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争夺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转型升级对人才,尤其是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但人才争夺不应只包括引才,还应包括育才、用才和留才。城市应结合各自定位和产业发展需要,突出自身优势,制定吸引人才的差异化战略,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的氛围,让人才有伸展、有发展、有施展。  相似文献   

2.
人才争夺的有效性取决于各城市户籍的"含金量",与各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公共服务和用人环境等密切相关。近年来,人才争夺战已演变为愈演愈烈的各级城市间的人口争夺战。一些城市通过落户、补贴、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吸引人才入驻,与此同时,也应警惕其负面效应,如损害社会公平、扰乱人才市场、加重地方财政负担等,应及时规范人才竞争行为,实现人才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3.
正"人才大战"折射出新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经济升级活力在不断的提升,"人才争夺战"中地域性的利益博弈中的"逆马太效应"开始显现。而部分一线城市也加入了"争夺战"的行列,北京、上海两大一线城市的加入让这场"争夺战"再次升级。尽管北京和上海也加入到抢夺人才的大战之中,但是,北京和上海对人才的需求并非一般性的人才需求,更多属于专业性较强的人才需求类型。在人才争夺战地域性利益博弈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的实质是人才经济,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争夺人才就是争夺发展、争夺未来、争夺生存空间。今年年初,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刚刚作出,全国各地纷纷制定出本地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从而拉开了全国范围内罕见的人才争夺战的序幕。   在这样一种宏观大背景下,作为省会的长沙市必须强化人才竞争意识,牢固树立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人才工程作为实现长沙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人才结构,优化人才配置,…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18)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创新要素开放性、流动性显著增强,利用创新载体,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已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式。江苏要实现聚力创新目标,在世界范围内集聚更多的高端创新要素,就必须打造和推出一批具有更强吸引力的空间载体平台,为创新要素和人才集聚提供更加便利的"创新熟地"和事业平台。  相似文献   

6.
《小康》2020,(23)
正近年来,南京聚焦本市主导产业需要,精准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推进创新人才集聚工程,重点抓好"广聚高端人才、广纳青年人才、广留各类人才"三个方面工作。南京,简称"宁",地处长江下游,是江苏省省会、全省唯一跨江布局城市,也是长三角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全市常住人口850万,实有人口1031万。从2018年以来,南京市启动实施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助推淮安跨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道伦 《群众》2014,(3):47-48
<正>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推动发展。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作为地处苏北欠发达地区的新兴工业城市,淮安的科技创新能力整体还比较薄弱,尤其是高科技企业不多、高新技术产业不强、高层次创新人才欠缺。对致力于打造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淮安来说,如何把握关键、破解难题、实现弯道超越?我们认为,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靠科技和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和叠加。载体打造集聚创新资源。近年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城市的创新之基、活力之源,其流动聚集的方位脉络,与城市高质量发展间关系密切。立足"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城市人才流动总体呈现跨域多核加速集聚、青年群体化身主力、行业跨界拓土纳新三大趋势。在人口结构局部失衡、经济模式提质变频、制度体系优化转型的新局势下,应立足原有"人才新政"基础,结合城市本土环境与资源优势,挖掘人才竞争新动能,以推进区域人才一体化、增强人才政策有效性、提升人才生活适宜性,于变局中创新局,统筹中促增益,从而驱动人才引擎高质量运转,使城市创新发展源泉充分涌流。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7,(35)
正无论就人口红利的终结,还是产业转型的需要来说,争夺高端人才资源,关乎城市的命运兴衰。致力于形成自己的人才"雁阵"的南庄镇,通过"人才+项目"的模式,以佛山博士创新梦工场为依托,欲成为佛山打造创业之城和人才高地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0.
易艳刚 《传承》2011,(4):51
劳动力市场越来越成为"卖方市场",这是好事。但"卖方"要真正获得"要价"权,必须尽快摒弃畸形的农民工用工制度,让农民工享有产业工人的正当权益。更多的城市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方便有相对稳定工作的农民工在城里落户,成为真正体面、有尊严的劳动者。若不能意识到这些,再激烈的"农民工争夺战"也只是低水平的"廉价劳动力争夺战"。  相似文献   

11.
付天财 《创造》2024,(2):58-6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富源县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持续升级“培育”人才政策、搭建“用好”人才平台、保障“奖励”人才经费,促进富源成为“聚集”人才小高地,人才的集聚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富源县生产总值达316.2亿元。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20,(19)
正总部经济具有明显集聚效应。作为一种高端经济形态,不仅能够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也是城市产业升级和职能转变的"催化剂"。近几年来,南京市建邺区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主动服务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球创新名城和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的现实需要,高质量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  相似文献   

13.
肖和平 《湖湘论坛》2002,15(6):37-38
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其实质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关键在于高科技人才的竞争。目前,新一轮高科技人才争夺战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而且愈演愈烈。世界各国竞相制定争夺人才的计划,努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中国已经成为人才争夺的重要目标,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问题,采取得力措施,制定有效政策,建立与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的良性机制。一、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与我国的现状随着人类跨入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愈益呈现不断加速的总体态势,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趋…  相似文献   

14.
"人才争夺战"是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四大要素耦合的必然结果。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转换使得劳动要素越来越重要,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使得人口越来越短缺,区域竞争政策的调整使得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重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使得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由此导致"人才争夺战"爆发、升级。  相似文献   

15.
健全高端人才引进的社会化评价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渐次经历了“引进资金一引进设备一引进技术一引进管理一引进人才”的不同发展阶段。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出现了人才流动和人才争夺的全球化。人才是21世纪的战略资源,得人才者得天下,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  相似文献   

16.
本轮"人才争夺战"首先在新一线、二线城市打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些城市经济水平和科技力量等硬实力迅速增强;二是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有大体量的需求;三是这些城市在生活成本等软环境方面具有引才的相对比较优势,出台了各种人才政策招才引智。  相似文献   

17.
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作为新时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强调人才队伍的高质量、人才集聚的高层次、人才效能的高水平、人才生态的高品质,将成为推动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强大牵引力和驱动力。实现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任务,必须改变束缚人才发展的思维方式,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9,(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举措"。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才能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江苏人多地少,资源环境约束压力较大,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逐步衰减。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创新驱动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引擎。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资源的有效集聚和使用,以本土企业为主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各级各类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国家、地区发展的核心要素,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了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作为人才集聚地的城市,对人才吸引力的大小受其提供就业岗位、发展机会和宜居环境三个方面能力的影响,因此,可通过壮大城市经济总量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并重、加强吸引人才制度建设与打造人才"特区"并重和提升人居硬环境与建设人居软环境并重的途径不断提升城市三个方面的能力,增强城市人才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绍兴聚焦打造“青年人才创业最温暖城市”品牌,为青年人才定制成长“专属套餐”,助力青年才俊在“名士之乡”绍兴挑大梁、当主角。全市累计集聚国家级领军人才470余人,省级以上领军人才970余人,近三年年均新增青年大学生近10万人,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居全国第27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