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阿峻 《江淮法治》2012,(4):40-41
当前社会,“隔代抚养”是一种普遍现象,对其利弊,人们也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如今在“隔代抚养”模式下。孩子发生伤残甚至死亡的意外事件时有发生。对此,老人们有监管之责吗?如果孩子父母离异,老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没有法定的“探视权”……  相似文献   

2.
隔代抚养是我国早期养育中的常见模式,但其效果众说纷纭。本文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调查数据,考察儿童学前是否隔代抚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儿童初中阶段的教育(学业成绩、认知能力分数)和健康(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有超过1/4的儿童在学前主要由祖辈进行隔代抚养。其次,城镇地区的父母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采取隔代抚养,但在农村不显著。第三,简单OLS回归和定序logit回归表明早期隔代抚养对学业成绩和认知能力无显著影响,但对心理健康和自评健康存在一定消极效应。利用倾向值匹配方法进行的稳健性检验支持这一简单回归结论。第四,早期隔代抚养对学业成绩和认知能力存在异质化效应,对家长教育水平较低的弱势家庭孩子有显著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3.
2011年3月3日,北京的吴老太太拿到了法院的判决书。有了这份判决书,吴老太太就有了向儿子小李“追债”的法律武器。孙子养了六年多,养出了和孙子的感情,却不得不与儿子对簿公堂。“隔代抚养”这一浸润着浓浓亲情的社会现象,越来越难以承受来自法律的无奈和隐忧。  相似文献   

4.
风扬 《江淮法治》2010,(20):38-39
据调查.当前在中国家庭中,由于年轻父母一代工作繁忙等原因,73.6%的家长把孩子交给祖辈带,隔代抚养孩子的现象极为普通。  相似文献   

5.
时下,颇为时髦的养育方式“混合抚养”越来越多地成为年轻父母的选择。这种既不影响工作,又能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抚养模式,确实弥补了其他抚养模式的缺陷。但来自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法院的离婚案件中,“混合抚养”为家庭不和睦埋下了隐患。由于抚养者之间在如何抚养孩子的问题上存在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6.
谈父母离婚后协议轮流抚养子女吕玉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6条规定:“在有利于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父母双方协议轮流抚养子女的,可予准许。”对于协议轮流抚养子女这种新的抚养方式认真加以研究,无论在法学理...  相似文献   

7.
一、轮流抚养的产生近几年来,在离婚诉讼中关于独生子女的抚养归属问题,早已成为双方当事人争执的焦点。一些婚姻当事人为“争养”或“拒养”子女而闹得你死我活。这严重地影响了法院的审理工作,并影响子女的健康成长。本文从探究离婚诉讼中当事人“争养”、“拒养”子...  相似文献   

8.
《四川审判》2002,(4):57-57
《婚姻法》第38条第1款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第27条第2款又规定:“继父或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增加,出现了同性同居伴侣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生育和抚养子女的情况,并且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有同性同居伴侣争夺子女抚养权的案件。以目前仍在诉讼程序中的“同性伴侣子女抚养权纠纷案”为基础,探讨了同性同居伴侣共同生养子女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对同性同居伴侣子女抚养权归属的建议。同性同居伴侣在共同抚养子女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保护子代权益;发生子女抚养权争议时,建议将儿童利益最大化作为抚养权认定的首要原则;另外,通过“互惠体外受精”的方式生育的同性伴侣,在抚养权认定过程中,未获得抚养权的一方,也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和参与子女成长的权利,建议结合子女意愿采取对子女成长最有利的抚养方案。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3日,北京的吴老太太拿到了法院的判决书。有了这份判决书,吴老太太就有了向儿子小李"追债"的法律武器。带孙子带了6年多,带出了和孙子的感情,却不得不与儿子对簿公堂。"隔代抚养"这一浸润着浓浓亲情的社会现象,越来越难以承受来自法律的无奈和隐忧。  相似文献   

