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仁而不以为仁--论老子仁的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梓根  张松辉 《求索》2007,(6):214-216
一般认为,老子反对仁。我们认为老子实质上并不反对仁,并且相对孔孟提倡的仁而言,老子提倡的仁境界更高,更理想化。老子要求仁发自本真,是一种天性的自然流露,不具有任何强迫或虚伪的成分。这与老子思想体系中的“道法自然”的核心原则是一致的。郭店简本《老子》关于仁的表述值得注意,但我们认为研究老子的思想当以通行本《老子》为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老子“圣人”观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老子》一书中,虽然“圣人”有几种不同的含义,但老子一般是指他理想中的统治者。这个“圣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应如何看老子的“圣人”观?本文就此谈点个人浅见。老子理想中的“圣人”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品性: (一)、无欲。老子认为,社会的种种问题都是由人们对外在物的强烈欲望带来的,治理好社会的关键是消除人们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过去许多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人,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是厌世的、消极的,不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实不然,这是对老子无为思想的一种误解。我认为通过《道德经》中“无为”和“有为”、“不争”关系的分析,对澄清上面的误解是颇有帮助的。要搞清无为,须先弄懂“自然”的含义.从《道德经》里五处提到“自然”的情况来看,自然即是自己如此。它告诫人们要尊重和按照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办事,不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0,(9):93-93
陈金钊在《法律科学》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法治反对解释主要是指反对对明确的法律进行解释,尤其是反对过度解释。过度解释有多种表现,其中权利和权力的绝对化解释是重要的一种形式。这种解释对法治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有消极意义,不属于正常的法律思维。解释虽然有多种含义,但是我们在法律解释的时候,应该运用其日常含义,而不应该运用其哲学上的含义。所谓解释就是把不清楚的说清楚,而不是进行意义的添加以及过度地限缩。  相似文献   

5.
“为”始初的含义是指个人在做事时的意向、动机,以及因而产生的支配行为的目的。《老子》论证了“无为”与“道”、“自然”的密切关联,从中可知“无为”并不是字面意思上的无所事事,而是既有所肯定,又有所否定的结合体,主要是指顺自然而为、不妄为,天地万物都依“道”而为,没有多余的人为因素加入。而“有为”则是以“正言若反”的方式出现,是《老子》“无为”思想展开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论《黄老帛书》的主要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3年12月,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卷和乙卷本。乙卷本前有《经法》、《十六经》、《称》、《道原》四篇古佚书,学术界研究认为,它们是史称黄老学派的可靠研究资料,故称《黄老帛书》。本文对其主要思想作些分析。 一、帛书关于道、天和理的思想 关于“道”究竟是物质还是精神,老子讲得不明确。帛书对老子“道”的观念进行了改造。在帛书中,“道”首先是指气,是气的原始的混沌状态。  相似文献   

7.
王静 《求索》2011,(8):124-126
悖论是《老子》中一个典型修辞方式,以多种表达式出现在《老子》文本中。本文以Verschueren顺应理论的四个语用描写视角为框架,通过对《老子》悖论表达式特点的分析,探讨悖论这一具有标记性的表达式对作为一个语言选择的结果对交际者思维方式、认知世界和交际目的等语境因素的顺应性,作为把西方语言学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学著作中的语言运用进行解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无”是老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玄奥而精深,本 文试图通过对《道德经》中“无”的形而上含义的分析,结合 “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在与西方关于“存在”及“本原” 思想的比较中,揭示老子的“无”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隋金波 《求索》2013,(4):114-116
以往学界在解释老子的"自然"思想时,多以今论古,存在一定的疑误。实际上,对老子的"自然"思想,可作两个向度的诠释:一,"自然"指事物的本来样态或面目,有自然而然,自己本然的意思。二,"自然"以"道法自然"的思想为起点,体现了老子思想中遵循"自然"—"无为"—"无为而治"的行为规范和实现"自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命追求等"自然主义"的独特意蕴。同时,老子通过对"自然"的阐释,探讨了宇宙、人生以及社会的重大问题,表达了一种善利众生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10.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经典著作。通过众多的自然界现象、社会上人际关系的行为和人们一般的思维准则,总结出宇宙总规律,即“道”的含义。过去有许多人对老子的学说有误会。从道德经中的“无为”误解为:老子的哲学是消极、落后、无勇气,反历史、反对军备、提倡妥协。其实老子的学说继承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其哲学的中心思想是“道”。从《易经》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继承下来。“道”先天地而存在,“德”因人世而建立。这个宇宙总规律“道”,要求人们接这总规律去办事,不要按不合规律的主观愿望去变干,不破…  相似文献   

