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春红 《法制与社会》2013,(13):121-12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入法标志着我国司法制度改革又向前迈了一大步,新刑诉法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公诉和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程序都做了规定,但在审查逮捕阶段如何排除非法证据,新刑诉法对此并未做出相关的规定。侦查监督阶段具有其本身的特点,司法实践中审查逮捕案件非法证据排除具有一定的困难,本文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审查逮捕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佘景妮 《法制与社会》2011,(19):138-139
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有利于减少错误逮捕案件,提高逮捕案件质量,实现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的有效监督.本文以<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及其指导意见为视角,就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范围、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在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适用能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3.
滕云  应泓游 《法制与社会》2012,(29):116-117
审查逮捕阶段是检察机关处理案件的首要环节,在审查逮捕阶段认定、排除非法证据是关键.审查逮捕阶段,应通过审查案卷材料、全面审查证据、加强审查复核力度、建立讨论和报告机制、阶段性风险评估等方法发现非法证据线索,排除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权和客观公正义务,决定了其在“排非”程序中的主动性和优越性.审查起诉阶段排除非法证据,有利于防止法官被非法证据污染而产生偏见的风险,有利于保障庭审程序集中、高效进行.但从司法实践来看,审查起诉阶段的“排非”程序运行中,存在非法证据排除比例不高、辩护律师参与率较低、证据收集合法性证明形式化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强化检察官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专题教育培训,纠正其认识误区,树立先进、科学的司法理念;赋予检察机关在“排非”程序中的权利告知义务,强化对犯罪嫌疑人程序保障;提高律师在“排非”程序中的参与率和辩护质量;设立以听证为主、书面审查为辅的证据合法性调查核实模式.  相似文献   

5.
检察官承担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证明责任源于程序性事实的特殊性质,源于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源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者地位。检察官在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阶段,除了严格审查言词证据的合法性及对非法证据予以排除外,还应从完善庭前证据开示程序、充分保障辩方合法权益、认真对待调取证据请求权等方面强化审查义务并履行非法言词证据的庭审证明责任。我国检察官承担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责任的证明标准应以优势可信为主要标准,以确信排疑为辅助标准。  相似文献   

6.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正式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纳入法典,由于法律规定不明确以及司法实践中并不能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制度适用中存在一些困境。本文立足司法实践,分析审查逮捕阶段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非法证据现象严重,尤其是使用非法手段方法取得证据及违反程序规定取得证据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及我国法治社会的进程.本文认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存在着缺陷,如对非法证据类型的规定不完整,对实物证据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实用性,缺乏与之配套的保障措施,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缺陷,以及补充侦查的规定严重破坏了排除规则的严肃性等等.鉴于非法证据排除具有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及规范执法行为的重要意义,我国应积极借鉴各国先进规范及司法经验,以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8.
两院三部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检察机关在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中排除非法证据的责任和职权予以了明确。根据检察机关行使职能的多元化以及参与诉讼的全程性等特点,检察机关对非法证据的预防和排除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未来检察机关亦当从预防和排除非法证据的双重视角来加强在非法证据排除中的作用发挥,健全预防非法证据的措施以保证证据收集固定的合法性,规范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以实现证据审查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和程序,推动了我国刑事司法的进步.具体的司法实践依然困难重重,对司法实足的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在分析非法证据排除立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司法实践分析了具体落实排除非法证据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制度的完善措施,创设性的构建了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的听证程序.  相似文献   

10.
王伟 《法制与社会》2011,(27):251-25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在我国确立,但是,在审查逮捕的过程中,如何认定非法证据,如何排除非法证据,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而这一切的初衷都是为了维护程序正义和实体公正,不过,程序正义优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诉讼法》和两高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其特点为:以排除非法言词证据为重点,以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取证现象为目标,以侦查和司法部门主动排除和被告方申请排除相结合为方法等.该规则的建立与完善是我国法治建设的成果,是司法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司法部门自律的体现.展望该规则,在实体和程序方面还可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包括:确定非法实物证据范围,排除"毒树之果",建立非法证据排除的听证程序,与刑事司法其他规则协调.  相似文献   

1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缺乏必要的程序保障措施。本文试就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运用提出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在刑事司法中还没有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更缺乏相关的程序保障。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外经验,分阶段循序渐进。修订后的律师法对辩护律师诉讼权利的完善,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起到了推动作用。当前应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配套制定司法解释,具体规定排除非法证据的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红星 《河北法学》2012,30(9):83-91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证据规则,它对于加强人权保障、实现宪法规定和促进程序公正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继两高三部颁布《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后,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也规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无疑对限制刑讯逼供的严重状况,将起到积极长远的作用.但是,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可操作性提出了广泛的质疑,“补正”和“合理解释”的规定,似乎给非法证据留了退路.因此,有必要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相关问题进一步研究,以探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不足,并找到改进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新刑诉法与五机关联合制定的"两个证据规定"共同构建了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这三部规范性文件对审查逮捕阶段如何具体操作排除非法证据仍留有空白,本文尝试就新刑诉法实施后在审查逮捕中适用非法证据排除的具体办法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做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郭旭 《时代法学》2013,11(3):49-54
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正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并设定了以手段为重要内容的“非法方法”判断标准。根据刑事诉讼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非法证据排除设立之目的在于规范司法行为和办案程序,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以“非法方法”作为非法言词证据的判断标准并不能够满足该制度之目的与要求,应当以程序合法为前提、自白规则为要素、人权保障为主线,综合进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事诉讼法虽然包含非法证据排除的有关内容,但并没有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因而导致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的现象屡禁不止。建立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明确证明责任。借鉴英美、大陆法系证明责任理论,在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证明责任中引入提供责任的概念,对于保障被告人人权,实现程序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导致错案发生的不仅仅是非法证据,同时也有瑕疵证据、虚假证据、主要证据矛盾未予排除及证据不足等原因,在审查逮捕这个重要诉讼环节及时审查排除证据中存在的问题,正确把握证明标准,才能更有效地杜绝错案。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制定专门的法律文件,对非法证据排除的内容、程序、责任等做了详尽而全面的规定,在适用对象上着力于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在具体适用时明确了适用程序、过程及主体责任.虽限于司法的现实和立法的限制未能尽善尽美,<规定>仍不失其里程碑的重大意义,而其完善的最终路径应依托司法实践和立法确立.  相似文献   

20.
张华  党卫星 《法学杂志》2007,28(2):112-115
非法取证现象屡禁不止,司法机关将非法获得的证据用以指控犯罪、审判案件,客观上助长了非法取证行为,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司法不公正.我国要构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必须明确非法证据的排除范围以及排除的具体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