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偶尔看到这则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征文.想写点什么。朋友说.你写什么呀.你都80后了.改革开放如火如荼时你还是一小屁孩儿呢.你知道什么呀。我没有回答她.但我心里说.我怎么不懂?我虽然80年代生人,可是再有几年也30岁了,也差不多和改革开放一同成长起来的.我怎么就没有感受?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吃鸡蛋。  相似文献   

2.
醉酒当戒     
有朋友问我:“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怎样一个角色?”我一时语塞。朋友说酒就是生活中的“味精”,哪道“菜”也少不得酒:友谊少不得酒,爱情也少不得酒;相逢少不得酒,别离也少不得酒;节日少不得酒,休闲也少不得酒;庆功贺喜少不得酒,解忧消愁也少不得酒;婚丧嫁娶少不得酒,经济往来也少不得酒,甚至调转、升迁、搬家、挪坟、参军、入学等等,几乎没有一样不成为喝酒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仁世 《辽宁人大》2007,(7):34-34
我从央视新闻频道的地方“两会”报道中看到,广东省人代会通过了一项10位代表联名,可以在会议期闻提出预算修正案的规定。但我又没有发现几乎同时召开的其他省的人代会有这项规定。我想知道预算修正案到底是什么?有这项规定与没有这项规定到底又有什么区别?是否各级人大代表在大会期间都可以对本级政府的预算案提出修正案?  相似文献   

4.
私心     
《后汉书·第五伦传》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人问第五伦“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有求于我,送给我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始终也没有介绍他担任什么官职,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我哥哥的儿子生病时,我会一夜多次探望,看过后又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生病时,即使我不去探望,也整夜不能眠。这样看来,能说我毫无私心吗?”这也是成语“一夜十起”的出处。  相似文献   

5.
在去年年底北京的一次研讨会上,一些学者对新经济的提法大泼冷水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感到新经济成分太小影响不大。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的一位学者干脆引用弗里德曼的一句话:根本没有什么新经济。 几个月过去了,我对新经济的认识有所深入,在认识方法上进了一步。当前人们争来吵去都没吵在点上主要是对新经济的概念没有确定。什么是新经济?新经济包含什么内容?光泛泛地说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把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说成是新经济也有点笼统。新经济为什么新?为什么要专门区别于旧经济?你必须有个标志,有个明显的区别界限。所以,判…  相似文献   

6.
请客     
林大毛从没请过客,也没喝过酒。林大毛不喝酒是因为家里穷。那时在乡下,老婆孩子还有老父老母都指靠他一人养活,哪有心思坐下来慢慢喝酒?再说想喝酒也拿不出一个下酒菜来。如今进了城,林大毛更不敢喝酒。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我到一个政府机关送医上门,在一般体检的时候.发现好几个人的血压都偏高了。这几个人年龄都只有40来岁,我就告诉他们:“要小心了,高血压可是无声的杀手啊!”有人问道:“说我有高血压.但我到现在也没有什么感觉,高血压究竟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多年前我开始观察那些取得了成就的管理者,发现可以称他们为绩效专家。这些人有什么共性?答案非常简单。甚至让人吃惊,并且不符合主流管理思想.那就是:没有任何共同点。  相似文献   

9.
女儿10岁了,有一天,她突然跑到我的面前来,和我聊起了“钱”这个话题——“爸爸,妈妈说钱并不是什么都能买到的,对吗?”“这句话其实并不是非常正确,你觉得有些东西无法买到,是因为没有人卖这个东西,没有人卖,自然也就谈不上买。例如你想买一个太阳,可是因为没有人卖太阳啊,你又怎么能买到昵?  相似文献   

10.
老姜戒酒     
常言道:“戒烟容易,戒酒推”,老姜——这位“宁肯缺一顿饭,也不肯少一口酒”并时常张扬“我与酒有不解之缘”的人,居然始料不及地戒了酒,这实在令周围的人惊诧,成为小小海岛上一则不大不小的新闻。老姜何许人也?他是县冷藏加工厂的大库保管员,也许是职业的原因,平日酒杯不离手,加上脾气倔犟,爱叫真儿,人送外号“老犟”。这天吃晚饭的时候,儿子说要去考公务员,老姜听罢,呷了一口酒,慢条斯理地说:“唉,算了吧,我看这考试只不过摆摆形式,走走过场,这样的‘好事’,还不够拉关系、走后门那些人的,能临到咱门下?”老姜嘴…  相似文献   

11.
我常以“人就这么一辈子”这句话告诫自己并劝说朋友。这七个字,说来容易,听来简单,想起来却很深沉。它能使我在软弱时变得勇敢,骄傲时变得谦虚,颓废时变得积极,痛苦时变得欢愉,对任何事拿得起也放得下,所以我称它为“当头棒喝”、“七字箴言”。——我常想世间的劳苦愁烦、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的,不能消受的,不也就过这短短的几十年就烟消云散了吗?若是如此,又有什么解不开的呢?  相似文献   

