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云海 《求索》2012,(5):238-240
船舶碰撞是典型的侵权行为,国际公约及各国立法均有船舶碰撞实体法的规定,于是产生了适用中的法律冲突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国家冲突规范和国际公约规定的研究,分析了我国现行船舶碰撞损害赔偿法律适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应适用的法律,提出完善我国船舶碰撞法律适用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于外派船员雇佣合同,双方当事人在不违背强行性法律规定和不规避法律的情况下可以自由地选择合同适用的法律;当没有选择法律时,适用船员所服务的船舶的船旗国法。我国《海商法》修改或《船员法》制订时应专条规定外派船员雇佣合同当事人没有选择准据法时,适用船旗国法。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和改善珠江广州河段的水域环境,防治船舶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广州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船舶在珠江广州河段水域从事航行、停泊、作业及其他影响水域环境的活动,适用本通告。二、船舶在珠江广州河段排放生活污水应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有较完备的规定。总体而言,涉外遗嘱继承关系中不同情形下的冲突规范适用有四种模型,将其与我国司法实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实践中仍存在误用的情形,反映出人们对国际私法理论的误解。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适用冲突规范,以解决相关的涉外民事争议。  相似文献   

5.
涉外民商事案件中的识别是法官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特定法律事实进行定性、分类并对有关规则进行解释,从而确定管辖权规则或冲突规则的认识过程。由于各国法律存在广泛冲突,运用不同法律进行识别,往往导致不同结果,从而形成识别冲突。识别冲突是冲突法领域的特有概念,是各国实体法和冲突法上的冲突在司法阶段的表现。关于识别冲突的解决,国际上至今没有统一的立法和主张,法院地法说、比较法说、准据法说等都各有利弊,需运用最密切联系理论解决识别冲突,即根据识别对象的不同分别适用不同的"最适当的法",以最密切联系理论为指导的"自体识别说"有利于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适用实现"冲突法正义"与"实体法正义"的真正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约定必须遵守"(pacta sunt servanda)是古老的国际法原则,生效条约具有约束力,缔约国应当遵守,其国内立法不应与条约相冲突。然而,在重大船舶污染事故中,沿海国往往违背相关国际条约规定,适用国内法律对责任方施以刑事处罚。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国外相关案例的梳理,并深入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及理论基础,可以认为国际条约下船舶污染刑事责任要件存在严格化适用的趋势,这既不利于船舶污染防控的统一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实施,阻碍航运业的健康发展,亦可能使沿海国承担违反条约的国际责任。我国应恪守已加入的船舶污染防控相关国际条约,并据以制订或调整相关国内法律,对船舶污染事故负有责任的当事方施加刑事处罚,在国际条约允许的框架内更好地防止船舶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由于各国收养法规定的要件和程序不相同,法律冲突成为阻碍跨国收养成立的障碍。冲突的解决,有冲突规范的方法、统一国际条约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合理性,也存在一定的瑕疵。不论哪种方法,被收养儿童利益保护都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虽然我国目前关于跨国收养有比较完善的国内立法规定,同时也加入了跨国收养国际公约及保护儿童的国际人权公约,但在法律的适用实践中还有需要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8.
法律冲突的存在,引发了法律适用的难题。在法律冲突情境下,法官是否有选择适用法律的权力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以《民法通则》第149条与《继承法》第36条之冲突为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法律冲突情境下的法律适用步骤比普通情形更为复杂和困难。在案件不涉及法律漏洞、法律空白以及法律冲突的情形下,法律适用很可能仅仅是一个"规范+事实=判决"的三段论推理过程。而在法律冲突情境下,法官首先需要通过法律解释消解冲突,如果通过法律解释无法消解冲突,则可以根据法律冲突规则选择适用法律,只有当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法律时,才送请有权机关裁决。  相似文献   

9.
陈晓芳 《理论月刊》2005,(9):156-158
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法律适用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从DSB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除涵盖协议以外,其他国际法律也可潜在的作为WTO的法律渊源适用,只是当其他国际法律与涵盖协议相冲突时,涵盖协议具有优先性。  相似文献   