11.
司法实践中,许多法院制作的离婚案件裁判文书在涉及子女抚养问题上都是这样表述的:“子女××由××抚养”。据调查,某县法院所有的离婚案件裁判文书 都是这样表述的。这样表述,我们认为不妥。 我国《宪法》第49条第3款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婚姻法》第29条第2款规定:“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可见,离婚以后,父母任何一方都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权利义务。父母双方离婚  相似文献   

12.
雷传桃 《江淮法治》2012,(18):46-47
身为美女翻译的她,遇人不淑,当上了一个有妇之夫的“小三”。意外怀孕后,她坚持生下了女儿,目的一是“转正”,二是淘金。最终,她在难以“转正”的前提下,凭着一纸抚养协议,把有妇之夫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3.
常染色体STR分型鉴定祖孙关系的亲权指数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DNA遗传标记在亲权鉴定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扩大了检材的使用范围,也扩大了亲缘关系的鉴定范围,使鉴定隔代、同胞、旁系亲缘关系成为可能。近几年,由于父或/和母已亡,或某种原因不能参与检验,为了认亲、移民、继承财产、入户等要求进行隔代鉴定的案例有所增加。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已受理了10余起祖父、祖母、孙“三联”的隔代血缘关系鉴定,现对此类个案根据家系基因型重建计算亲权指数的方法[1]作一分析讨论。1隔代亲权鉴定的原理隔代(一三代)亲权鉴定的原理与鉴定父权的原理一样。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孩子与父母各方必定有1个等位基因同…  相似文献   

14.
《公民与法治》2009,(9):F0003-F0003
河北省丰润区高各庄村残疾农民企业家李新华,于2001年自筹资金建成“自力更生残疾院”,无偿抚养17名残疾人至今,曾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晚报、河北日报等媒体报道,2003年荣获国务院授予“残疾人之家”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5.
独自抚养一个智障儿子的平线,在京城一家机关大院做保姆时,因为“无知”而使雇主葬身火海。这个历尽坎坷的中年女子,正在经历人生中最大的“坎”:在因“过失致人死亡”被判刑的同时,她还被判向死者的女儿赔偿16万多元。  相似文献   

16.
<正>抚养纠纷抚养纠纷指因抚养权归属与变更、抚养费给付与变更以及探望权等产生的纠纷。一、调解抚养纠纷的法律依据《民法典》第1084条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  相似文献   

17.
崔建红  方丽 《江淮法治》2011,(14):32-32
为取得孩子的抚养权,母亲周某将女儿“藏”了起来,甚至不上其上学。日前,广德县人民法院审结该起离婚纠纷,周某未能如愿,法院一审判决女儿由父亲王某抚养。  相似文献   

18.
李力 《法庭内外》2006,(1):34-35
我国宪法第49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父母子女之间是存在着天然血缘关系的、最近的商系血亲关系,他们的关系具有不可改变性,即使父母离婚,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仍然存在。然而,就足因为父母的离婚,一个个不幸的孩子才会卷入到各类抚养纠纷的漩涡,懵懂之中成了原告或者被告。  相似文献   

19.
“亲子鉴定”是近代法医学术语,本意是指应用医学及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存在亲生血缘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有争议的当事人作出判断,由于这类鉴定大多与财产继承或子妇抚养等权利有关,做法庭上常将这种鉴定称为“亲权鉴定”,许多人认为“亲权鉴定”开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德国。  相似文献   

20.
民事案件执行难,而离婚案件中,确认子女归谁抚养判决的执行更难。在离婚案件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法院依法将未成年子女判由甲方抚养,乙方却拒不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虽经多方工作,乙方不但不将子女交由甲方抚养,反而将子女转移、隐藏起来,甚至扬言“宁死也不给”。而甲方向法院申请执行,非要抚养子女不可,并声称“拼命也要”。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能否根据甲方的申请,强制乙方将子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