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侦查面临预警难、溯源难、侦查难、取证难等困境。应通过侦查观上的反思和证据观上的还原,充分运用大数据,以警企合作的思路创新、内外联动的战法创新、由点及面的战术创新探索智慧侦查,通过区域预警、区域预防和精准预警、精准劝阻开展智慧防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然到来。大数据技术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新型的金融诈骗犯罪。大数据时代下,金融诈骗犯罪存在着假借金融平台外衣、利用随机数据团组、责任影响因素多元、社会危害组成复杂等特点。当下金融诈骗犯罪唯数额论的单一构罪标准存在着无法全面反映金融诈骗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无法应对风险社会下的新型风险、刑法条文内部规定欠体系化等明显缺陷。基于此,对大数据时代下金融诈骗犯罪的构罪标准进行修正、构建金融诈骗犯罪多元化构罪标准迫在眉睫。具体而言,在修正金融诈骗犯罪的构罪标准时,除了数额因素外,还应当关注金融诈骗行为的影响范围,以及加重情节中的其他认定因素。同时,以大数据时代下金融诈骗犯罪构罪标准的修正为切入点,刑法应当对大数据时代新的犯罪形式、态势进行充分的回应,从改变金融刑法的立法范式、注重对涉数据犯罪链的整体打击、提倡"软法"之治与刑法谦抑性的坚守这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修正,以达到刑法"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电信诈骗犯罪是诈骗犯罪的特殊形式,是信息时代通讯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之一,具有社会危害性大、案件侦破难度大等特征。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不断加大对电信诈骗的防控和打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当前该犯罪总体上仍处于高发态势,且呈现出低龄化、专业化、智能化等特点。为此,需要提高全社会反诈骗意识,精准防范,从源头遏制电信诈骗,坚持全城齐动员、全民铸心防;坚持全量盯线索、全链强打处;坚持全程快预警、全程抓唤醒;坚持全域清源头、全线攻难点,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相似文献   

4.
“杀猪盘”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是具有典型流程与显著特征的一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犯罪行为人通过网络虚构身份,以花言巧语方式获得受害人信任,进而骗取大额财产。根据此类案件作案手段的不同,可分为“投资类”、“漏洞类”和“索要类”三种类型,其诈骗过程主要包括“找猪”、“喂猪”、“养猪”、“杀猪”四个步骤。近年来此类案件呈现精准化、精细化、精密化和隐匿化发展趋势,公安机关在实施侦查、提取证据、警务协作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在大数据深度应用的时代背景下,应持续加强对“杀猪盘”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行为特征、时空特征和受害人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要充分发挥侦查合成作战机制优势,不断扩大情报来源和强化情报分析研判以寻找侦查突破口;要不断强化“科技兴警”理念,提升取据科技水平以打造完整的证据链;要深化侦查协作机制,构筑网络阵地以实现精准打击;同时,还要深化行业合作,建立完备的协同追踪机制以增强打击成效。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电信网络诈骗案也面临着骗术花样增多、精准诈骗高发多发的态势。因此,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需要不断加紧侦查打击治理、加强预警防范、深入开展源头治理、强化防治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频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安全,给人民和国家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通过对反诈骗技术的需求分析,介绍了一款集事前打击与事后追踪于一体的反电信诈骗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公安机关精准打击电信诈骗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由此衍生的"互联网+"智慧生活模式提升了公众使用网络的频率,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当前,犯罪嫌疑人通过利用新方法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常态.电信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主要有蔓延辐射广、作案效率高、社会危害大等特征.公安机关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工作需要立足新常态、应对新形势、着眼新发展,从"国家安全、人民安居、社会安定"出发,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落实举措,提升实战效果打击力度,探索有针对性的侦查与防范机制,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8.
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由此衍生的"互联网+"智慧生活模式提升了公众使用网络的频率,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当前,犯罪嫌疑人通过利用新方法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常态.电信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主要有蔓延辐射广、作案效率高、社会危害大等特征.公安机关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工作需要立足新常态、应对新形势、着眼新发展,从"国家安全、人民安居、社会安定"出发,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产生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落实举措,提升实战效果打击力度,探索有针对性的侦查与防范机制,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技术为大学生精准就业带来了新机遇,指明了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为就业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面对高校大数据就业平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程度不高、个人隐私保护存在的困境等问题,需要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大学生精准就业数据化人才信息平台和精准就业数据化互动平台,强化大学生精准就业数据信息动态管理,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电信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电信网络实施的诈骗活动也日益猖獗。其中以自然人电话诈骗为主要形式的电话诈骗具有诈骗类型多、诈骗成功率高、诈骗危害严重、传统技术手段难治理等特点。针对电话诈骗犯罪,以智能语音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通过连续语音转写技术,将通话语音转成文本内容,再结合自然语言理解技术,让系统"理解"诈骗分子的"意图",从而自动判定诈骗电话以及受害人受骗程度,具备准确度高、适用面广、漏警率低等优点,能够提供准确率高达95%以上的精准预警。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最新的新型诈骗犯罪受害者的户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社交、网络行为等特征,结合移动互联网端的APP安装活跃数据、LBS行为、资金端数据,以及人口相关性别、年龄、户籍等基画像特征,根据“公安大脑”建设要求,利用机器学习模型构建各类易感模型,再结合传统层次分析法将易感模型融合赋分,得到辖区最终易感群体及其可能受骗类型,进行针对性的宣防工作,进一步实现防范关口前移,弥补普宣和预警劝阻工作漏洞,实现精准识别预防,从而降低诈骗成功率,减少案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保健品诈骗犯罪具有职业化、犯罪对象范围明确、犯罪手段多元、隐蔽且变异性强等特点。传统侦查方法面临受害人不能及时报案失去破案先机、侦查投入成本高、部门间协调机制不畅等困境。大数据技术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快侦快破的新期待,在提供明确的侦查方向、实现犯罪深挖、助力控赃挽损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数据驱动侦查的大数据思维,加强警企合作并拓展整合数据来源,完善线上线下协同作战模式,提升民警的大数据侦查专业素养,有助于老年人保健品诈骗犯罪案件侦查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许多不法分子利用疫情题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利益。相较于传统电信网络诈骗,涉疫情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非接触特点突出、受害对象更加精准、社会影响更加恶劣等特点,存在着犯罪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侦查成本高等侦查难点。  相似文献   

