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1978年,越南当局掀起了反华浪潮,一百多万越南难民被驱赶离开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到中国的二十七万难民,被安置到广西、广东、云南、福建等地。在广西北海市,则安置了一万三千多名越南难民,居住在离北海市十六华里的新港镇。如今,它已成了世界上有名的难民安置点,很多国际友人常涉足于此。 (一) 安置在北海市新港镇的难民,绝大多数是从越南吉婆岛、姑苏群岛、青仑山岛(即姑苏群岛中较大的岛)上回来的渔民,他们世代在这些岛屿上居住谋生。尤其是姑苏群岛的渔民,几百年以前,他们的祖先就已在越南定居。难民们世代在吉婆、姑苏等地居住,他们的先人或是他们自己,出国的原因是什么?现  相似文献   

2.
旅游信息     
越南七城市对中国游客开放日前,越南旅游代表团在访问广西北海时透露,中国游客可持旅游证到越南的广宁、下龙、海防、河内等7个开设中越旅游业务的城市旅游。为此,越南旅游部门精心设计了7条旅游线路。越方代表团还表示,希望两地旅游企业共同开发旅游资源,旅游管理机构经常交流经验。北海市有关领导也表示,旅游是没有国界的。 广西与越南开通 公路客货直通车 广西与越南的广宁、谅山、高平三省交通厅达成协议,双方决定最近在边境地区开展汽车客货运输业务。 双方的这项决定,是基于两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促进双方贸易往来和为旅游者提供方便。目前,广西出入境的车辆通过三个口岸进出越南,即东兴、友谊关和水口。客货运输线路有三条:防城港市港口区经东兴至越南广宁省先安县先安镇,凭祥经友谊关至越南谅山省谅山市同登镇,龙州县龙州镇经水口至越南高平省高平市。 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广西  相似文献   

3.
广西经济“八·五”能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因素很多,其中有一个就是边境贸易。特别是沿边沿海地区的超常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很大程度得力于边境贸易。90年代初正当全国各地市场疲软,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的时候,恰是越南市场开放,救活了一大批广西正在面临困境的工商企业。一直处于贫困状态的广西边境地区,也在边贸热潮中迅速崛起。 广西与越南有1020公里长的共同边界线,中国对越南的三个重要口岸中有两个在广西(凭祥、东兴),而且这两个口岸离越南的经济文化中心都很近,凭祥——河内约160公里,东兴——海防约200公里。近几年中越边贸的大部分是通过广西出口或进口的。今年2月14日途经广西的中越铁路恢复了国际联运。  相似文献   

4.
1979年日内瓦国际印支难民会议上,英国代表香港承诺作为印支难民的"第一收容港",给予出逃的印支难民以临时的庇护,等待西方国家的再安置。港英政府不折不扣地将这一政策执行了近20年。直到特区政府成立后,才于1998年1月正式取消这一政策。造成越南难民和船民问题滞留香港多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际社会层面的因素,也有英国及港英政府方面的原因。越南难民和船民问题,带给香港的最大启示是怎样在人道主义与内部利益冲突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广西人移居国外,始于宋朝,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广西人因政治、经济等原因背井离乡,远走他国,首先到达的是东南亚地区。其出国路线,一是通过广西的陆海通道,即凭祥、龙州、宁明、防城等地去越南的陆地通道,合浦、北海的出海通道:二是通过广东的港口与香港而出洋,即从梧州经广州至香港、从梧州经广州至汕头、从广西经湛江至香港等。广西人出国的交通条件虽然比不上粤闽两省,但却优于其他省份。广西作为我国的第三大侨乡,其华侨华人估计总数在200万人以上,他们分布在世界上五大洲的近80个国家,约150万  相似文献   

6.
今日海防     
海防位于红河三角洲东端,人口160万人,是越南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同时还是越南军事要地和海上门户。海防距河内约100公里,距胡志明市1600公里,距香港900公里。去年,我随团到海防考察,所见所闻印象颇深。与河内等其他城市一样,海防旧街区的主要建筑以法国园林式建筑为主,街道两旁均为低矮的两三层楼房,街道狭窄拥挤,交通一片混乱。商业区街道两旁个体商店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1975年老挝全国解放的炮声,老挝难民出逃人数也达到了高潮,共计有6万之众。由于老挝与泰国有着1000多公里长的共同边界线,且仅一江之隔,两国的语言、生活和习俗又甚为相近,均信奉佛教,于是大批难民进入泰国寻求庇护,使得泰国在清空、清坎、廊开、武里南和乌论等地开设的十几个难民营人满为患,据统计,到1979年底被泰国难民营收容的老挝难民已达201800人,1975——1985年间老挝难民达31万之多,竟占全国人口的1/10,如  相似文献   

8.
今日海防     
越共六大以来,由于政府推行了一些改革政策,促进了全国经济工作的发展。越南的第二大港口城市海防市和全国一样,正在悄悄崛起,充满生机。港口条件优越海防市是以内河港为主的港口城市。港口规模居越南第二(第一大港为西贡港),市区人口50多  相似文献   

9.
衣远 《南洋问题研究》2011,(1):54-60,72
日本越南人社群是随着印支难民潮产生之后而在日本逐渐形成的新社群。对印支难民的接收开创了战后日本较大规模接收外国难民的先例。为了让越南难民更好地适应在新环境的定居生活,日本方面采取了诸多的措施。如今在日本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越南人社群,但日本越南人在总体上的社会地位还不高。这既与难民本身的特殊性有关,也是由于日本自身对外来人士的封闭性和消极性造成了难民政策措施上的一些缺陷。伴随着对日本社会的不断磨合与适应,日本越南人社群与日本主流社会的距离有望进一步拉近。  相似文献   

