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温和建构主义是新近崛起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该理论吸取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将观念因素引入国际关系研究,成为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和谐世界"理念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在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一致性及对世界政治最优状态的设想两个方面做出了与温和建构主义理论有所不同的判断,为当前世界秩序的调整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杨耕 《长白学刊》2014,(5):33-36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所导致的国际关系发展日趋复杂化,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对国际关系的变化原因及现状所进行的解释和分析越发显得相对片面和能力不足。顺应国际关系内容的变化,一种被称为"建构主义"的新型研究取向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领域中日渐显现。建构主义主张应用社会学视角看待世界政治,注重国际关系中所存在的社会规范结构而不是经济物质结构,其中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思维为批判性国际关系理论的建立提供了诸多的分析方法和思想支撑。哈贝马斯阐明和论证了商讨伦理理论存在的根据和合理性,并认为商讨伦理理论有可能为主权国家提供解决国际冲突的有效谈判方式和外交手段。  相似文献   

3.
何宛昱 《前沿》2013,(14):23-24
世界体系分析作为一种挑战传统范式的理论,对国际关系研究的影响是深刻的,它迫使人们重新思考国际关系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及方法,虽然存在争论,但是这些概念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国际关系研究。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拓宽了国际关系研究的领域,世界体系理论的分析单位"世界体系"可以作为国际关系研究中合适的分析框架,沃氏对于现代国家主权的分析挑战了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主权概念。  相似文献   

4.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软力量也可以视为一种施动国与国际政治结构相互建构的产物,施动国以观念影响目标国的过程也就是软力量衍生的过程。因此,国际关系中软力量的建构逻辑可以理解为观念、文化建构吸引力;身份、利益建构感召力;规范、认同建构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因其对社会性别范畴的使用,女性主义世界秩序研究不仅形成了与主流范式截然不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更在分析方法上构成了对主流范式的反叛与挑战。为了构建性别敏感的方法论框架,并在此框架内展开对国际关系的性别研究,女性主义者超越后实证主义方法,建立了独特的女性主义分析方法。批判理论、文本分析和建构主义等方法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形成了三种重要的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分析方法,即女性主义批判分析方法、女性主义文本分析方法和女性主义建构主义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昊 《传承》2011,(9):66-67
建构主义强调文化的重要性,认为共有的文化建构了其特定的身份和利益,而其特定的身份和利益则导致了其特定的行为。而建构主义所强调的这种共有文化或知识,简而言之,就是指行为体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共同具有的期望和理解。建构主义理论的形成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分析英国和美国特殊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陈意德 《求索》2005,(10):186-187
预设是语言学中一种特殊的认知现象,对预设的设定和理解是一个心理认知过程,它涉及到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语境等诸多因素。话语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预设对话语理解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对预设的推导就没有真正的话语理解。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探讨预设与话语及话语理解的关系。一话语与话语意义对于话语(discourse),语言学家们有不同的解释。布朗(Brown)和尤尔(Yule)认为,“话语是一个过程,是说话者或作者在某个语境中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实现自己的意图的词、短语和句子”。[5]威多森(W iddowson)则把话语定义为…  相似文献   

