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轮"人才争夺战"首先在新一线、二线城市打响,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这些城市经济水平和科技力量等硬实力迅速增强;二是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有大体量的需求;三是这些城市在生活成本等软环境方面具有引才的相对比较优势,出台了各种人才政策招才引智。  相似文献   

2.
华侨华人人才留居美国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社会公平""子女教育""环境保护"和"事业机会"。在美国华侨华人人才的价值观体系中,金钱不是第一位的,环境的良好(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及价值的实现(包括自身价值和子女价值)才至关重要。"中国梦"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契合美国华侨华人人才的价值诉求,应成为中国引才对策的总纲领。基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计算结果,还应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引才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才竞争不仅包括"引才"竞争,还包括"育才""用才"和"留才"竞争,是人才工作综合实力的竞争。引才工作是人才总量增加的首要源头,育才工作是人才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用才工作是使人才充分发挥效能的指挥棒,留才工作是维持人才资源存量的关键。各大城市要统筹制定实施"引育用留"协同促进的"四位一体"人才制度体系,在"人才大战"中赢得长远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0,(23)
正截至7月,国内已有超过百城发布了各种人才政策。其中,放宽落户、给予补贴、购房优惠可谓是"标配"。但同质化的政策措施会不同程度地弱化各地政策效力。因此,专家建议各地应根据发展定位、城市资源和产业特点,多渠道、多层次引才。人才是战略资源。对于当前各城市间的竞争而言,抓住了人才,也就等于抓住了竞争力。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吴政隆对人才强省建设作出具体部署,明确了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的实践路径。无锡一直把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市委主要领导为人才"代言",组织"大兵团"赴外招才引智,高规格举办人才峰会,重诚意兑现人才支持,连续三年上榜"最佳引才城市",蝉联"全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营造了近悦远来的人才强磁场。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国家级人才平台建设为契机,着眼引才格局国际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思维理念法治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方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努力为人才强省建设贡献"无锡智慧",提供"无锡路径",展现"无锡担当"。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召开的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吴政隆对人才强省建设作出具体部署,明确了打造人才发展现代化先行区的实践路径。无锡一直把人才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市委主要领导为人才"代言",组织"大兵团"赴外招才引智,高规格举办人才峰会,重诚意兑现人才支持,连续三年上榜"最佳引才城市",蝉联"全国最佳促进就业城市",营造了近悦远来的人才强磁场。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国家级人才平台建设为契机,着眼引才格局国际化、资源配置市场化、思维理念法治化、治理能力现代化,全方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努力为人才强省建设贡献"无锡智慧",提供"无锡路径",展现"无锡担当"。  相似文献   

7.
如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一样,城市的发展也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城市是垒土而成的"城"与集贸而成的"市"的结合。近代工业兴起之后,人类社会步入了城市化的过程。我国因工业发展较晚,城市化的到来相对滞后。考察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和条件,可以提炼出相关城市发展元素,这包括:人口规模、工业化水平、人口素质、地理环境和发达的农业。基于城市产生的历史和发展元素的考察,我国城市发展模式所应遵循的原则是:(一)应着重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主导的经济运行方式;(二)应注重中小城市的扩张发展;(三)应特别重视科技知识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四)应着力于落后地区的开发,逐步形成分布合理、区域平衡的城市格局;(五)应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做到城乡统筹兼顾,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乔云 《前进》2014,(8):34-35
<正>作为全国四个资源再生型县级城市之一和山西省转型综改试点之一,孝义市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转型发展理念,围绕做好"引才"、"聚才"、"留才"、"育才"四篇文章,着力打造"外向引才磁极"、"乡土育才磁极"、"机制创新磁极"、"作用发挥磁极",积极构建人才集聚平台和创业舞台,助推市域经济转型升级,引领"孝汾平介灵"城镇组群建设。打造"外向引才磁极"。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引进工程,集中3-5年时间引进10名以上院士级人才、100名以上教授级人才、1000名以上博士和工程师级人才、10000名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7,(18)
正抢人才不应该是急功近利的孤立行为,在个人的成长与城市的发展融为一体时,聪明才智才会毫无保留地得以释放,人才红利也才会真正地体现出来。近期,武汉、西安等二线城市又在吸引人才方面重拳出击,发出强烈信号,开启了招才引智的新模式。比如武汉成立"招才局",推进人才畅行无阻的"高速路",为人才来汉创新创业加油鼓劲,提出未来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创业就业,把武汉打造成"大学之城、青年之城、梦想之  相似文献   

