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序言 亚洲地区新兴工业化经济群体、东盟和中国这些东亚地区的国家与地区均持续取得了高速经济增长,同时相互扩大了贸易与投资,从而逐步地形成了地区性的经济圈。这一东亚经济圈正在向它的周边地区与外延地区扩展,经济增长区已经出现了扩大的征兆。此外,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首脑会议等组织也正在努力进行区域内、区域外的经济合作。这些进展当然不断地提高了亚洲经济发展的潜力。本文拟从东亚经济圈的经济发展动力来探讨其形成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东亚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东亚各国之间的经贸关系进一步密切以及大量的经济增长三角的出现,东亚地区显现出一体化的趋势。而在众多的一体化模式中,又以自由贸易区为最适宜的模式。各国可以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东亚自由贸易区的计划,从而使东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更加活跃,同时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松川 《东南亚》2001,(4):12-15
中国入世对东亚地区 (本文中的东亚以“10 + 3”国家为地域范围 )经济的影响 ,是一个颇受世人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国入世是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深化的新机遇。本文试从深化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角度对中国入世的重要影响做一探讨。  一、中国入世为深化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了动力1 中国入世将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拉动东亚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形成东亚经济合作深化的巨大推动力。历史上的发展经验表明 ,当今无论哪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要持续增长 ,都必须是一种开放的经济。加入WTO为中国建立开放型经济、参与和分享全球化提供了机…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东北亚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东北亚经济形势持续好转,其主要表现是设备投资出现增长,个人消费缓慢启动并有所增长,公共投资、出口大幅度增长,外来投资大量增加,对外投资增长强劲,大企业收益状况良好,多数国家失业率有所下降等。由此对2000年及21世纪初的东北亚经济指标作出了比较乐观的预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增长的共同因素主要是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体制大变革,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欧盟和中国经济持续走强,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明显缓和等因素。而影响东北亚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消极因素则是石油涨价、企业资金短缺和国家财政困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东亚地区经济在全球的比重不断上升,亚洲时代正在来临。但是亚洲时代的来临,并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东亚地区架构的建设。东亚地区机制的发展将对整个国际秩序产生深远影响。十几年来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如今正遭遇历史性力量格局变化所带来的挑战。首先,美国难以接受东亚国家形成自己的地区组织而使美国置身事外。其次,美国更难以接受这样一个组织被中国所主导,而中国的经济规模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会超过美国,意味着美国将失去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仍是“东快西慢”,西方之间、南北之间都不平衡。预计1993年世界经济可能在1.5%左右的低增长水平上徘徊,低于1990年的1.8%,高于1991、1992年的负0.4%和0.8%。经济总产值占世界73%的西方发达国家仍难以摆脱衰退,走向正常增长。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的经济仍在继续下降,只是下降的幅度小了一些。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亚地区的经济却是一枝独秀,正在起着带动其他地区的动力源作用。在此同时,许多国家都对经济政策和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经济集团化区域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国际经济合作在更高层次上展开,国际竞争进一步转向经济领域,而且更趋激烈。  相似文献   

7.
在东亚地区,安全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区域内各国致力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各国间不断加深的经济联系与相互依存,一直是东亚地区得以保持稳定和安全的一个主要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说,已持续一年多的亚洲经济危机因其对东亚经济格局和发...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东亚地区经济的崛起,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也获得了迅速发展。从目前发展趋势看,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以经济互补为基础的沿海域型合作模式;二是以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相结合的沿边型合作模式;三是次区域或增长三角型合作模式。这三种合作模式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虽然目前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中还存在着各种矛盾和冲突,但合作仍会稳步地向前发展。特别是在下世纪初,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可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与日本、韩国、香港、台湾两省(以下简称东亚地区)的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东亚地区外商在我国投资设厂与合资办厂的势头旺盛,我国由此发展了出口导向的制造业与加工装配业,并与东亚形成了较为密切的产业分工格局。随着外商在我国开展投资竞争,我国与东亚地区产业分工格局正面临新的变化和重构。东北亚地区未来的国际分工格局将是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交叉的多元化分工格局,从而有利于各国各地区依据各自要素禀赋优势和市场优势进行分工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世纪之交的日本东亚经济战略,其核心内容是以东亚地区作为实施全球战略的重要立足点和出发点,以增加对东亚地区的直接投资、技术转让、扩大进出口贸易和发展援助为手段,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最终建立以"雁型模式"为基础的东亚经济圈。但该战略的实施要受东亚地区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一战略的实施既有可能性,又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2004年亚洲经济迎来了一个增长高峰,其中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增长尤为强劲。迅速扩张的对外部门加上强劲的内需使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更加稳固,企业投资也出现良好的增长势头,这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东南亚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区域化进展,东南亚企业集团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进行跨国经营活动的企业集团越来越多,跨国经营的范围和规模也越来越大,以至形成为企业集团经营的显著特点之一。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也是东南亚企业集团尤其是华人企业集团进行跨国经营的重要投资地,近年来的直接投资增长迅速,人们尤为关注。然而,由于东南亚华人的历史文化背景,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对中国的投资又引起了不同的议论甚至指责,给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跨国经营活动蒙上阴影。因此,正确地认识和系统研究这一问…  相似文献   

13.
拉美和东亚地区经济增长模式的比较,一直是各国经济学界热门的研究课题。尤其自8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爆发了史无前例的债务危机,而东亚地区仍保持了经济高速增长,于是,人们纷纷开展对比研究,分析两种模式的利弊,以便从中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然而,1994年12...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劳动力的供应方面来剖析东亚地区的劳动力供需关系如何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第一,概览东亚地区劳动力供需关系的现状,并据此剖析东亚地区的劳动力供应如何成为其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第二,为了使东亚地区的劳动力供尖不致于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障碍,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与东亚经济失衡与摩擦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巨大而复杂。一方面,为应对与美国的经济摩擦,东亚先进经济体往往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国内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区内后进经济体,将其作为自己的出口平台,从而促进东亚地区产业分工与国际生产网络等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另一方面,作为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外部因素,美国对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立场、东亚对美国市场和美国货币的非对称依赖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东亚地区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上三大经济区之一,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也在不同的层面上不同程度地有所发展.在金融领域,东亚国家政府和学术界提出了各种合作倡议和构想,在有的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总的看,东亚地区货币、金融合作相对滞后,迄未形成较高层次的制度化合作安排.这对东亚国家规避金融风险、防止金融危机及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都不利.  相似文献   

17.
过去10年间,东亚经历灾难性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之后的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加深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格局都产生了迥异而深远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国家和除中国外的东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股票价格和资产价格下跌,许多国家多年的经济繁荣毁于一旦,不仅破坏了东亚乃至全球的金融体系,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以及贸易流量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杨毅 《国际交流》2004,(4):15-16
当今世界三个经济共同体,北美、欧洲和东亚,其中东亚经济最为活跃和富有生气。中国与日本是东亚大经济体的骨干力量,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不但对中日两国的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经济繁荣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东亚地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奥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地区经济自20世纪中期日本经济腾飞开始,相继出现亚洲四小龙、东南亚国家、中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探究这一现象的奥秘,政府奉行发展经济的执政行为、选择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理顺工农业关系、采取正确的产业政策、实行合理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创新,是构成东亚经济奇迹与东亚发展模式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0.
截止到2005年, 我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长达11年的双顺差现象, 外汇储备大幅 度增长, 成为国际上储备最大的国家, 这在国际经济发展中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由于我国的货 物出口、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长期快速增长和短期资金大量涌入进行投机形成的。我国国际收支双 顺差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结果, 但其中也同时存在着国家经济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