8.
麦奎利在当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逻辑实证主义对神学构成巨大挑战的背景下提出了自己的语言哲学。他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语言理论进行了批判,区分了语言与话语,提出语言的生命存在于话语情境之中,语言的意义只有在话语情境中获得。他用现象学的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话语情境的构成要素,强调了话语中的人格方面,主张把语言作为涉及人的生存的一种基本现象来看待,在方法论上把语言分析和生存分析紧密结合,为寻找并理解神学语言的意义提供了线索,也为建构新的哲理神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张洁 《前沿》2012,(20):129-130
本文通过使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主位系统理论分析奥斯汀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中柯林斯的话语,诠释出主位结构体现了语篇功能、主位结构和语境的双向预测以及主位结构可以指导读者剖析柯林斯这个人物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的过程中,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为人们提供了理解国际政治的新视野,"认同决定利益"的大前提为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由于"认同"概念本身存在的主观性与变动性,建构主义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障碍。中日关系发展的曲折经历正是"认同错位"的真实写照,唯有从互利共赢的大局出发,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才能克服目前中日双边关系的困境,减缓东北亚紧张局势,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自洽性,不仅表现为理论体系内在的逻辑一致性,更表现为其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继承与超越以及对全球治理现实的关切与回应,是理论内在一致性与外在相容性、历史相继性与现实相通性的统一。通过对习近平2013-2018年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列论述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发现其理论自洽性的话语特征具体表现为融通中外的话语表达、中国特色的话语自信、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形塑世界秩序的道义担当、逐层推进的实践旨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自洽性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冷战后崛起的欧洲安全研究的一支显赫流派,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建构主义的安全分析方法—安全化理论成为冷战后宽泛安全研究议程中最为重要的创新性概念与理论。安全化理论为传统派、宽泛派和批判派的安全应用提供了理解路径和整合的潜力,也以此主导了近来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领域中最富活力和最具争议的辩论。本文回顾了奠定安全化理论基础的思想渊源,从定义、主体间性、权力与语境的地位、安全化政治等方面揭示了安全化理论的概念内涵和要素主体,简要评价了安全化理论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并对其局限困顿之处进行分析评论。哥本哈根学派由于对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安全实践分析而招致规范与伦理上的困境,如何走出困境是哥本哈根学派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娄伟 《长白学刊》2010,(4):47-50
国际冲突一直被视为理解国际政治的一个核心问题。关于国际冲突的根源,国际关系主流范式有着不同的理论解释。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无政府状态与其引发的均势的破坏与重构是主要原因;相互依存论作为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分支,认为国际冲突来源于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建构主义则认为国际冲突与行为体身份密切相关。三者对国际冲突根源的解释既有相同也有分歧,主要因为三者具有相同或不同的本体论和来自于不同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4.
作为国际关系三大理论范式的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以不同的理论视角提出了其国际安全结构理论,并由此形成了三大国际安全观,即个体安全观、集体安全观和社会安全观。然而,国际安全问题的最终解决要求三大国际安全观之间实现互动与融合,以此推动建立一种新型的国际安全观———"合作性综合安全观"。  相似文献   

15.
余荣琦  田平 《求索》2013,(5):269-269,216
《心理语言学》作为英国威多逊先生的代表作闻世,在学界引起很大争论。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心理语言学是对语言的心理过程的探索。它与语言学的其他分支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从理论上讲,心理语言学倚重于语言学各个流派提出的各种语言理论,可以为这些理论提供事实证据,促进其完善;从方法上讲,心理语言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可以用于普通语言学研究,这将语言学研究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之上。威多逊认为语言意识被看作是用于分析理解不同语言文化承载者言语句特点的工具或客体。他通过批判传统心理学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主要表现为独具一格的心理语言学方法论。并行、交叉的思维和言语关系论,社会历史的、活动的言语功能论,对立统一的言语结构论,动态发展的言语过程论。  相似文献   

16.
张起  程广云 《前沿》2012,(1):45-49
对话的"第一哲学"研究,是指将对话问题置于形而上学高度,从本体论、认识论和语言学的向度进行批判性的反思。通过围绕作为当代对话理论主要代表的马丁.布伯、巴赫金和戴维.伯姆三者的理论,考察对话与主体、话语及思维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系统地阐释对话的存在论、语言学和认识论。  相似文献   

17.
薛亚梅  洪文婷 《前沿》2008,(11):19-21
国际关系理论发端于对国际秩序的追问和探寻,构建国际秩序理论模式是每一种国际关系理论范式的规范性价值追求。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谱系包括两个发展脉络:美国学派和英国学派。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国际秩序观:国际体系秩序与国际社会秩序。如果将和谐世界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相对接,可以说,和谐世界是对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谱系的综合与超越。  相似文献   

18.
两岸政治定位的困境在于“一个中国原则”与“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之间无法调和的结构性矛盾.国际关系中的建构主义理论对于两岸关系研究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两岸同胞共同缔造的统一的中国不同于现阶段两岸各自认同的政治主体,可以称之为“第三主体”.两岸统一的过程也就是两岸同胞共同建构“第三主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作为冷战后崛起的欧洲安全研究的一支显赫流派,哥本哈根学派提出的建构主义的安全分析方法—安全化理论成为冷战后宽泛安全研究议程中最为重要的创新性概念与理论。安全化理论为传统派、宽泛派和批判派的安全应用提供了理解路径和整合的潜力,也以此主导了近来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领域中最富活力和最具争议的辩论。本文回顾了奠定安全化理论基础的思想渊源,从定义、主体间性、权力与语境的地位、安全化政治等方面揭示了安全化理论的概念内涵和要素主体,简要评价了安全化理论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并对其局限困顿之处进行分析评论。哥本哈根学派由于对当代国际政治中的安全实践分析而招致规范与伦理上的困境,如何走出困境是哥本哈根学派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人民政协不能立法,但可以建言、立论。这是对人民政协在构建公共话语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通俗说法。在政治学里,"话语"并非是一种单纯语言学意义上的言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