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元平 《党建研究》2021,(10):15-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这为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出台《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搭建平台、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激励保障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为有效解决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人才匮乏等问题提供了制度保障.甘肃作为欠发达省份,人才不足始终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且越到基层问题越突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意见》各项要求,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搭建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推动各类人才在基层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6,(12)
正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省委书记李强同志在省13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要以人才优势增创发展优势。推动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乃当前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我们的考察和调研,要使人才下得去、有发展、留得住,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和创新,下本钱、建平台、抓服务,促使更多人才到基层施展才华、在基层一线干事创业,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3.
正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一线,是人才大展身手、大展宏图的广阔舞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明确了新时代人才流动的新导向。根据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不仅是实现人才价值的必然选择,还对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现在却面临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4.
《党建研究》2020,(5):41-44
宁夏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数量、质量、流动等方面均发展不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大力推进人才强区战略,积极引导人才到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受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影响,人才引不进、留不下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直接制约区域协调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宁夏自治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成课题组,围绕"鼓励引导人才向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创新人才,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二要改变传统的、落后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三要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四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准确把握党管人才的科学内涵需要从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管理主体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积极推进人才工作需要理顺人才管理体制,促进三大体系协同运作;促进机制转换,形成有效的选拔、使用、流动、激励机制;营造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拴心留人的氛围;建立符合社会需要和各类人才特点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吴玢锋 《桂海论丛》2004,20(3):80-82
准确把握党管人才的科学内涵需要从管理对象、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管理主体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积极推进人才工作需要理顺人才管理体制,促进三大体系协同运作;促进机制转换,形成有效的选拔、使用、流动、激励机制;营造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环境和拴心留人的氛围建立符合社会需要和各类人才特点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公安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重任,知识经济的兴起向公安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素质,使之适应21世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就必须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人才培养上的先进经验:一是对现有人员进行人才创新;二是在公安院校大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三是构件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面对鼓励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流动的新时代人才流动新导向,以及基层待遇低、环境差、发展空间小的主要障碍,应创新思路,健全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基层一线人才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10.
强化基层青年检察人才的培养,是全面推动检察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突破点和增长点,把青年检察人才的培养工作推向更高层次,才能为各项检察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从科学发展观与青年检察人才培养的关系,基层检察院青年检察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等角度出发,对加强基层院青年检察人才培养的措施进行了简要探究。  相似文献   

11.
乐婷婷 《浙江人事》2009,(12):31-31
创新人才奖励措施。近日,海宁市颁布施行了《海宁市关于加快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创新发展的政策意见》,创新人才奖励措施。该《政策意见》首次提出,将对人才培养的奖励提升到和人才引进奖励一样重要的高度,鼓励各级各类企业.在大力引进创新人才的同时,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人才培养的投入,促进现有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对企业培养人才方面给予相应的补贴和奖励。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我省从汽车制造大省向汽车制造强省转变,湖北省决定实施“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我省汽车支柱产业所需要的工程创新人才关键在于以实施“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为契机,以培养汽车产业生产管理一线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大工程背景,在实施校企深度联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师——工程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产业人才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在公安院校校园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积淀形成的文化氛围,是公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和灵魂,是公安院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公安院校要认真寻求开展好具有公安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公安一线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电子政务人才是电子政务又快又好发展的的根本保障,从政府、高等院校以及社会3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在电子政务人才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政府人才发展的对策建议:科学部署电子政务人才战略,促进"官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人才可持续发展机制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党建研究》2011,(11):16
近日,李源潮同志在2011"千人计划"太湖峰会上指出,中国正在进入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科学发展新阶段,要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与风险资本有效对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李源潮同志指出,未来十年,是中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期,是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机遇期,也将是中国风险投资业飞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6.
钟少兰 《传承》2011,(23):46-47
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必须依靠人才要素的提升和人才贡献率的扩大。为此要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着力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人才是瓶颈,构建一支高层次人才队伍至关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才与新时期党建工作作的深刻论述,对地方高校如何做好高层次人才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新时代高校高层次人才党建工作的新要求首先,要把高层次人才党的政治建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问题。铁路基层站段作为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实施“人才强路”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1·转变人才观念是前提作为基层站段,要善于发现人才、用好人才,首先要转变“三种观念”、树立“三种意识”:要转变“人才难发现”的观念,树立“人才来自基层”的意识。人才不是可求而不可得,而是就在我们周围、在我们职工队伍里。许多一线职工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在某一项业务、某一领域有独特的建树和专长,是不可忽视的人才。要转变“成才难”的观…  相似文献   

19.
吴绍山  周士荣 《群众》2018,(24):45-46
社科人才是智库人才的重要源头和“蓄水池”。推动社科人才向智库人才转型,是夯实智库人才支撑、充实智库人才储备,实现“到2020年,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的重要保障。社科人才参与智库研究的现状新型智库快速发展为社科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思想转化渠道”和“知识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20.
警务现代化步伐和未来公安工作的发展,人才优势是关键。江苏警官学院开办警务研究人才训练班,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的警务专门人才,有助于推进"卓越警务人才培养计划"和实战化教学改革。要从增强警务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这个重点入手,强化警务研究人才训练班学生的学习和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