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在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司法独立制度,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以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路径选择要坚持党对司法改革领导,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模式.建立司法系统相对独立的人事权、财权和物权的是排除行政干预司法的关键所在,提高司法机关待遇、增加透明度、提高司法机关人员自身素质等,是实现司法依法独立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当前个别司法腐败、执法不公现象滋生的深层诱因,是我国现行司法体制上的缺陷,即司法权力地方化、司法机关部门化、司法管理行政化及司法干部通用化等。司法改革的重点应从司法体制入手,对法院进行全面改革,最终实现消除司法的地方割据,加强司法的中央集权;确保法院的宪法地位,发挥法院的宪法作用;打破管理的行政模式,确保法官的中心位置;保证一定的物质基础,建立正确的利益机制;强化规范的整体监督,形成科学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国家的公共权力为人民谋利益,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家机关的权力配置和运行体制.改革我国国家权力运行体制的基本原则是分权原则、统一和协调的原则、制约和监督的原则.与此同时,必须坚持党对国家机关的领导,要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减化国家行政机关,充实和改革国家司法机关.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信力是民众对司法机关和司法活动的信任及其大小,其在提升司法能力和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公正、发挥司法功能、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司法公信力严重流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司法地位不独立、公众尚法理念不强、司法官素质良莠不齐等。立足于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应积极探寻以完善司法体制为核心的体系化改革措施,以期重拾我国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已被现今各国所普遍采用。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司法机关应依法独立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我国司法机关在总结...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在确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同时,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要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司法工作的任务是打击、惩治犯罪,规范和调整社会管理关系,保护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的人身和财产权利。司法工作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党与司法机关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要正确处理好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的关系。改革和完善执政党对司法机关领导方式,努力形成党的领导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合理关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党政关系问题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实行党政分开。党的十三大精辟地阐述这一思想,指出“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这项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划清党组织和国家政权的职能,理顺党组织与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司法机关、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做到各司其职,并且逐步走向制度化。”这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相似文献   

9.
司法体制改革,一直是我国理论与实务界所关注的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司法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司法体制改革应围绕着审判体制、检查体制、侦查体制、执行体制和司法行政实务管理体制等整体进行。但是,由于目前司法体制改革涉及领域过于防范,尤其是法检等机关难以短时间内实现人、财、物等独立,司法体制改革困难较大。解决我国的司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应从法官独立审判、司法去行政化以及法官审判权运作体制入手。在保留司法体制的中国特色的同时,保障我国司法体制迈向先进。  相似文献   

10.
司法体制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设置、权限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组织隶属关系或者监督关系等方面的制度。天津滨海新区成立前后的司法体制发生很大变化,存在着法院和检察院设置与法律冲突,公检法司四大机关的关系不协调,审判管理工作和审判活动混乱,司法机关人权、财权、事权不统一等问题。应适应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需要,以法院为中心进行改革和设置,在确定法院设置基础上向外扩散,配置相应的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刑罚执行机关。  相似文献   

11.
梁成国 《世纪桥》2008,(7):62-62,78
司法是主持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保障,是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欲实现司法公正,首先要实现司法独立,这是制度保障和先决条件;其次还要加强司法人员的素质建设,实现司法精英化;另外还要加强对司法机关的全面监督,加快司法机关内部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2.
心怡 《党建文汇》2006,(6):10-10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登文章说,发展中共党内民主,需要改革中共领导与决策体制。文章说,中共领导与决策体制是党内最重要制度和权力运行机制的载体,邓小平在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一文中着重讲了领导体制改革的问题,权力过于集中是领导体制的最大弊病.邓小平指出:“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司法改革进行多年,但真正称得上司法体制改革的举措不多,这是因为,体制的改革不仅伤筋动骨,而且危及既有体制下受益者的利益,现行司法行政职权配置的体制既最具代表且影响着司法体制改革的深化。因此,分离既有司法与司法行政职权的配置对于司法体制改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论审前羁押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前羁押是法院在对案件开庭审理之前,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采用羁押的方式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借鉴域外羁押制度,针对我国审前羁押中存在的羁押条件粗放、羁押程序简单、羁押场所不独立、被羁押者的权利救济渠道不够等问题,我们须从羁押的法律地位着手,细化羁押条件,改革现行的羁押决定和执行体制,加强独立司法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对审前羁押权的审查和监督,以有效制约审前羁押权。  相似文献   

15.
由任纲建同志主持贵州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社科研究课题《独具特色的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研究》一书已于2003年11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探索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规律。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领导体制问题一直是我国党和政府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事实已充分证明,能否理顺我国高等教育的领导体制,直接关系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前进与  相似文献   

16.
欧阳湘 《广东党史》2016,(11):13-18
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政治背景下,出现了人民司法制度的萌芽。在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中,出现了人民司法机关的萌芽;工农群众提出改革法律与司法的要求,并积极投身于国民政府(及其前身)的司法改革。在共产党的推动下,国民党左派主持制定的国民政府新司法制度,也不乏人民性因素,并对后来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余正琨 《求实》2006,1(8):67-69
以司法公正为目标的司法改革在我国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在司法实践中,基本实现了从权力本位到权利本位、从监督空白到有效制约、从奴性心理到主体地位等方面的逐步转变。但仍然需要积极创新、大胆探索,进一步理顺党、人大、政府与司法机关的关系,建立现代法院制度和法官制度,以及科学、公正、民主的诉讼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8.
司法公正是人类社会在迈向法治社会进程中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类纠纷而追求的一个永恒价值目标。实现司法公正的路径主要包括:牢固树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司法理念;以扎实的基础工作维护司法公正;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基础上,加强和改进对司法机关的领导;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0,(20):50-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中央政法委全体会议上强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部署,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制约,加快政法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周永康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地进入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20.
杭州“二张”冤案的曝光,让社会公众强烈感受到了我国当前司法运行体制存在的严重问题,而这又主要是囿于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对于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明文规定和长期司法运行实践对这种规定的习惯性养成。公检法现存的流线型关系造成了刑事司法中的侦查中心主义、诉审职能弱化、审判不中立等一系列现实困境,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和宪政发展的顺利进行。从法治国的认知角度出发,提出“司法宪政化”的命题,打破“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下的公检法关系模式,成为了当下司法改革进程中正确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