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符号:民工。他们.有一种共同的经历:进城打工。他们是农民的后代。他们因长年累月在林间田野躬身扶犁而变得黝黑壮实的身躯里流淌着淳朴善良的天性,也流淌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在无数个充满希望的日子里,他们锲而不舍,用他们的智慧与勤劳的双手,为城市的建设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为城  相似文献   

2.
黄薇  陈冰峰  王莉 《当代广西》2006,(10):24-26
劳动光荣,工人伟大。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全区广大职工群众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谱写了新的时代篇章。4月25日,在自治区党委礼堂受到表彰的全国、全区“五一”劳动奖状、奖章的获得者们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事迹,我们也许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大多来自基层,来自业务一线,他们就是我们广大职工群众中的普通一员;他们的事迹实在太多,我们在此只能选择6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进行采访。他们的岗位也许很平凡,但他们却把平凡的事情做得那样的不平凡;他们的工作也许很烦琐、很枯燥,但他们却做得那样有滋有味;他们的责任和压力也许很大,但他们却一直默默地承担着;他们的健康也许欠佳,但他们的生命之花却开得如此绚丽多彩。他们之所以杰出,是因为他们坚守,他们奉献,他们不屈,他们探求……他们,是全区广大职工群众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06,(7):18-19
他们,是那场惨绝人寰的地震的亲历者和幸存者;他们,面临生死关头镇静自如;他们,在大地震中自救互救;他们,在地震中这样度过——说他们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曾经离死亡是如此的近,他们曾经亲身体会到死亡来临前的恐惧,感受亲人在眼前慢慢死去而无能为力的痛苦;说他们是幸运的,因为在这场人类浩劫当中,他们用坚强的毅力与死神搏斗,幸运地活下来了。他们在地震中幸存充满着偶然性,也存在着必然性。唐山市小山区街道卢桂兰:我是地震那天被倒塌的房屋埋住的,到了1976年8月9日才被救出,在无水无粮的情况下,在废墟下活了13天。我的大腿骨折了,血压也很…  相似文献   

4.
他们曾经成功侦破著名电影演员吴若甫被绑架案。当事人的声名让他们从幕后走到前台,让京城和全国的老百姓一睹他们骄人的风采。他们在刀光剑影中成长,他们在青春与热血里淬火。他们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有满腔的真诚,有令人艳羡而挥洒不尽的爱,他们表现出了这支队伍应有的激情,他们令所有的对手胆寒,他们——北京市公安局刑警总队特案侦查支队,为首都公安民警赢得百姓的敬重与爱戴。  相似文献   

5.
吴铭 《统一论坛》2004,(5):49-51
目前,在祖国大陆常住的台胞有将近100万人,他们的利益在大陆,他们的希望在大陆,他们的未来也在大陆。而他们的家在台湾,他们经常往返两岸,受台湾当局和台湾民众的影响不可低估。台商对于祖国母体的认同感与其投资行为有  相似文献   

6.
因为他们是警察,因为他们的职责就是护佑百姓平安。所以,在人人都选择与家人团聚的年夜,他们,选择离开家人,坚守岗位。因为他们是警察的家人,他们注定在年夜见不到亲人。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们共同生活的蓝天下,有这样一群人,在他们的眼前,抹去了日月的光明;在他们的耳边,夺去了风雨的响声;在他们的手足间,横下了举步维艰的漫漫历程。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致使他们的身体有了缺陷,然而他们同样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同样渴望着心灵盛宴、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8.
王玺 《中国保安》2004,(12):14-19
他们,是一群普通人,普通得容易使人忽略他们的存在;他们,是生活在城市边缘地带的人,却在为不属于他们的城市默默奉献青春与激情;他们,就是我们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名字叫——保安。今年四月,本刊记者来到北京市钟鼓楼文物保管所,历时一周,与最基层的保安员一起工作、生活,体验他们的生存状态,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9.
马剑 《中国保安》2007,(2):24-27
这是一个普通的保安班队,他们的故事并没有太多的传奇色彩,他们的工作也只是简单而重复的,平安的时刻没有人会想到他们,但是在出现危险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想起他们。在除夕之夜,每一个家庭都沉浸在祥和欢聚的气氛中时,只有这些保安队员却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已经成家,这一天与平常日子一样,继续他们的巡逻、站岗。  相似文献   