14.
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的基本构造与传统诈骗犯罪无异,但缺少传统诈骗犯罪的案发现场,具有发案类型多样化、非接触性信息化、犯罪门槛低等特点。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是网络交易平台与用户数据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规范网络交易平台治理与完善用户数据保护成为防范此类犯罪的关键。网络交易平台的多样性和非接触性信息化加大了对犯罪进行打击和防控的难度,要从网络交易平台管理和个人数据保护两个方面进行治理,同时加强行政管理部门的相互协作,确立不同部门之间执法数据共享机制,从而构建完善的网络交易平台诈骗犯罪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诈骗案件主要呈现网络购物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开设"钓鱼"网站诈骗、以"刷信誉"等为名兼职诈骗、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诈骗、网络交友诈骗等几种类型。网络诈骗案件侦查工作中,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认定成为重要关切点,其不仅需要切合传统证据理论所要求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要求,更要拓展应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体系。由于电子数据在提取环节、鉴定程序和定案规则适用方面存在多种困境,故而,需制定电子证据刑事调查的特殊规则,逐步完善电子数据鉴定的相关规则,同步完善电子证据的审查采信规则。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数量日益增多,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治具有很大增益,但也存在其局限性。目前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治,侦查机关应当在结合其特点与新形势背景的基础上,通过精准防控予以预防,通过部门合作与区域合作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全方位查处。  相似文献   

17.
电信网络诈骗是传统诈骗行为与现代网络技术结合异化形成的新型犯罪,呈现相关衍生犯罪持续攀升、作案方式精准化、智能化等诸多独特属性,反映传统社会风险通过网络迁移传播并强化,与此相对应的传统“组织化调控”与“偏重司法威慑”的治理模式效能有限,治理方式亟待转型重构。基于数据化的实证研究方法,以检察办案实践切入,对当前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取证难度升级、衍生“黑灰产”链条交错、多元协同尚不充分、追赃挽损实效甚微、犯罪预防穿透性不强等方面的现实困境进行解构,提出应充分考虑电诈犯罪的发展态势与特性,通过全方位精准打击、立体化治理衍生网络“黑灰产”、多元协同治理、系统化推进追赃挽损和精准化开展宣传预防等路径,以期构建生态共治模式,遏制电诈犯罪高发态势,推动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郑淼  程浩 《警察技术》2024,(1):81-84
随着科技的更新迭代以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黑灰产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迅猛发展的推手,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诈骗的手段在不断更新,规避公安机关打击的技术也在同步升级,Vo IP技术被不法分子加以修改后大范围使用,从Vo IP基本原理入手,分析在利用Vo IP设备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行为中对Vo IP设备的电子数据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具有多样性、规模性、高速性、真实性、价值密度低等特征,它的特性恰好解决了精准扶贫逻辑体系的信息不对称和小样本决策偏差问题。黔西南州利用大数据实施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在贫困户精准识别、监督产业发展资金使用、规划扶贫产业及与特色农业产销过程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数据与农业融合推动产业扶贫,存在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高层次大数据人才缺乏,数据孤岛未全打通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电信诈骗是指利用通讯工具或互联网,借助公共通信网络拨打手机、固定电话或发送虚假信息,对被害人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的主要方式有:冒充公安人员进行诈骗、以"中奖"为诱饵进行诈骗、虚构购车退税进行诈骗、虚构银行卡消费进行诈骗、冒充熟人"换卡"汇款进行诈骗、以虚构亲属需要救助的方式诈骗、以虚构信息对被害人进行人身威胁的方式诈骗。电信诈骗的特点表现为:智能化、科技化程度高,分工明确、组织化程度高,诈骗方法手段更新快,境内外结伙作案、打击难度大。电信诈骗犯罪高发源于该类犯罪风险小、成本低,该类案件侦破难度大。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应加强宣传工作、提高防范能力,加强公安机关之间的协作,建立部门之间的快速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银行的能力与作用,充分发挥电信部门的能力,加强互联网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