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梦重要战略思想的提出,从国家、民族、社会三个维度上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这对于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凝聚力与统一战线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而相得益彰的,民族凝聚力既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又是党夺取和巩固政权的根本保证,统一战线工作又推进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使民族凝聚力得到充分整固和提升,两者都具有团结、统一的作用.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民族发展之路,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3.
价值观对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着眼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所引发的各种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分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与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系,提出了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四、统一战线各领域开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对策思路 (一)以多党合作制为载体,团结凝聚各种社会政治力量 1、增强执政党的吸引力 一个民族要不断增强凝聚力,离不开领导核心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力量。随着我国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要增强执政党的吸引力,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发挥其民族凝聚力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的力量来自凝聚力。党的凝聚力首先在于党自身的凝聚力,通过组织路线、纲领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扩大党的规模;勇于自我革命,坚决反腐败,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行自身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对党的忠诚度,形成强大的组织凝聚力。从合力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根源在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理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内在含义,不断提高党的凝聚力,才能永葆我党的先进性和伟大事业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6.
国家凝聚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凝聚力是各民族、政党和公民为实现国家和自身的一致利益而形成的对国家的认同、归属与聚合的力量。国家凝聚力由国家的整体实力、政府的公信力、执政党的主导力、民族利益的聚合力等因素构成。从本质上看,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都是民族成员对国家的一种生存依托或依靠,是公民的家园意识上升为国家意识的体现,但二者在内涵、性质、范围、职能及认同上存在差别,国家凝聚力是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基础,是民族凝聚力的归宿和升华,而民族凝聚力是增强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条件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一阐述在理论上回答了统一战线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内在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重要纽带,我们之所以抵抗住无数次的分裂与侵略,中华民族凝聚力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更需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统一战线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统一战线永恒的主题就是"大团结、大联合",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统一战线推动着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使民族凝聚力得到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8.
着力研究当代中国国家凝聚力,是深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的应有之义;这一研究不仅接地气,重实际,而且有利于寻求化解现实社会诸多矛盾的方略,向党政部门提供若干决策的理论依据。因此,无论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视角还是从提升当代中国综合国力的视角、无论现在和将来,都必须高度重视中国国家凝聚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民族凝聚力与国家综合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影响和制约。中华民族凝聚力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内在动力。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深化改革,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中华文化建设,加强统一战线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共同价值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核心价值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共同价值。中华民族核心价值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凝炼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代中国的最高共同价值,是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核心精神。习近平关于人类共同价值思想体现了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和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是相互关联有机统一的。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共同价值思想,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对一个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增强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影响,使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只有坚持和弘扬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过程。董仲舒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提出以政治统一为目的、思想统一为手段的“大一统”思想,并通过加强封建王权,利用国家力量达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统一了思想,从而将中国统一国家的发展同中华民族的发展置于同一轨道。强大的统一国家政权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和政治保障,同时日益增强的民族凝聚力,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内在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民族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的根本源泉。马克思主义指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价值核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内容,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价值。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为系统研究当代中国国家凝聚力以促进当代中国迅速崛起,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和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联合举办了以"当代中国国家凝聚力研究"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会议于6月3日在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广东省委统战部、广东省社科院、省社科联、省党史研究室、省委党校、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5.
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战线与民族凝聚力统一于两者共同的功能上。中国共产党从政治纲领、政治制度、思想路线及经济基础等方面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创造了有力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统一战线则为中国共产党政治纲领、思想路线的实施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新时期统一战线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途径与政策应坚持政治性、突出经济性、抓好思想性、扩展群众性。  相似文献   

16.
推进民族地区社会建设,能够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地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之路,不断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核心力量,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基本遵循,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根本保障,大力发展经济是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不断改善民生是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当代政党和谐的主导因素,各民主党派作为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密友党,作为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中国当代政党和谐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国梦与增强国家凝聚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增强中国的国家凝聚力。大力发展经济,打牢增强国家凝聚力的经济基础;建设精神家园,打牢增强国家凝聚力的精神基础;高扬核心价值,打牢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思想基础;清除消极腐败,打牢增强国家凝聚力的社会基础;建设诚信政府,打牢增强国家凝聚力的行政基础;加强执政党建设,打牢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政治领导基础。  相似文献   

19.
谈群体凝聚     
<正> 江泽民同志最近提出了要增强我们国家、民族和党的凝聚力问题,这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需要。增强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和政党,对于一个地区、部门和单位,都至关重要。它能使我们在与敌对势力的斗争中,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形成所向无敌的力量,保证斗争的胜利;能使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保证群体在竞争中获胜。一个群体的大凝聚,能调动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群体的大团结,促进事业的大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群体凝聚力的增强与否关系着这个群体的兴衰成败。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是在知识分子的主导下完成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传统"士人政治"形态中形成了"超越"与"介入"的政治文化传统,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的压力强化了这种传统,并促使他们成为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主导力量。知识分子运用政治力量完成了国家建设所需的信仰重塑与组织重建工作。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兴起,知识分子逐渐向知识--政治精英转化,并且选择了社会主义作为国家建设的共同信仰,选择了共产党作为国家建设的领导力量,实现了与农民等其他阶级的联合,最终完成了国家建设与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