11.
问: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请解释一下精神损害赔偿的含义和这个司法解释的意义。答: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公民因其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而遭受精神痛苦或精神利益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12.
一 恐怖主义的概念在分析恐怖主义犯罪性之前 ,对恐怖主义概念进行界定是必要的。恐怖主义从字面上看由“恐怖”、“主义”二个部分组成。“恐怖”在汉语里是指一种心态。《辞源》解释“恐怖”的意思是“极度恐惧”。《英汉辞海》中“恐怖”的英文是terror ,意为高度吃惊或恐惧状态 ,显然它们的解释是一致的。从这两种解释的含义来看 ,“极度恐惧”可以说是“恐怖”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含义。“主义”是一定的思想体系或信念 ,以及为实现这一信念所进行的运动。因此“恐怖主义”从字面上看应指一定的思想体系及其指导下进行的恐怖行为。最早关…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莎”。是指生长在沼泽地里的一种簟.《说文解字》中的“莎”是指多年生】.E本檀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及市检察机关将青少年维权岗命名为“莎姐”.取其入药能够“治病救人”的含义。“莎姐”.是帮扶处于逆境中的未成年人的一群检察官……  相似文献   

14.
就像大多数学者一样 ,凡论及汉字“法”,必然要引用《说文》中的那个著名解说 ,法的古体为“”,《说文·部》 :“刑也 ,平之如水 ,从水 ; ,所以触不直者去之 ,从去。”法学家梁治平先生认为 ,很多人对中国传统法的误解由此开始 ,比如有人据以认为 ,汉字“法”在语源上兼有公平、正义之义 ,一如其他语族中“法”的古义。对此 ,梁先生引用了蔡枢衡先生的见解 ,“这里水的含义不是象征性的 ,而纯粹是功能性的。它指把罪者置于水上 ,随流漂去 ,即今之所谓驱逐”。蔡先生的解释 ,梁先生采取的是姑且不论的态度 ,但是认为他所选取的角度是对…  相似文献   

15.
《老子》作为一部蕴藏着深厚哲学思想的中国古代经典,其所包含的深奥、独特的发展思想仍能对建立当代新发展观有所教益。《老子》认为,天地万物产生于"道",并提出"知常"的智识前提、"辅万物之自然"的行动原则、"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的发展方式等思想,这为今天的可持续发展观提供了深厚的价值依归。  相似文献   

16.
嫉妒这个词在中外历史上对其含义解释颇多。《圣经》中“嫉妒”叫做一种“凶眼”。而占星术则把它称做一颗灾星。我国辞典中认为,“嫉”是憎恨比自己好的人,“妒”是埋没贤良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一、《老子》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世界上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德国十九世纪辩证法大师黑格尔读过《老子》,极为赞赏,他的辩证法受到《老子》对立转化思想的影响,是很可能的。马克思继承和改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创造了唯物辩证法,从而形成了一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到中国访问时,有人向他介绍《老子》中几段文字后,他极为惊叹,认为两千多年前能有这么深睿的思想,简直不可思议。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对《老子》也作过高度评价。他说:“在…  相似文献   

18.
《老子指归》是西汉隐士严君平对《老子》思想的理论阐发,是西汉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包括世界观、人生观、辩证法等思想内容。其中,世界观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宇宙的衍生过程进行"道→一→二→三→万物"的详细描述;其丰富深刻的人生观是其哲学思想中最有个性特色的部分;其和谐、阴柔的辩证法体现了道家哲学思想的普遍特性。它纯洁、深化了《老子》的思想内涵,它也具有主观性、因袭性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者。他提出“无为而治”的管理理论,同儒家“和为贵”的管理思想、法家的法制理论相互辉映比照,成为中国传统领导智慧百花园中一枝奇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管理的理论基础是道的哲学。老子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的基本特征,是自然无为。“道法自然。”道的本性是自然的,离开了自然的本性,道也不成其为道。“自然”的涵义,就是天然、自成、自然而然。詹剑峰先生解释老子的道时说:“凡物莫能使之然,亦莫能使之不然,谓之自然。”道生…  相似文献   

20.
王蒙的帮助     
亦杰 《公民导刊》2013,(7):55-55
<正>王蒙在《老子的帮助》一书中,用他的人生体验、历史体验、社会体验、政治体验、文化体验等对老子的《道德经》加以解读,加深了我对老子思想的理解。老子的《道德经》我曾读过,但体悟不深,有些地方似懂非懂。读了王蒙的解读,觉得很有帮助,所以我说是"王蒙的帮助"。他用亲见、亲闻、亲历对老子的学说提供一个当代中国人的人证、事证,帮助我们理解《道德经》中的哲学思辩、宗教情怀、逆向思维、无为命题、处世奇术、做人奇法等等。比如老子说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王蒙解释道:"一切的有都来自无,一切的有都会变成无。一切的无都可能产生有,一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