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既与时代跳动的脉搏同频共振,又在回答"时代之问"的过程中不断扩展新的理论空间。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重申"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基石,紧扣重大时代课题的"问题转向",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要求,旨在引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半程",彰显宽广深邃的"世界历史眼光",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奠定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石。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要求,需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坚持战略自信与增强忧患意识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既与时代跳动的脉搏同频共振,又在回答"时代之问"的过程中不断扩展新的理论空间。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重申"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基石,紧扣重大时代课题的"问题转向",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时代要求,旨在引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半程",彰显宽广深邃的"世界历史眼光",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奠定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石。科学把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要求,需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坚持战略自信与增强忧患意识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性教育,取得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重要学习和借鉴价值的"四个统一"经验:在理想信念教育上,学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始终保持革命本色,使党性与阶级性相统一;在革命前途教育上,遵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尤其是中国社会的特殊规律,坚持"走历史必由之路",使得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在党的根本宗旨教育上,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以民为师,以"人民解放"为己任,使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在改造世界教育上,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不仅"昂首望天",而且"眼睛向下",使党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易福林 《理论月刊》2005,(9):106-108
文章简要介绍了大学文化的五个特点,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学术功利化、道德虚无化、理想个人化等不良倾向,并着重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即大学人文建设应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统一、坚持民族主义与世界文化相统一、坚持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是一个现代国家生存、发展的灵魂,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领导人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让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相统一,深刻认识文艺的意识形态属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能力建设相统一,使意识形态能力成为党员干部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其重大历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辩证发展逻辑主要表现为,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与做好"极端重要"的意识形态工作相统一,坚持不断推进意识形态建设与清醒认知存在问题相统一,坚持科学真理与批判错误思潮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建设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坚持和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首先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即坚持和完善党的科学领导,坚持和贯彻科学的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科学的指导理论;其次要遵循人民性原则,即坚持为了人民,坚持依靠人民,坚持人民评判标准;最后要遵循辩证性原则,即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坚持包容性与斗争性相统一,坚持时度效相统一。  相似文献   

8.
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极其重要的现实问题。要实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需发挥党内法规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引领作用、坚持党规党纪严于国法的立法原则、注重《宪法》与《党章》的修改相协调、实现党规与国法的制定"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9.
马军显 《前沿》2005,23(2):14-16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应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从而使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张玲卡 《前沿》2011,(3):14-16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统一、社会劳动和社会历史的统一、社会实践和社会本质的统一,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相统一的真实内涵。坚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最高目的,坚持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的本质,自觉地把认识关系融入改造关系,又把改造关系融入认识关系,乃是认识论与历史观相统一的根本依据。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事关我国教育事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八个相统一"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国情提出的思政教育的重要遵循。坚持高校思政课"八个相统一"重要论述,有利于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论和实践论、矛盾论和价值论与我国教育实践相结合,促进我国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过程与目标、民族与世界相统一的内在逻辑。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公安边防部队打击边境犯罪行动的政治性、复杂性和残酷性使得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打击边境犯罪行动是公安边防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意将政治工作的时效性与长效性相统一,领导指挥与服务保证相统一,政治方向性与方法灵活性相统一,坚持严守政策法规、坚持军民融合,坚持政治工作与军事行动"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在全社会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民群众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世界文明成果等基本要求,遵循培育的目的性和过程的规律性相统一、个体发展的个体需要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相统一、先进性目标与基础性目标相统一等重要原则,通过顶层设计、榜样示范、家庭熏陶、舆论引导等方法,多措并举,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人类社会既是命运共同体,又是矛盾共存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明观将牢牢立足中国实际与放眼全球视野相统一,将坚定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与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相统一,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与为世界人民谋发展相统一,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与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相统一,为人类文明在新世纪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从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至今,"四个全面"已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国内外学界对这一战略布局从不同视角进行了解读。深入研究"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必须首先理解其理论特质,即要从实践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系统性与协同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民族性(内生性)与国际性(开放性)相统一这"四个统一"中进行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17.
WTO背景下的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运霞 《理论月刊》2003,(7):100-10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主体(政府)、对象(公民)及内容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四个统一,即:坚持继承中华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相统一;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网络多元时代的"主心骨"。网络时代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应做好坚持五个统一:坚持网络宣传与网下教育的双向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现实实践的内在统一;坚持文化多元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的辩证统一;坚持追求自由与理想信仰的相对统一;坚持人民性和政治性的实质统一。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11,(10):63-63
8月30日,中宣部在京召开《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编写出版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推进理论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紧紧围绕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辩证全面地分析“怎么看”,科学求实地阐明“怎么办”,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充分发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思想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建设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与自觉遵循 ;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党情 ,紧跟时代发展和世界进步潮流加强自身建设的宽广眼界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坚持求实与创新相统一的科学态度 ,充溢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 ,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