10.
城市拾荒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中,活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 整天与垃圾为伍,以捡破烂、收废品为主,在人们或忽视或鄙视的目光中艰难而又顽强地生存着。有人给他们起了个文雅的名字:拾荒者。大多数老百姓叫他们:捡垃圾的、收破烂儿的。当您看见他们在垃圾站、废品堆中出没时,会不会问: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选择这种生活?他们在城市里遭遇了什么,又从城市中得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这是几个失去家园的少年流浪儿。他们的个头大都在1.6米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十五六岁。他们曾以满街乞讨、四处拣破烂为生,十餐九顿不饱,三天两头没得吃。他们都曾有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纯真的幻想,他们在焦灼中一天一天地期待着……但当那一天他们不由自主地跟上了一群“浪哥”的时候,他们似乎找到了通往幻想之路的捷径,一次又一次地  相似文献   

12.
对于领导干部的管理,既要给他们“打桩”,又要给他们“编筐”。打桩,引导他们沿着正道向上成长;编筐,约束他们在适当的空间生长,遏止他们的枝蔓旁逸斜出,生出事端。  相似文献   

13.
胡兴国  刘芬 《政策》2003,(6):38-39
在我省抗击非典的战场上,活跃着一群共产党员的身影。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他们冲锋在前;在患者最困惑、最痛苦的关头,他们播撒爱心;他们在与怯懦搏斗,在与死神较量,他们身上体现着人性的光芒和信念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他们,是分布于这个城市里各行各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心中都有一种改变命运的情结。他们很清楚,现在吃的是"青春饭",从体力到精力,他们承受高负荷劳作的能力不过是短短的十几年;他们怀揣着透支今天来换取明天的梦想,看着城市在自己的手里一点一滴地改变,心中有了扎根城市的念想;他们希望孩子们可以留在城市里,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若干年后不要重复他们今天的命运。于是,他们不停地辗转、纠结、折腾,他们在朝着改变命运的方向走去。  相似文献   

15.
深圳大学学生在勤工俭学中大显身手。在街头,他们做商品推销员;在学校,做打扫卫生的公务员;他们办商店、建工厂等等。深圳大学学生有着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他们说:『我们赚钱有什么不好』?但是他们对『赚钱』两字,又有着非同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他们不仅把这看作是了解社会、培养能力的机会;还把汗水换来的货币多少,看作能力大小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北墨 《中国残疾人》2009,(11):66-67
60年的征程,有些人老了,退居二线了,但老的是他们的身体,不老的是他们对祖国的那份赤诚。或许他们已无法在最前方冲锋陷阵,但他们依然深情地遥望着祖国前进的步伐,并在每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里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向祖国问候。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些人,注定与身处的时代和民族紧紧捆绑在一起。他们荣誉等身,却依然拼搏不止;他们功成名就,却始终心忧天下。他们爱那方生养了他们的土地,爱那个培育了他们的民族。他们是时代的歌者,经世致用,苟利国家;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临难不惧,初心不改。他们身上镌刻着时代的印记,体内流淌着民族的气血。他们有一个深沉而响亮的名字——大师。  相似文献   

18.
正在郑州市惠济区,有155名热衷于为百姓说话办事的积极分子,他们奔波忙碌在市井街头却多是在与群众沟通交流,他们奋战在平凡岗位却总能回馈社会不凡的成绩,他们尽心尽责做好自己的事情却义不容辞为别人排忧解难……他们都是寻常百姓,却更多了一份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就是活跃在黄河岸边的惠济区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9.
杜宇 《中国残疾人》2007,(10):21-21
美发项目的参赛选手个个新潮时尚,他们自己的发型也是争奇斗艳。在他们当中,记者一眼就发现了陈万术。发型师通常什么样子?他们通常苗条到没法再苗条,披着使他们更显苗条的时髦衣衫;他们的发型就像他们的宣传口号一般,发不惊人死不休,  相似文献   

20.
从尘埃中开出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们是那些在城市底层靠出卖体力、流汗挣钱的一群人,他们大多来自农村,也有部分城市居民为生计所迫加入到他们的行列的。他们涌向城市,是为了过上更好一点的生活,更是迫不得已,因为滋养他们的土地正在枯竭。 他们自感从肉体到精神都是卑微的。他们做着一个不大的梦,希望多挣一点钱回家结婚,或供弟妹上学。这梦让一切变得可以忍受,让卑微变得有尊严,让他们在尘埃中开出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