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刑事政策是对一国对刑事立法和司法提出的总的指导原则。建国以来我国实行过“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和“严打”的刑事政策,目前“宽严相济”是我国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内涵出发,有效的贯彻这一政策,对刑事犯罪当严则严,该宽则宽,宽严相济,我国首先应对刑法的一些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朱天舜 《传承》2014,(9):118-119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我国现在及一段时间内必须坚持的基本刑事政策。通过对《刑法修正案(七)》和《刑法修正案(八)》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以及对法律条文进行对比来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刑法修改方面是如何贯彻的。通过解决不合理的法定刑配置等途径,使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得到正确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3.
合规学者绕开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的限制,借助灵活的刑事政策搭建合规的理论基底,将宽严相济解读为轻轻重重,并将轻轻重重解读为合规的前提,主张刑事政策是合规的泉源。这不仅是对中美刑事政策的误解,也是对合规起源的误读。我国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美国的轻轻重重刑事政策在社会背景和内在逻辑上差异显著,轻轻重重刑事政策也并非是合规的理论起点,故采用曲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重刑主义的路径并不能论证起源论的合理性,合规并不起源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应当是指由国家权力和社会力量双重介入,旨在运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和食品安全越轨行为分别予以惩治和预防的理念和策略。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的价值在于其是人权保障的需要,是基本刑事政策的具体化和以预防犯罪为指导原则。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内容应当包含前置法与刑法在食品安全犯罪治理中的地位以及刑法内部诸要素的关系两方面内容。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的选择根基在于风险社会的治理需求和知识分工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历史任务。这对于我们公安政法机关如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文章从探求宽严相济政策的源头入手,借鉴古代刑法思想,指出了新中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并阐释了严打与宽严相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它的基本涵义是指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75岁以上老人免死、增加了醉酒驾驶新罪名等,其总体结构和具体法条均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7.
宽严相济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刑事司法政策,正确、充分运用这一政策,对于充分发挥《刑法》保护与惩罚功能,减少社会矛盾,打击预防犯罪,促进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宏伟区检察院近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笔者对基层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就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监督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刑事工作的一项重大政策。要准确把握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深刻内涵,充分认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价值所在,明晰严打斗争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关系,贯彻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做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解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继惩办与宽大相结合、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刑事政策之后新中国刑事政策的新发展。这一政策是在创建和谐社会背景下进行刑事政策调整的表现,是纠正严厉打击犯罪的刑事政策,应对犯罪复杂化现象,有效节省刑罚资源、社会资源和刑事司法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适应公众对于犯罪容忍度增强后的政策调整。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不仅是刑事司法政策,也是刑事立法政策,应当准确理解这两种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我国刑法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凤林  刘东根 《公安研究》2006,144(10):49-54
刑事政策对提高刑事立法质量、刑事司法效能和改进刑事司法程序,都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宽严相济应是我国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我国刑法必须在这一政策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完善。实现严格刑事政策的刑法完善包括:对累犯实行加重处罚;加强对有组织犯罪、暴力犯罪等的控制;提高有期徒刑的最高期限。实现宽松刑事政策的刑法完善包括:进一步限制死刑,应将经济犯罪死刑的规定减少到最低限度;扩大罚金刑与缓刑的适用;调整与完善刑事责任结构,实现刑事制裁的多元化和复合化。  相似文献   

11.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并不是一味宽缓、从轻的刑事政策,重罪抑或重刑中的宽严相济也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死刑问题正是该类问题的典型代表。因此,阐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死刑渐进废除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前的刑事司法专业教学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过程中,存在着时代感不够突出、实践性不够深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新旧政策对比,科学界定"宽"和"严";通过与其他国家对比,深入理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理精神;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机会,以利于学员学习好、掌握好、运用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3.
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不是今朝才有的,而是有着深远的历史发展渊源的。研究该项政策的发展历史、理解其合理的涵义,对于正确运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打击犯罪的首要环节,侦查中更应准确理解和应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只有把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落到实处,才能进一步达到侦查法制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党和国家在当前新形势下惩治犯罪对雅,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作为检察机关,如何正确理解和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当前司法工作中的重大课题。在此,本文结合司法实践对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理解和适用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丁寰翔  陈文晖 《前沿》2010,(15):54-5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由于其缺少足够的理论支撑、未能在刑事立法中得到很好体现、在司法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差,致使其不能很好地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必须处理好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坚持刑事司法基本原则的关系,并且通过完善刑事法治,即改变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侧重司法的偏颇现状、合理调整刑罚结构、创新和完善刑事司法制度,来达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对风险社会的治理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在其中作用重要,直接影响着我国刑事立法的走向,刑法机能也因此发生相应变化。伴随刑事法网日趋细密,犯罪圈呈扩大态势,入罪标准选择性降低,刑罚的设置和执行将总体趋宽。这并不意味着犯罪的危害性在缩小,而是对犯罪的认识更为理性所致,是刑事政策的调控目标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徐林 《公安学刊》2007,(6):50-54
从严打击、从严惩处毒品犯罪,是中国禁毒刑事立法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当前禁毒工作的基本方针之一。但现行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存在着"严打"政策的局限性、运输毒品罪量刑失衡、新型毒品的定性定量标准立法滞后、吸毒行为的刑事政策定位不清等问题。为有效惩罚、预防和控制毒品犯罪,应当转变观念,真正回归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调整刑罚结构,形成合理的毒品犯罪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基础;以刑事一体化思想为指导,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8.
刑法具有独立的社会治理工具属性,具有超越部门法意义上的独立性。刑事政策具有扩张刑罚权的本能冲动。现代社会,刑事政策必须刑事法律化,刑事政策刑法化是刑事政策刑事法律化的基本方面。刑事政策刑法化的基本路径是刑事司法政策化和刑事政策刑法化,这两个环节在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并列、继起,螺旋状发展,刑事政策在其中得以贯彻、调整。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刑事政策经历了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严打”到“宽严相济”的政策思想变化。刑事政策调整是政策的依时而变和发展观念的与时俱进,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并非对以往政策的全盘否定,而是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正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是促进社会和谐语境下的积极回应,体现着丰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必须了解我国刑事政策的历史沿革,正确理解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内涵及实质。公安机关要抓好和谐理念教育学习,切实转变执法观念,加强理论与实务研究,尽快制定适用"宽""严"的具体标准和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