10.
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但对人才的引进和运用根本上应立足于城市定位与产业结构,根本目的在于发挥人才优势,以及由人才优势衍生的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人才的标准因城市现有条件的不同而各有差别,因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城市间的动态比较优势应立足差异化竞争战略,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城市的创新之基、活力之源,其流动聚集的方位脉络,与城市高质量发展间关系密切。立足"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城市人才流动总体呈现跨域多核加速集聚、青年群体化身主力、行业跨界拓土纳新三大趋势。在人口结构局部失衡、经济模式提质变频、制度体系优化转型的新局势下,应立足原有"人才新政"基础,结合城市本土环境与资源优势,挖掘人才竞争新动能,以推进区域人才一体化、增强人才政策有效性、提升人才生活适宜性,于变局中创新局,统筹中促增益,从而驱动人才引擎高质量运转,使城市创新发展源泉充分涌流。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21,(11)
正近年来,无锡抢抓海外引才机遇,深化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2.0,成功举办2020太湖人才峰会,首次打造"太湖杯"国际精英创业挑战赛,深入开展"百企千才高校行" "锡望您来 云聘行动"系列活动,出台优秀大学生"锡引"工程升级版8条,制定实施"锡引惠才" 12条等政策,在全省设区市层面率先兑现丁汉院士1亿元项目支持,打造了无锡人才金融港和市、区两级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线上一站式服务系统试运行。太湖人才峰会项目签约超百亿元,"太湖杯"大赛落户项目超120个,引进各类大学生6.5万人,蝉联全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首次入选全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  相似文献   

13.
苏工信 《群众》2022,(2):47-48
产才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国际创新型城市的鲜明特征。近年来,苏州突破能级局限,深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产才融合,推动产业升级与招才引智同步规划、有形服务与无形服务同步推进、赛事举办与项目落地同步衔接、政府机构与社会力量同步参与,使城市发展、产业升级与人才成长相得益彰。软件业自立自强亟待突破人才瓶颈软件是数字经济的基石。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软件人才在整个软件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发展是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基础。如何真正做到用科学的人才观、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来指导实践,推动各项工作?就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共芜湖市委书记詹夏来。 记者:前不久,芜湖市开展了“更快更好地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大讨论,那么,怎样以此为目标,来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发展规划,为芜湖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立一个比较科学的蓝图? 詹夏来:芜湖作为中部省份的一个老工业城市,与珠三角、长三角同类城市相比,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发展水平,都有很大差距。但如果我们认真吸取两个…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能够不断激发人才的潜力和创新活力。文章采用问卷调查与重点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甘肃省十四个市州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各级各类人才进行了有关人才发展环境的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人才政策环境、人才体制机制环境、人才社会文化环境、人才服务环境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甘肃省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理念、完善人才发展制度设计、打造人才制度优势、注重人才平台环境建设、提升人才工作服务水平、营造全社会敬才爱才社会氛围等具体措施,以期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实现"富民兴陇"目标,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引领。  相似文献   

16.
读者观点     
正从去年开始,为了招才引智,全国20余个城市纷纷给出了相关的引才"红包"。天津于5月16日发布了"海河英才"计划。政策一出,天津落户申请火爆。留住人才,就是留住城市未来发展的希望。但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引进人只是第一步,关键还得要留住人。在这方面,很多抢人的城市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比如"户口空挂"现象,就暴露了一些地方在吸引人才政策方面的短板。因此,城市留人,户口、  相似文献   

17.
人才争夺的有效性取决于各城市户籍的"含金量",与各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公共服务和用人环境等密切相关。近年来,人才争夺战已演变为愈演愈烈的各级城市间的人口争夺战。一些城市通过落户、补贴、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吸引人才入驻,与此同时,也应警惕其负面效应,如损害社会公平、扰乱人才市场、加重地方财政负担等,应及时规范人才竞争行为,实现人才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7,(7)
正人才是第一资源。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把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人才引对用准,才能在"十三五"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占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这就需要我们勇于破除"唯学历、唯履历、唯资历"等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提升引才用才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二线城市之间的"抢人大战"愈演越烈。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流入二线城市的人才能够安心在城工作,中央政府要加强和优化对经济资源、人才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工作,地方政府应不断探索满足人才之"高级"需求的有效措施,真正让人才"把心留住"。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21,(17)
正公务员和事业编一直是父辈心中的最佳职业之一,只要考上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两级分化较为严重,其中一、二线城市竞争力大,时常面临数百数千人竞争一个职位。而三、四线城市供需关系不对称同样明显,对技术型人才更是"一才难求",局面略显尴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