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居民饲养宠物的现象较为普遍,《侵权责任法》第84条规定:“饲养动物应当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妨害他人生活。”近年来,城市小区内因饲养宠物致人损害纠纷诉诸法院的案件类型逐渐增多,针对不同的案件事实,此类侵权纠纷的责任承担主体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法通则第127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案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时有出现,而随着人们豢养狗、猫等宠物之风的盛行,这类案件将会越来越多。正确地理解我国民法通则的上述规定,对饲养动物致人损害案件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讨,是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案件越来越多,但是我国相应的损害补偿制度却不尽完善。本文拟从我国野生动物致人损害的现状入手,根据我国各个地方现有的法规,分析野生动物致人损害救济制度的不足,并提出建立狩猎权许可收费制度作为野生动物致人损害补偿基金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当今工业社会,现代工业产品的大量制造和新产品开发大大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然而,或由于设计之错误,或由于制造过程中的品质管理之疏懈,或由于制造人对商品功能及使用方法未为适当的说明,致产品具有缺陷造成损害之事例,亦层出不穷,且某些案件损害...  相似文献   

5.
一、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较为普遍的认识是,所谓精神损害是指由于加害人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精神上的痛苦或致其精神利益受到的损害。现代侵权行为法的损害概念是建立在社会学、法学、法律技术学、现代身心医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基础上的,因此有其丰富的内涵,但就其在法学上实质意义而言,是指对民事主体权利的侵害而致其减损。丧失。法律上所确认的权利是以权利主体的利益为基础的,而所谓利益是民事主体的多种需要在法律上的反映,精神方面的具体需要内容便构成了精神利益。精神损害是侵权行为对权利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6.
附赠商品是市场竞争的产物,我们应当界定附赠商品的含义和范围;明确附赠商品致人损害民事责任的性质,解决违约责任、侵权责任、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等法律问题;对附赠商品所造成的人身损害、财产损害和惩罚性损害赔偿等,都应当确定赔偿的范围;正确分担附赠商品致人损害的举证责任.从而厘清附赠商品的法律关系,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体育运动中的比赛规则在运动员损害赔偿案件中的法律意义,阐述了运动员人身损害案件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上与一般民事侵权案件的不同,强调参赛运动员对比赛规则的默示同意以及这种同意对判断致害人主观过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于共同饮酒致人损害案件的判定,不应当过分放大共同饮酒致人损害类侵权案件的特殊性,要坚持侵权法的基本规则,严格考察各构成要件,视个案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保障个案正义。聚餐时饮酒助兴并不少见,由此引发的纠纷也屡见不鲜。其中,起诉共同饮酒人赔偿的案件,也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9.
《侵权责任法》中规定了真正连带责任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法定情形,其中第四十三条、第五十九条、第六十八条、第八十三条分别规定了产品缺陷致人损害案件、医疗机构因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的缺陷致人损害案件、环境污染中因第三人过错造成损害案件以及动物饲养中因第三人过错造成损害案件的责任形式。学术界一般认为这四种情形属于法定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形式。本文从法律条文出发,分析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概念、特点以及与真正连带责任的区别,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将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相关起诉主体和责任承担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郑倩 《法制与社会》2013,(13):64-65
流浪动物致人损害现象较为普遍,但法律对于此问题的规定较为概括,尤其是关于责任主体的规定。所以本文旨在分析流浪动物致人损害后的责任承担主体、相关的法律规定及完善。对于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免责事由等问题因其可适用特殊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不在本文的分析之列。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刑事侵权案件的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被法律忽视着,随着民事领域侵权案件的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被最高司法机关司法解释予以支持,对刑事侵权案件中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也应得到法律的支持。这不但是公平原则和人类精神文明的要求,也是国家法律统一和一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强奸致人重伤、死亡论析吴振兴强奸罪属于常见罪、多发罪。强奸致人重伤、死亡屡有发生,但其法律适用问题仍然时常产生歧义。特专门就此谈谈个人意见。-、强奸罪的行为特征强奸致人重伤、死亡问题的研讨,应从强奸罪的行为特征谈起。这是正确处理强奸致人重伤、死亡案件...  相似文献   

13.
野生动物侵权法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伴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立,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但同时野生动物致人人身、财产损害问题也日益突显。从1997年的“思茅亚洲象”毁坏农田案到2005年上海野生动物园狮子吃人案、从东北黑熊伤人毁财案到华南虎吃牛案,野生动物致害案件屡屡不断。本文试图在这一法律空白领域“垦荒,”对野生动物侵权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如野生动物内涵的界定、赔偿的理论基础、抗辩事由、举证责任、赔偿的义务机关等法律问题作以探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侵权损害归责原则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探讨,并就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情况作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目前在我国民事法律制度中,同时存在着三个归责原则:一般侵权损害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特殊侵权损害适用无过失责任原则,无行为能力的人致人损害而监护人不能赔偿的特别案件适用公平责任原则。这三个归责原则从不同的方面调整着侵权损害中产生的民事法律关系,解决着不同类型的民事纠纷。  相似文献   

15.
夏锋 《法制与社会》2013,(17):280-281
高楼抛掷物致人损害是一类特殊的侵权行为。本文对抛掷物致人损害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其归责原则、责任人的确定、法律责任承担等问题作了探讨。本文认为,处理该类案件时,应当首先对相关人员进行侵权行为的推定,进而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由被推定的行为人承担损害补偿责任。而被推定的侵权行为人的范围应当是建筑物中一定范围内有可能抛掷该物的住户,并且由这些住户承担按份责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体植入物和移植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体植入物、移植物损害案件的报道也渐增多,与此同时必然会引起法律上身体概念的内涵变化和相关法医学鉴定等问题争议。本文对法律上身体的内涵和人体植入物、移植物损害后人体损伤程度鉴定原则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李影  黄骏 《中国刑事警察》2008,(5):31-32,33
根据行为所造成伤害后果的不同,故意伤害案件可以分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和故意伤害致人轻伤以及故意伤害致人轻微伤四种类型。其中,前三种情形构成犯罪,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第四种情形属于治安案件。根据公安机关的职能和刑事诉讼法关于管辖分工的决定,公安机关对伤害案件均有管辖权。在公安机关办理的伤害案件中,轻伤害案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将雇主责任、帮工责任和法人责任分别规定,各自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则。这样的规定与民事诉讼法、劳动法的相关法律规则产生了冲突和矛盾,造成劳动者或者雇员因职务行为致人损害,受害人寻求救济时陷入法律适用上的困境的问题。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重视这一问题的解决,在确定雇主责任时,遵循雇主责任的法理,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注意民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体系化协调,将现行的雇主责任、帮工责任和法人责任合并规定,统一适用雇主自己责任,排除雇主和雇员共同责任的法律规则的适用。  相似文献   

19.
以十几年来在广东省海域和水域发生的油污诉讼案件的分析为基础,结合向有关执法部门调研取得的成果,疏理油污案件存在较大争议的几个法律问题,对油污案件的定性、索赔主体和损害主体进行分析,对船舶碰撞导致油污损害的责任主体确定进行深入探讨,对油污损害范围的确定、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以及油污诉讼案件的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梁攀 《法制与经济》2010,(13):80-81
在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越来越多群众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却偏偏有这样的一些人利用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制造虚假纠纷的假象,侵害了案外第三方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国家司法机关的权威,制造出一起起虚假诉讼案件。本文将从虚假诉讼的现状、成因及相关预防对策方面探讨该如何防范虚假诉讼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