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的《工会法》及《劳动关系调整法》将工会定义为"由劳动者作为主体,自愿团结组织的团体或联合体,其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劳动者经济和社会地位。"有员工30人以上的企业有义务设立劳资委员会,其目的是通过劳资的参与和合作,追求增进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如果有半数以上员工组成的工会,工会为劳资委员会中的主要劳动者委员会。截至2004年底,韩国有6017个工会,工会会员为153.7万人。  相似文献   

2.
在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劳动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契约化,各种利益矛盾增多,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需要强有力的保护,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保证企  相似文献   

3.
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企业中劳资关系失衡的原因主要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组织力量薄弱、现行的政策与法律带有过渡性的痕迹以及劳资双方不成熟。目前情况下,平衡劳资关系、提升劳动者地位的根本途径在于壮大劳动者组织的力量,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律与政策,促进劳资双方的成熟。  相似文献   

4.
姚一鸣 《南风窗》2014,(12):74-75
<正>无可否认,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尽管劳动者仍处于弱势地位,但随着工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企业必须充分认识法律赋予和保障职工在企业中的劳动权利和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北京市宣武区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壮大。为了维护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合作关系,宣武区工会今年在全区非公有制企业中开始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的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阶段劳资矛盾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中劳资矛盾日益突出,在职工的劳动合同、人身权利、人格尊严、工资、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劳动安全卫生条件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在劳资关系中资方处于强势地位、政府监管不力、工人利益没有有力的表达渠道和保护机制以及职工维权意识弱等,促成了这些问题的产生。这些矛盾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影响了产业的升级和产业的转移,影响了社会进步和社会稳定。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业主、工会、员工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包括完善制度、健全组织、加强教育、严格执法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改制为非公有制企业的崛起创造了历史的机遇,随之而来也有许多现实的集体劳权问题迫切需要探究。当前我国实现和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劳动者集体劳权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劳动者的不成熟、劳权关系主体双方权利不对等以及工会组织的不健全和维权不得力。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应从三方面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即培育和健全权利主体、加强法制建设以及充分发挥国家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劳资两利"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生产力不发达、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的实际,在做了对劳资之间存在高于各自特殊利益的共同利益、劳资之间可以通过利益调节从而实现合作而且这种合作对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有利、对劳资双方有利的分析后提出的。"劳资两利"思想对于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仍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在"劳资两利"基础上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仍然充满着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既要纠正既有的劳资利益失衡,又要防止新的利益失衡;在考虑劳动者权益时必须包含劳动力的发展权。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各国普遍经历了工人实际收入增长放缓、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过程.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劳动力的价值不仅取决于再生产劳动力的费用,也取决于劳动力市场上劳资双方的力量对比.在劳资双方的竞争中,资本总是处于支配地位.70年代以后工人工资水平的变化落后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会的力量受到政府打击,使二战后建立的劳资力量的脆弱平衡被打破.近年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工会化程度降低,工人集体议价在工资决定中的影响被削弱.保持劳资力量的基本平衡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为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应当注意采取措施以提高劳动者在工资和劳动条件谈判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变异中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十年来,随着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建立和完善,世界范围内贸易自由化进程明显加快,减少乃至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壁垒成为大势所趋。但各国为了维护本国的贸易利益,纷纷改换手法,采用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相对于传统的以关税为贸易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作为特殊的权利主体,其合法利益不仅需要程序保障,也需要实质正义的关护。南京虐童案虽然以虐童养母遭致六个月监禁的有罪判决落下帷幕,却折射出未成年人利益的优位保护在程序选择与实体惩罚上的紧张与冲突。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儿童的切身利益,处置此类案件不仅需要对被害人程序选择权与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予以权衡,也需要对虐童行为的定罪与量刑进行实体法考量。探讨未成年人利益的程序保障与实体维护,对正确理解刑法本质与人权保障的正义追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所代表的首先是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利益,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是资本控制着社会经济权利,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关系私有制的比重日渐加大,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劳动关系本质属性的探讨应突破传统的"所有制决定论"的束缚,更多地立足于"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立足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予以科学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就是要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将劳动力产权的实现作为解决劳动者主体地位的核心问题,并把着眼点放在如何解决好劳动力产权所有者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及其经济收益等这些根本问题上,从而有效防止或避免劳资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自由放任"是英国劳资关系的传统特征,但这一传统被1979年开始执政的撒切尔夫人所打破。在她执政的11年中,每隔一两年出台一部劳资法,对工会的权利及集体谈判作出严格的限制。撒切尔政府的劳资立法不仅改变了劳资关系的状况,而且在其后历任政府的劳资立法中留有深刻的印迹,在客观上积极回应了英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是其劳资立法得以延续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在工伤赔偿中,最难处理的是由第三方民事侵权导致的工伤赔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从自身利益出发,都想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现行法律在处理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时没有明确规定处理模式。采取补充模式解决两者的竞合,有利于维护法律的公平,既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又降低了用工单位的风险,保护其用工积极性,为社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劳资关系是贯穿资本主义社会始终的主线,也是透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重要切入点。作为最早成立工会、最早进行集体谈判的国家,英国历任政府在劳资关系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从历史进程来看,英国政府劳资观的嬗变经历了四个时期,每一时期劳资观念的转变均是政府对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回应,其出发点是缓解导致劳资对立的社会矛盾,最终目标是实现资本利益最大化并巩固其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毕业时,找到工作后应当同用人单位、学校签订就业协议,就业协议到底是何性质、发生违约时该如何处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实践中,就业协议违约纠纷的解决主要是通过协商解决,但处于弱势地位的毕业生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在现行协商解决纠纷的基础上,有必要完善司法救济以切实保护毕业生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儿童权利的实现和维护固然有赖于成人社会的努力,但就儿童自身而言,作为一个权利主体,其主体权利意识的觉醒也是维护儿童权利的重要内部力量。儿童权利意识是儿童对自我利益和自由的认知,以及对他人主张、要求和维护权利的行为及观点的社会评价。一定程度的权利意识有助于维护儿童个人权利,有助于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发展。进行权利意识培养应树立四种理念:从权利救助到权利意识培养与权利救助并重;从外界维护到儿童自护与外界维护并重;从“规训式”教育到儿童主体性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9.
杨璐 《法制博览》2022,(13):77-79
企业破产重整工作的重要价值目标是维护并保证社会整体利益不遭受损害,而且破产企业中劳动者的利益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国内众多企业破产重整案例中,很多企业为降低破产重整成本使出的相关手段花样百出,其中关于解除劳动者劳务合同降低破产重整成本的方法已经严重侵犯到破产重整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虽然我国《劳动合同法...  相似文献   

20.
现代社会进程中的利益冲突与制度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利益追求就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进程。有利益追求,就有利益冲突,但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中人们对利益追求及冲突的认识是不同的。传统社会通过人性的教化贬低利益追求以求消灭利益冲突,现代社会承认利益追求并通过制度协调来维护和保障正当的利益追求。通过理性的制度协调,现代社会比传统社会在利益追求方面有更强的保障能力,在利益冲突方面有更强的负荷和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