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论劳动关系中雇主之界定——以英国劳动法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中的雇用主体界定是劳动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我国劳动法使用了用人单位的概念,在理论界引起争议。本文以英国劳动法对于雇主界定为视角,深入分析了雇主理论和其所反映的劳动关系的本质,并就如何完善我国雇主理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变更性解雇”是德国劳动法上一项独特的终止劳动合同的制度,它很好地平衡了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利益。雇主在通知终止劳动合同的同时又发出一个让雇员在变更了的劳动条件下继续工作的要约,雇员对此可以作出三种选择:(1)毫无保留地接受同时发出的要约;(2)相信变更性解雇缺乏正当理由,完全拒绝雇主发出的要约;(3)有保留地接受变更劳动条件的要约,即保留提请法院审查其是否有正当理由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近现代民法以个人“自负其责”为理念,但雇主要对其雇员的侵权行为承担替代责任。对此,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论来加以论证,然而这些理论都因其自身固有的缺陷而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民事责任的财产性、雇主对雇员的监督和控制、权利和义务相一致原则、保护受害人利益的价值取向等因素应是雇主责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职场性骚扰严重侵害了雇员的权益,同时也扰乱了职场秩序.从民事侵权理论的角度,对雇主侵权责任的形态、选择进行对比与研究,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议我国制定《劳动法修正案》对职场性骚扰进行规制和责任承担,同时提倡欧美国家的工作单位内部防止性骚扰制度,来有效防治性骚扰.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雇佣他人从事工作已经成为常态,受雇人执行职务致人损害由雇主承担责任。雇主责任构成要件要求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是受雇人从事雇佣活动的行为或者说是受雇人执行职务的行为。关于"执行职务"范围的认定以与执行职务具有内在关联性作为一般的判断标准,对于一些介于执行职务与个人行为的边缘行为的认定应结合案情、内在关联性标准,雇主可预见性标准等多项标准予以认定,同时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作出合理的认定,确立责任的归属。  相似文献   

6.
雇佣犯罪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雇佣犯罪是行为人(雇主)以提供某种利益为条件,雇请他人(受雇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受雇人按照雇主的犯罪意图,单独实施或与雇主共同实施犯罪,从而获得约定利益的犯罪形式。雇佣犯罪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共同犯罪,在雇佣双方关系主体身份、犯罪动机、行为手段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特点。司法实践中应当对雇佣双方在共同犯罪中的性质、作用和实行过限问题进行准确认定。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雇主责任制度中,雇主责任究竟应采用何种归责原则不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我国理论界仍存争议的问题。从比较法上的考察以及对我国理论界两种代表性主张的评析,可以看出我国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应为严格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8.
“性骚扰”作为一个舶来品如何在中国法律制度中被良性借鉴,需要对其发源地美国的性骚扰法律制度进行全面充分的理解。而雇主责任则是性骚扰法律制度中的最大亮点:在职场这样一个特定环境下雇主有维护安宁的劳动环境的义务,违反这个义务则需要对受害人因此遭受的损害承担补偿甚至惩罚性赔偿的责任。作者认为引进雇主责任将是中国性骚扰救济制度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师对学生性侵犯中学校特殊民事责任的比较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教师利用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性骚扰已成为严重威胁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 ,学校及教育部门的雇主责任也成为法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无论是以无过失责任为原则的美国雇主责任制度 ,还是以过失责任为原则的德国雇主责任 ,就本质意义而言 ,性骚扰中雇主责任是由于特定的雇佣关系存在 ,体现一定价值判断的雇主与受害人自由利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而二种责任制度的差异 ,根本之处在于其不同价值判断对雇主和受害人自由的态度 ,取决于相应利益的相对重要性或相对价值。从未成年学生权利为宪法上公民权利的高度、从保护未成年学生至高无上的自由权利出发 ,应建立起学校及教育部门在教师对学生性骚扰中的严格雇主责任。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雇主替代责任立法仍有不尽完善之处。按所有制类型区分适用雇主替代责任的主体和适用法人侵权责任的主体,这种立法模式既没有比较法上的依据,也缺少独特的制度价值。我国雇主替代责任应以保护受害人利益为立足点,危险分担理论为支撑,并契合责任之实质内涵。理顺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以雇主替代责任涵盖法人侵权责任。在责任形式上,雇主雇员应承担有限制的连带责任,即雇主承担第一顺位责任,并在诉讼程序上对传统连带责任的实现方式作出限制。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劳动关系双方权利处于严重的不平等状态,也存在着违法侵害劳动者合法劳动权益的侵权行为。保护劳动者劳动权益仅仅依靠《劳动法》规定的行政和经济手段,并不足以有效抑制具有极大社会危害性的劳动侵权行为,应当以更具有震慑和惩戒力的刑事制裁方式予以严厉打击。我国应在刑法典中对劳动侵权犯罪以专门章节做系统化、规范化规定,并将一些严重侵害劳动权行为犯罪化。  相似文献   

12.
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是世界各国行政改革的重要目标取向。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直接代表了政府服务能力,公务员服务能力建设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在借鉴胜任力理论的基础上,发现要加强公务员“水面之上”和“水面之下”的能力建设,可以从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和能力建设的配套措施两个方面入手,促使他们尽量具有最优者的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劳务派遣以其低风险、低成本的特性得到用工单位的广泛青睐。其规模和比例不断扩大,并趋向主流化。但对劳务派遣中雇主角色定位以及雇主责任的分配存在较大争议。立法亦未给出明确的规定。劳务派遣规模的扩大与有关雇主责任法律规定的不足矛盾突出,派遣劳动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应当立法明确派遣方与要派方的"共同雇主"身份,规定各自应承担的雇主责任,以按份责任为主,连带责任为补充,并对对方履行雇主责任互负担保义务。  相似文献   

14.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法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其地位已然由历史决定。但基于法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性质而产生的对两种能力的范围及一致性问题的探讨观点不一。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在时间和范围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法理论界对“人格”一词在不同的场合赋予不同的含义使用,如将人格等同于权利能力和主体资格;将人格等同于人格利益,将人格定义为人的一般法律地位等等。这种状况造成了法学界对人格定义的混乱。因此应将对“人格”在历史上发展脉络做详细考证,辨析“人格”的含义,以理清“人格”与民法其他相关概念如:权利能力,人格权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军队政工干部创新能力的行为表现是提出政治工作的新内容,创造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应用政治工作的新技术,概括政治工作的新理论.军队政工干部创新能力的结构是认知、思维、想象、评价、操作、转移经验等诸能力的整合.培养和提高军队政工干部的创新能力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个性,营造创新氛围.  相似文献   

17.
雇主责任为各国民法普遍承认,但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规定还不够完善。雇主责任应包括过错与无过错责任,雇主责任的承担应以雇员的职务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为前提,要以直接侵权行为人与责任承担人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要求造成他人损害的行为是雇员从事雇佣活动的行为或者说是雇员的职务行为,这种职务行为有判断的标准,根据判断来制定雇主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现行法的规定,家政服务人员在法律适用上面临着"民法抑或劳动法"的单一选择。是否所有的家政服务人员都应适用劳动法,对此,应在分析法律关系性质和雇佣关系、劳动关系及其法律调整的基础之上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的现状,从公共部门着手,运用动机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公务员组织公民行为形成的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