12.
做读者调查     
我是去年回国时,在过去同事家里第一次看到贵刊的。记得当时杂志里面有一个单张的读者意见调查表,虽然我没有填写,但我觉得那是对读者的尊重,是你们希望了解读者的良好意愿。碰巧今年我前不久回北京时,又见到贵刊,开本大了,文章看得出来也是用了工夫的,但读者调查表没了。我觉得还是有那张表好些,因为有的人看完杂志或许真的想表达一下他们的意见呢?再说,做读者调查对你们自己也有好处,能够知道读者到底在想些什么,可以有意识地满足读者的愿望,有读者才会有市场。做读者调查@邓秀红!日本大阪  相似文献   

13.
陈今 《人民政坛》2007,(9):34-34
《人民政坛》编辑部: 前几天我在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一次调研活动时,常委会机关的一位工作人员给我透露了一个信息,今年区人大准备组织部分代表回选区向选民述职,接受选民监督,并问我是否有意愿参加今年的述职活动。我当然很想向选民述职,听听选民的评价,也了解选民的想法。然而我对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一事了解不多,后来虽然翻阅了一些材料,但是述职时向选民说什么,我心里并没有什么数。请问,代表的哪些履职活动是需要接受选民监督,可以写进述职报告的?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与央视主持人的对话视频在网上受到追捧,“幽默睿智、妙语连珠”的郑宇民一夜之间成为“网络红人”。比如,在谈到国企与民企关系时,他把国有企业比作酒,把民营企业比作水,虽然“一万瓶水比不过一瓶酒的酒精含量,但人没有酒可以,绝不能没有水”。  相似文献   

15.
《半月谈》2005,(2):68-69
2005年元旦,我在郑州市乘出租车游玩时,发现后座位有包东西,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叠厚厚的人民币,数数有1万多元。我问司机是谁丢的,司机也不清楚。我与司机协商,请他上缴出租车公司或通过其他渠道找失主,司机当时同意。谁知事后他变卦了,不但没有主动找失主,反而在失主找到他本人追要这笔钱款时,他竟否定自己拿了这笔钱。请问这位司机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该怎么处理?  相似文献   

16.
抓捕“入室盗窃?”老吴在电话那头问我,“你不会单单为这事打电话给我吧,应该到当地派出所报案。”“怎么说呢,几天前我那边的住处也被盗过。我刚搬到这儿又发生了同样的事,我怎么想也不像是巧合。”“你没跟我说啊。”“我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再说当时是半夜。”我说。“你都丢了什么东西?”“让我想想。那个小偷翻得特别仔细,不过好像什么也没拿,反正我也没有值钱的东西。少了的大概就一个手机和两本书……唉,等等,书里面夹着一张电脑软盘。”“什么内容?”“我复制的犯罪报道之类的文章。”“你的朋友现在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7.
张敏 《台声》2002,(7):11-12
日前,笔者再次遇到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郭俊次博士,故人重逢,分外高兴。他依然爽朗而健谈,依然心系两岸,为两岸交流而奔走。郭俊次先生是台南县人,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经常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这有什么不对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有时还要豪迈地加上一句:“我是中国人,我骄傲!”当台湾岛内一些“台独”分子混淆是非,否认一个中国原则时,郭先生站出来公开表示:“大陆是中国的一部分,港澳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和大陆,同属于一个中国,这有什么不对呢?这对台湾有什么…  相似文献   

18.
结婚取大号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我们老家有个传统,结婚时,必须取个大号。结婚取大号,大号取得越有气派越好。结婚时,同族人要贺喜,便以新郎的大号作成一副对子,这便是“贺号”。我结婚时忙来忙去把取大号这件事情忘到九霄云外。眼看婚期到了,村里的焱哥便问我大号取好了没有。这真让我这个还喝了几年墨水的人好为难。取什么大号呢?苦思冥想又因忙心不在焉。于是只好搁下来,说,到时再说。临“贺号”的那天.焱哥问我:“大号取好了么?”我“哎呀”一声,“没……没有呀!“那怎么办呢?”焱哥说。“不取不行吗?”’看你说到哪儿去了,谁…  相似文献   

19.
小保:我是一位农村大学生,毕业后被某公司录用,签订了2年期的劳动合同。当初签合同时公司答应说一旦上班就将我的户口调入公司的大户口内,没有这个条件的话我是不会签约的。我在该公司上班将近一年时间了,户口问题也没有解决,工资也不能按月发放,一般都要拖延2个月。据了解,公司近几年从没有给员工解决过户口问题。请问:我是否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合同后还能拿到公司所拖欠的2个月工资吗?  相似文献   

20.
现在电话、电脑(网络)发达了,许多人就幻想着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与人尽情交流的快乐,于是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就变成了指头与指头之间的“交弹”,人的美丽可爱的笑脸也变成了屏幕上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符号。有越来越多的人,整天守在电脑跟前,热衷于跟电脑里的符号耳鬓厮磨──甚至还有人跟电脑“结婚”的。 然而跟机器呆在一起,真的就能取代人与人在一起的快乐吗?我的一位朋友,在国内时老是羡慕西方几乎什么都可以让机器来帮忙,什么都可以让机器来代替,可是真正到了西方.还没过多久,他就“恨不得把机器砸了。现代化的居室,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