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季勇 《群众》2023,(5):59-5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这既是“人民至上”的直接体现,更是“健康中国”建设最直观的成效。事实上,无论是“看病难、看病贵”等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还是新冠疫情防治过程中坚持“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防控理念。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从城镇到农村、从职业人群到城乡居民,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让人民群众期盼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困有所助”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从宏观上来说,新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杨柔坚  杨成功 《群众》2011,(12):82-83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民生”的概念,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审计要保障社会健康。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核心就是要重视民生、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可以为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提供决策依据、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当好坚强卫士。  相似文献   

4.
<正>住房是民生之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重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1))为我国住房保障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大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住有所居上持续用力,  相似文献   

5.
陈杰 《人民论坛》2024,(5):28-31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完整准确全面认识住房的多种属性,确保住房的居住功能优先,在住房相关制度政策设计中把握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界定好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并发挥好各自优势,努力实现住房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住房民生建设取得的重要经验。当前,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不断向更为优质、形式更为多元、保障更加坚实、更高质量发展,“住”的品质持续提升,“有”的形式更加丰富,“所”的保障更为有力和多元,“居”的内涵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6.
“学有所教”在江苏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健 《群众》2009,(9):10-1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学有所教”的重要命题。“学有所教”要求实现普及教育,满足人民基本学习的需要;要求提升教育资源品质,满足人民优质学习的需要;要求推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公平学习的需要;要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终身学习的需要,这一理念鲜明体现了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和宗旨。建国60年来,江苏教育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可以说是对“学有所教”作出的最好印证和注解。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根据这一要求和现实民生的实际,迅速改善农村牧区民生势在必行。并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新理念,并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报告的独立部分进行了系统阐述,响亮地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在我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彰显了我党执政理念的新调整、执政方式的新变化和执政重点的新转向,标志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下面,我就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谈点个人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民生“五有”——坡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9.
姜超 《群众》2013,(5):36-37
当前,“中国梦”成为时代最强音,习近平同志强调“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从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梦,到以“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为梦,再到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梦,“中国梦”唤醒人们厚重的历史记忆,照亮人民美好的发展愿景,同时更记录着中国人的心路历程,寄托着几代人的毕生夙愿。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作为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之中的人民主体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的人民主体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它必然带有这一时期所具有的鲜明特色。一、从通过改革以调动人民积极性这一问题着眼,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国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轨道上来,为此就必须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基于对旧…  相似文献   

11.
“90年前,在中国革命风云激荡的历史变革中,在伟大五四运动的深刻影响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从此,在党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长期奋斗中.中国青年运动展开了浩浩荡荡的发展征程。”  相似文献   

12.
邹宏仪 《群众》2008,(2):31-32
党的十七大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本栏在近期内逐一组织对“五个有所”重要方针的深入解读,并联系江苏实际探索落实“五个有所”重要方针的思路和工作举措。本刊第一期已推出“学有所教”的解读和探索,本期推出“热议‘劳有所得”’。欢迎来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问题意识、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源头活水,是理解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重要的方法论指南。具体而言,“中国之问”的实质是“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应这一问题必须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自信;“人民之问”的实质是“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回应这一问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朝着更为实质的方向前进;“世界之问”的实质是“如何深入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应这一问题必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之问”的实质是“如何深入推进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回应这一问题必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而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4.
田伯平 《群众》2012,(10):14-15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奇迹”的辉煌就在于全国人民永不僵化的改革精神,永不停滞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一、“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提出有一个准备时期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说过:“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①他在同一时期还说过:“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②毛泽东在此评价的是政党的“言论”、“政策”,即指理论、制度及其“实践”或“行动”的作用的好坏,其评价的正面标准是两…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是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由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创造性的发展,蕴涵了极为丰富的“一切为人民,人民利益至上”的“人民为本”思想。今天,我们坚持邓小平“人民为本”的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人民为本”思想,首先表现在他心中始终装着人民,考虑问题“一切着眼于为人民谋利益。”早在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在领导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就一再强调:党在敌占区游击战争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人民利益。在…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历史,我们能够看到一条清晰脉络:从民族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深刻蕴涵“中国特色”的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之路。在科学理论的指引下,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这三次伟大革命不断创造着“中国特色”的辉煌实践。这三次革命不仅体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特殊性,深刻改变着中国面貌,又必然会对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观察与思考》2023,(1):27-37
<正>一、“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把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深刻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20.
童国祥 《群众》2008,(2):43-4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要求,是新时期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我们句容市地处茅山革命老区,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地型,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苏南长期处于压阵位置。近年来句容市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把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摆上重要的位置,在可用财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围绕“五有”目标,不断加大解决民生问题的工作力度,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