10.
侵权请求权优先权是《侵权责任法》规定的一个新制度,是法定的担保物权,其成立应当具备法律规定的必备条件。侵权请求权优先权的效力包括担保范围、标的和对抗对象。侵权请求权优先权保障能够在私人权利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私人权利。研究此问题意义极为重大。  相似文献   

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本次常委会会议于4月22日下午对关于刑法有关规定的四个解释(草案)和关于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三个解释(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讨论了有关问题。普遍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法律解释职权,对刑法、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含义与适用问题作出解释,有利于保障对刑法、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正确理解和贯彻实施,有利于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是必要的。同时,有些常委会组成人员还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2.
票据质押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被我国《票据法》和《物权法》所承认。由于票据权利不同于其他的权利财产,两个法律文件的规定存在一定差异,在质押权的成立、质押权的效力及质押权的实现等方面产生了如何适用的问题。基于两法的立法目的不同,依据两法所成立的票据质押并不冲突,属于不同的法律制度范畴,在法律适用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公民导刊》2016,(6):16-16
正宪法第116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立法法第75条第2款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  相似文献   

14.
在海峡两岸开展交往的情况下,两岸间的法律冲突问题必然产生.两岸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就是两岸法律冲突问题所引发的一个十分重要而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得以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真正保护,关系到两岸交往能否得以正常、良性发展.目前,台湾当局有关两岸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方面的规定主要是1992年7月16日台湾“立法院”通过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以下简称“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共有20多个条文,约占该条例总条数的四分之一,份量相当不轻,本文就其基本内容作些评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海商法》第36条第1款规定,为保障在船人员和船舶的安全,船长有权对在船上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人采取禁闭或其他必要措施,并防止其隐匿、毁灭、伪造证据.这一规定究竟赋予了船长何种权力(利)抑或职能,何为船长此权的正当性基础等问题,我们认为有明晰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论涉外民事案件当事人法律规避行为的效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涉外民事案件当事人法律规避行为的效力问题□郭丽红涉外民事领域里的法律规避,是指当事人人为地变更冲突规范所规定的连接因素,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准据法,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一种行为。有些学者又称这种行为是“诈欺规避”、“窃法作弊”或“钻法律的空子...  相似文献   

17.
廖云海 《求索》2011,(8):166-168
我国现行的《海商法》,自实施以来日益暴露出诸多弊端,尤其是在未经登记的船舶经营人能否请求船舶损害赔偿这一问题上规定得含糊不清,一些人民法院在审判实务当中对此产生截然相反的理解,导致判决结果相互矛盾,严重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既有违公平、正义的基本理念,也有损法院判决的权威性。本文通过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以期对我国海商法加以完善,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凤琳 《前沿》2003,(4):94-96
在涉外民事法律的主体、客体和法律关系的内容等诸要素中 ,由于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涉外因素 ,导致同一个法律关系可能要有几个法律来支配。由于各国法律内容的差异 ,适用不同的法律 ,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法律后果。因此 ,在处理涉外民事案件的诉讼或仲裁中 ,法庭或仲裁庭在对案件进行识别后 ,就要确立某一个法律作为适用该案件的准据法。法院或仲裁庭则根据该准据法的具体规定裁决案件。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指在选择某一法律关系的准据法时 ,要综合分析与该法有关的各种因素 ,确定一个地方或国家与案件的事实和当事人有最密切的联系 ,就以该地方或…  相似文献   

19.
税收优先权是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制度,担保物权则重点保护债权人利益,关注交易安全。当一项财产同时成为税收优先权和担保物权的行使对象时,二者孰先便会产生冲突。通过对这两项权利的理论基础等进行对比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基础上,税收优先权与抵押权、质押权的冲突应通过实证研究来判断谁更优先,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欠税公告制度;其次,税收优先权与留置权产生冲突时,留置权的行使应先于税收优先权。  相似文献   

20.
蔡如顺 《前沿》2012,(19):93-94
国际条约在中国的适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国际条约在我国国内法的位阶;第二,国际条约在我国的适用方式;第三,国际条约与我国国内法律冲突的解决.我国在这三个问题上的规定存在立法分散、司法适用困难等缺陷.完善这些问题应该要分两步走.首先,通过宪法、基本法律规定国际条约在国内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其次,借鉴美国对条约分类的方法,对国际条约在国内的适用方式作出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