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奇炳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不构成犯罪,另一种意见认为已构成犯罪。我同意前一种意见,即谭奇炳的行为未构成犯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条关于犯罪概念的规定,犯罪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一、犯罪必  相似文献   

2.
对于“绑票”行为,我认为它是非法拘禁行为与敲诈勒索行为的结合。在我国现行刑法没有将上述两个独立行为结合规定为一罪的情况下,只能以非法拘禁罪和敲诈勒索罪分别定罪,数罪并罚,不能依照或比照刑法第一百五十条的规定以抢劫罪定罪判刑。理由是:一、抢劫行为与“绑票”行为所侵害的客体,虽然都是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双重客体,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对你院四月二十八日请示的问题,我们意见如下:根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一百九十八条、第一百八十五条及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处理涉外民事诉讼案件中,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一方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的上诉期为十五日;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另一方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的上诉期为六十日。十五日期满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在打击经济犯罪斗争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条第二项对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款和第二款受贿罪修改规定为:“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收受贿赂的,比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贪污罪论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一决定执行后,有些审判人员在制作判决书引用法律条款时,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修订后的刑法改变了原刑法对渎职罪规定过于笼统的做法,把十几年来经济、民事、行政等法律、法规中依照或者比照原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玩忽职守罪或者第一百八十八条徇私舞弊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文,改为刑法中的具体条文。同时还针对现实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严重不负责任,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况,增加规定了一些具体的渎职犯罪行为。这些有益的修改、补充,使得刑法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规定更加具体化、明细化,有助于司法机关依法严肃惩治渎职犯罪。但是,当前仍有相当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第七十九条规定:“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但是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从这一规定的逻辑结构上可以清楚地看出,适用类推的前提条件是“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这一条件又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依类推定罪判刑的行为,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也就是说,只有当某种行为符合刑法第十条规定的犯罪本质特征的条件时,才可以适用类推定罪判刑。如果某种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或者社会危害尚未达到需要使用刑罚处罚的程度,不能依类推定罪判刑。这一规定从根本上克服了任意出入人罪、罪及无辜的罪刑擅断主义的弊  相似文献   

7.
1991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以下简称铁路法)第60条第2款规定:“携带炸药、雷管或者非法携带枪支子弹、管制刀具进站上车的.比照刑法第163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刑法没有对携带炸药、雷管或者非法携带枪支子弹、管制刀具进站上车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以致使这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打击和遏制.铁路法把携带炸药、雷管或者非法携带枪支子弹、管制刀具进站上车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对我国现行刑法的具体补充.但是没有具体规定科什么刑,只是规定“比照刑法第163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这实质上是立法上的法律  相似文献   

8.
关于非法携带炸药、雷管、枪支子弹管制刀具进站上车罪的几个问题姜虹铁路法第六十条规定:“携带炸药、雷管或者非法携带枪支子弹、管制刀具进站上车的,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这一规定是对我国刑法的补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二○○四年八月二十八日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电子签名行为,确立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维护有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本法所称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  相似文献   

10.
受贿罪要以利用职务为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许多法学工作者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作了研究和阐述,是有益的,但对有些问题的论述,我们有不同意见.现对受贿罪谈些看法.《决定》对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二两款受贿罪修改为:"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收受贿赂的,比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贪污罪论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法学》第五期刘树栋同志在《谈谈〔决定〕与刑法的关系》一文中写道:"修改规定,……就是用新的规定,取代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二两款原来的规定.《决定》生效以  相似文献   

11.
钱毅 《法学研究》1987,(4):34-37
我国刑法第19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根据这一规定,犯罪预备行为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这一点在刑法学界没有多大争议。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刘某等人的行为构成流氓罪和故意杀人罪。刘某等人的行为(指被害人落井前的行为)之所以构成流氓罪,理由与世昌同志看法相同,不作详述。仅就刘某等人构成故意杀人罪谈一点看法。首先,被告人客观上有刑法上的不作为行为。他们的犯罪行为分两个阶段:白某落水前,被告人的行为符合流氓罪的特征,是单一的流氓犯罪行为。白落井后,被告人的行为由作为的流氓犯罪行为转变为不  相似文献   

13.
类推是我国特有的刑法制度,但行政机关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是否也可以采取类推的方式实施行政处罚,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就此进行讨论,与大家商榷。 我国现行立法中规定可以比照有关法律规定实施处罚的情况大致有三种:一是明确规定比照某一具体的法律规定给予处罚。如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持枪证持枪猎捕野生动物,由公安机关比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又如《海关法行政处罚实施细则》中规定“为走私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比照本实施细则第五条规定从轻处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我省在运用比照处理的方式处理案件时,为提高处理效率,就比照处理的审批权限制定了一个内部规定。规定指出:对科级干部违纪案件比照处理的,由县纪委审批;对处级干部违纪案件比照处理的,由市纪委审批。从这一规定的实行情况看,通过将比照处理的审批权下放,提高了案件处理的效率。但上述做法是否在政策上站得住脚,笔者对此心存疑惑。请问:能将比照处理的审批权下放吗?读者德枫德枫同志:来信收悉。我们认为,关于比照处理案件的审批权限问题,《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需要比照处理的案件,按照处分党员批…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经济法规中的刑事罚则,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明确规定“依照”或者“比照”刑法某一具体条文追究刑事责任。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生产、销售劣药,危害人民健康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个人或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比照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二是虽没有明确规定“依照”或“比照”刑法某一具体条文追究刑事责任,但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 为规范保险公估人的行为,保障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促进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保险公估人是指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  相似文献   

17.
袁晓贞给人的第一感觉,就像一位邻家大姐。她40出头,戴着一副眼镜;她的笑容里透出的是真诚、善良和谦和;她做人低调,做事认真;她是法官,如果要拿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去比照她,那她就是浙江的“宋鱼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款对受贿罪作了规定,该条第二款在第一款犯罪构成的基础上作了结果加重及法定刑加重的规定,第三款作了行贿罪和介绍贿赂罪的规定。为了严惩严重经济犯罪,一九八二年三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明确规定“对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款和第二款受贿罪修改规定为:“国家工作人员索取、收受贿赂的,比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贪污罪论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一新规定取代了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条第一、二款的规定,后者实际上已不再具有效力了。从这几年来的实践看,在适用法律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笔者的管见: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一段“小伙在洱海跳水勇救落水父子”的视频在网络热传。春节假期,一对父子在云南洱海边游玩时不慎落水。危急时刻,安徽两位“90后”小伙先后跳入水中施救,最终父子两人全部获救。其中的一位小伙就是来自安徽金亚太(阜阳)律师事务所的李博旭律师。见义勇为,勇救落水父子  相似文献   

20.
一、共同侵权的性质 根据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共同侵权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过失致人损失,或者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