10.
1980年上半年有十二万人要求离开古巴,到国外去寻求政治避难。据估计,古巴革命胜利二十多年来,离开古巴的人数已达一百万左右。在不到一千万人口的古巴,有如此众多的难民接连外逃,自然引起了国内外的震惊。本文不想全面研究这个问题,只  相似文献   

11.
桂越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桂越经贸合作交流条件得天独厚“越南、中国,山连山、水连水”,实际上在中国与越南有山水相连的仅是广西,云南只有“山连山”,而海南只有“水连水”。桂越陆地边界线长达1020公里,从东到西有东兴、防城、宁明、凭祥、龙州、大新、靖西、那坡8县市区与越南的广宁、谅山、高平、河江四省接壤,有国家一类口岸四个:东兴、凭祥、友谊关、水口和8个省级口岸;还有25个边贸互市点。1992年国务院批准凭祥、东兴为边境开放城市。海上广西的防城港市、钦州市、北海市与越南的广宁、海防、太平、南河等10来个省市隔北部湾相望…  相似文献   

12.
黄美 《东南亚纵横》2009,(10):20-23
一、广西与东盟旅游业合作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发展,广西与东盟的旅游业合作正互为主要客源市场,并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一方面,广西到东盟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其中东盟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已是广西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此外,中国各地每年都有大约50万人次经过广西的凭祥、东兴、北海等口岸前往越南旅游。另一方面,到广西旅游的东盟游客人数也在大幅增长。东盟是广西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末期以来,西欧各国涌入大批移民。席卷西欧的移民浪潮不仅给西欧各国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移民问题已引起西欧以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各方正积极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与途径。一、移民的来源和原因目前西欧各国有大量的移民。据美国《时代》周刊1991年8月26日披露,滞留在西欧各国的移民总数接近2000万(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非法移民或难民,包括在意大利的60万难民、在德国的40万难民);英国总人口中,国外出生的人数占8%,法国达11%。  相似文献   

14.
从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即泰国曼谷王朝初期)至今,泰国先后出现四次越南移民高潮。大批越南难民涌入泰国,这给泰国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安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在对待越南移民问题上,泰国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取得怎样的效果?目前及今后的对策如何?这  相似文献   

15.
据说西汉张春通西域时,其使臣曾到过罗马帝国,不过后来到底有多少人在那里留居,已无从考证了。乃至近代,中国人移居欧洲,可以分为海路与陆路两个途径。所谓海路,是19世纪中叶,一些中国海员从广州乘船至英国;至于陆路.则是浙江的青田人和湖北的天门人,乘车或步行,途经俄罗斯至西欧。无论是海员或青田人、天门人,早期人数并不多。直至1934年,全欧洲的华侨华人大约只有1.7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从香港和东南亚等地赴欧人数增加,特别是70年代中期,印支三国难民出现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1994年的资料统计,全世…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华南与越南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中国华南地区与越南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思路源于“北部湾增长三角”区域发展战略构想。1993年 ,云南学者舒日方等人提出建立“北部湾增长三角经济开发区”的建议 ,设想将环北部湾的一个三角地区 ,包括中国广西的北海、钦州地区 ,越南的海防地区 ,以及中国海南省的海口地区联合起来 ,将有可能形成一个新的增长三角。北部湾增长三角的形成 ,不仅将极大地带动中国大西南地区和海南省以及越南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中国大西南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而且从区位角度看 ,北部湾是中国西部面对东…  相似文献   

17.
一、早期越南华侨的融化中国和越南的交往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中国人在越南作为华侨的身份出现,则在公元968年越南建立独立的国家以后。从有越南华侨开始,就不断有中国人与当地人通婚,融化现象也就产生了。史载,1041年广东商人邵保到占城时已见有粤人鄂邻等百余人在占城居住。有许多福建商人来此经商,通婚也自然而然产生,有泉州人王元懋,通番语,随海舶到占城,娶越女为妻,十年积资百万。1149年云屯(海防东80公里云海岛)辟为中国船的贸易港后,有不少华商在此安家居住。  相似文献   

18.
越战后美国对印支难民的安置与其地区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印支3国(越南、柬埔寨、老挝)1975年后出现的难民潮中,有大批人移居美国。美国出于现实利益需要和人道主义原则而接纳了他们。最初的难民在经过收容中心后,被安置到全国不同的居留地。他们跟着又与后来的难民分别通过家庭团聚、政府的"疏散政策"以及重择高福利居留地等方式,先后进行"二度移民",从而形成了印支难民在美国地区分布的基本格局。这一分布是高度不平衡的,高集中性的。  相似文献   

19.
《东南亚》1998,(3)
据日本《工业新闻》报道,今年上半年外商对越南的投资减少.自越南实行对外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外商对越南的投资逐年增加.到1998年5月底为止,外商对越南投资累计达317亿美元.其中,新加坡占20%,台湾占13%,香港占12%,日本占11%,韩国占10%.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外商对越南的投资放慢.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外商对越投资减少了24.2%.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随着中国与越南在各个层面的交流不断拓展和深入,中国的越南留学生迅速增多,其中在广西的越南留学生人数占来华越南留学生人数将近三分之一。本文对越南学生在广西留学的现状、越南留学生在广西留学的模式、广西各高校留学生管理体制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