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对于四个对象有所指,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社会主义的论述、苏联模式、其他科学社会主义模式、非科学社会主义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表现在若干方面,不可能列举穷尽.从理论意义来看."特色社会主义观"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现实现了由"本本社会主义观"向"经验社会主义观"的转变.从实践意义来看,"特色社会主义观"符合全面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使其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为世界工业强国。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但苏联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就是使“三农”的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全面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认真总结苏联在这方面的历史教训,对于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生成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主要经历过两次重大转变。第一次是从社会主义概念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转变,即从摹仿模式转变为创新模式。第二次则进一步转变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逻辑推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在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首先体现在从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大革命期间,他对传播和实践社会主义所作的贡献;其次体现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分析与反思.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刘雪明 《求实》2001,4(6):6-9
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历程,指出了党的探索经历了从"走苏联的道路"到"走自己的道路"的根本转变,总结了实现这一转变的经验与启示,着重论述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杰出贡献.这一研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暴露出来的问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突破苏联模式、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问题。在《论十大关系》写作过程中,毛泽东对我国国情进行了一次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以系统辩证法的独特方式抓住和论述了影响全局的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从社会主义建设辩证法的高度提出了重点论与两点论和谐结合的对立统一论,为突破苏联僵化模式、建立中国新型体制奠定了方法论基础。《论十大关系》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方针,力图开创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苏联东欧剧变之后,整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在这种局面之下,南非共产党对苏联东欧过去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实践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思考,认为苏东剧变的发生是由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在实践上同社会主义原则相背离的结果。未来的社会主义只有克服其弊端,回归社会主义原有的价值追求才能迎来光辉的明天。而南非共产党也将以此为起点,汲取苏东剧变的教训来改革和加强党的理论和组织建设,依据南非国情为实现一个种族平等和阶级平等的新南非而奋斗。  相似文献   

8.
黄宗良 《新视野》2004,5(5):37-39
苏联的重政轻经、重国家轻个人、重工轻农、重重工业轻轻工业、重军用轻民用、重生产轻消费、重速度轻效益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造成社会的片面和畸形发展,是导致苏联剧变的因素之一。中国的发展观与发展战略受到苏联很大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了发展观的转变和发展战略的调整,这是我国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但突出GDP的增长速度、强调效率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应该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层面理解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贤娇 《求实》2007,3(11):77-79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失效,说明"西方模式"不具有完全的普适性。与此同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却蓬勃发展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这说明中国在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说明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经过近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经济模式、文化模式和社会模式。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或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二是合理地利用资本主义;三是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一生中极少出国。他对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的访问也仅有两次,却迭生误会,颇多不快。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定位、目标模式的选择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都实现了历史性转变,这些转变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彻底摆脱了过去苏联模式的影响,最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为进一步加深人们对这一模式的理解,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必须澄清几个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三年的历史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历史,中国是从 1953年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当时在苏联经验的影响下,把社会主义简单地看成主要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变为公有制,建立统一的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实践证明,这与中国的实际是不相符的。历史表明: 1953年,是党在不完全清醒的认识下开始领导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相似文献   

13.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第一次是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1991年苏联解体,其主要特征是由雅尔塔会议确立的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第二次是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1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一超多强"的条件下,有恃无恐地推行"单边主义";第三次是从21世纪初"9.11"事件发生,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衰落,新兴市场国家异军突起,世界格局从单极走向多极。从发展趋势看,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完全和绝对有保证的,但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俄罗斯、印度以及拉美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书林 《红旗文稿》2012,(17):33-37
在苏联解体20年的时候,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争论却在国内外的思想理论界又一次升温。各种观点大相径庭。有的人说,是59年前逝世的斯大林及其建立的苏联模式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葬送了苏联,更多的人则认为戈尔巴乔夫等党内领导集团公开放弃共产主义旗帜因而遭到了历史的抛弃。人们对历史问题的不同看法,往往反映了对现实问题的不同态度和主张。有人发表了《从苏联到俄罗斯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列宁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而是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列宁晚年根据苏联俄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对社会主义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具体体现在中心工作的转变、对待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的态度与向社会主义过渡等几个方面。探讨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思考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莫建成 《党建》2013,(6):14-15
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理论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以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在把握"三性"上下功夫。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和中国道路的历史逻辑,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规律性。规律性就是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五百年,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苏联模式到中国道路,这一历史进程,标示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在近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讨论苏联演变的原因和教训的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在这一领域资深的研究人员谈到,当前研究苏联演变问题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即不是根据苏联演变的客观事实,而是从论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出发,来推论苏联演变的原因和教训。一些人在谈到中国的问题时,经常用苏联作为反证:我们提出什么方针政策,就说苏联是因为没有实行这个方针政策才垮台的;我们反对什么事情,就说苏联是因为发生这个事情才垮台的。总之,为了证明我国某个提法、某项政策的正确性,就拿苏联演变这个反面教员(随便举些苏联在这方面的反面例子、或者干脆什么…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20世纪的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科学理论到革命实践、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辉煌。苏联的解体、东欧的演变,标志着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实事求是地说,在全球化背景下,苏联模式不仅没有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且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局部失败。中国主动加入全球化进程,吸收和借鉴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把中国现代化进程与世界全球化趋向相吻合。选择中国社会主义模式不仅要以全球化为背景,从中国国情出发,而且模式的定型是一个摸索和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一、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创新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就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所发生的历史性转变和发展.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实现社会主义制度、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三大主要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模式到本国特色的三次里程碑式的历史性飞跃.这三次历史性飞跃,由于所面临的历史条件不同,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不同,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的具体效果也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结果都是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繁荣昌盛,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从发展模式上开始了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点"的探索;从发展目标上实现了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转变;从发展步骤上开始了从"赶超战略"到"两步走"战略的探索;在发展机制上开始了从"优先发展"到"协调发展"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