民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进而消除数字鸿沟,多种措施并举,使网络问政制度化和常态化。  相似文献   

2.
微博问政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地方官员如何应对这一变化,直接关系着地方发展乃至国家兴衰、民族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分析微博问政对地方官员执政能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地方官员提升执政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问政的兴起及其理性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从虚拟世界走进千家万户的现实生活,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化身"网民",通过网络自由表达各种意见和诉求,开启了一个方兴未艾的"网络问政"时代.青年组成了互联网的主力军,与政府官员共同构成了网络问政的重要主体.网络问政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必须理性客观对待,警惕网络问政流于形式、疏于责任以及青年网络问政中的非理性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已成为覆盖不同群体、横跨不同领域、超越传统媒体的全新平台。网络问政,是政府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新型执政方式,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近日,广州市将网络问政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  相似文献   

5.
张玉勤 《人民论坛》2012,(17):44-45
网络问政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政治民主进程和政治文明发展。但同时,网络问政非理性现象、网络"伪民意"以及西方敌对势力的渗透也使得网络问政存在一定的现实风险,建议加强网络问政制度化建设,疏通网络问政渠道,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网络执政水平,推进网络道德建设,增强民众网络安全意识。  相似文献   

6.
李秀江  鄂璠 《小康》2009,(12):33-35
"网络问政"这种新的执政理念成为蔓延至基层官员的一种政治文化。现在看来,这种文化或将成为预防腐败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网络问政及其发展态势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金山 《前沿》2010,(17):16-20
网络问政是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和网民政治参与热情不断高涨的产物,网络问政给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领导干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以及准确把握网络问政的发展态势是创新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领导干部与网民沟通的重要平台,网络问政日益兴起。网络问政给领导干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网络问政能力是创新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网络问政是网络参与型、互动型的政府信息化阶段的突出标志,是电子治理模式的一种体现。中国的网络问政可分为领导或者官员推动的姿态型网络问政、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的引导型网络问政以及由于舆论或者网络性事件导致的压力型网络问政三类,其中,领导型的网络问政受制于个人的认识,缺少制度化的安排,因此作用有限;引导型的问政是制度化的安排,...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已成为覆盖不同群体、横跨不同领域、超越传统媒体的全新平台。网络问政,是政府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新型执政方式,已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执政新风。  相似文献   

11.
2009年,网络问政在中国掀起热潮。从个别官员向网民拜年到各地官员与网民沟通、问政,及至邀请网民“一起当市长”,网络问政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民主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1,(4):90-90
张继梅在《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5期撰文认为,在信息网络化的今天,网络问政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思路、方式带来了重大挑战。领导干部迫切需要更新观念,直面民意,创新执政方式,完善网络问政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努力提高自己的网络问政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官员开博虽已不是新闻,然而在拥有99个县(市、区)、经济并不发达的江西省,从2008年7月至今,一年多时间内有60多位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先后实名开设民生博客,开始了官员集体网络问政。2008年7月,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人民网发表文章《"网络问政"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文中指出:研究熟悉网络,善于运用网络,学会用网民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网络交流,是现代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在此背景下,60  相似文献   

14.
评述由头:从"最无耻区委书记"董锋,到"放狂言"的规划局副局长逯军,再到"全国最年轻"的市长周森锋……这一系列通过网络"爆料"并引发各界关注的官员和事件,点击出2009年的热门词汇之一——网络问政,即政  相似文献   

15.
刘宁 《今日海南》2009,(8):28-31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期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较2008年底增长13.4%———当下,互联网不再是一个虚拟世界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种现实生活。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化身"网民",通过互联网进行消费、娱乐、交友、讨论等各种各样的活动,并通过自由表达各种意见和诉求,在中国开启了一个方兴未艾的"网络问政"时代。而如何认识和对待民众透过网络表达的各种诉求,迎接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不仅是对党政干部和各级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改变执政方式的一个有力杠杆。为此,《今日海南》以"‘网络问政’:挑战和机遇"为主题,于7月26日组织了一次专家"三人谈",就党政干部如何适应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网络民意"、"网络监督"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协商论坛》2011,(5):23-23
案由:网络问政是2010年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特征,眼下,“网络问政”已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新平台。河南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网友的关注和关心,政府领导可以通过网络和广大网友进行交流沟通,听取网友诤言、良策,坚持问政于网、问计于民,提高执政能力。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化解民怨、疑心聚力,共商河南发展大计,是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因此,政府要与时俱进重视网络民意。  相似文献   

17.
赵燕君  屈辉 《电子政务》2011,(7):102-105
网络问政作为中国执政生态的新事物,以其方便快捷的方式引起政府高层的重视,成为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重要载体。概述了当前我国网络问政的现状,分析了网络问政存在的不足,并从制度建设和网站建设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网络问政健康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网络问政节目是拓宽人民群众政治参与、表达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影响地方政府行政决策和社会公共治理的重要平台。然而,从一些地方政府举办的网络问政节目来看,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形式、轻内容、走过场等现象,不为公众所期盼,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度和执行力。对此,各级地方政府和官员应当予以重视和纠正。克服回避心理回应公众关切网络问政节目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同一时空中构建了政府官员和公众面对面对话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9.
洪丰 《公民导刊》2011,(12):36-37
"网络问政,对于人大工作来讲,既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机遇。"如何构建人大网络问政体系?除了完善现有人大门户网站的业务架构,强化人大网站建设外,还必须紧紧抓住人大常委会工作这个"牛鼻子",逐步建立通过网络平台,多渠道引导公众参与人大工作的机制。建立网络问政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既肯定网络政治参与的合法性、有效性,又规定网络问政双方主体的权利、责任和行为边界。  相似文献   

20.
高层领导亲自上网咨询问政,为各级领导干部利用网络、重视网意,树立了榜样。为了进一步了解、宣传和推动"网络问政",人民网与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共同开展了"网络问政"大型网上有奖调查活动。网友对"网络问政"给予积极的评价,特别是对网络反腐给予高度评价并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