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是信息网络时代民族主义思潮在网络空间的延伸与反应,具有即时性与开放性、虚拟性与现实性、复杂性与非理性等特征,表现出理性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和极端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两种基本样态。大学生作为网络民族主义的主要参与者、传播者和受众,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深受这一思潮两大基本样态的影响,即满足情绪表达和造成思想混乱并存、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引发非理想政治参与并存以及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诱发虚无主义心态并存。因此,我们需要在净化网络环境,做好网上引导工作,紧密结合实际,加强理性爱国主义教育和实现价值引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实现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义思潮的主流是积极的,且在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但民族主义也有其非正常和非理性的部分。青年群体容易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健康的民族主义思潮会对青年"国家—民族"政治观念的形成产生恶劣影响,健康的民族主义思潮对青少年形成理性的"国家—民族"观念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思潮演变出了一种极端的网络民族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对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的情感、理性和优越感产生了强烈冲击。极端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也对大学生国家认同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高校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健全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体系,建立大学生文化自信,积极利用新媒体构建大学生国家认同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网络民族主义包括网络空间中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行为,是民族主义在当代中国新的表达方式之一,其形成原因既有历史因素在内,也有现实影响于中,它的突出特征是理性和非理性的高度交织,具有突发性、反应性以及鲜明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5.
正与2016年相比,2017年国内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态势有一些新的情况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在全年态势方面:波浪式起伏,偶有峰值,总体趋于平稳。2016年,中国在国际上连续遭遇了一系列风波,将近年来国内民族主义思潮推向了一个顶峰,2017年的民族主义动向与趋势在影响范围和波及程度方面呈现一个平稳与回落态势。  相似文献   

6.
霍洪波 《前沿》2011,(14):7-9
作为当代中国的一种重要思潮,民族主义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最大也最为深远,积极健康的民族主义不仅能够促进民族认同、激发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统一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而且还能鼓励人们努力奉献、认真工作,为祖国的国防建设和社会的安定团结甘愿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必须看到,当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存在着激进化的倾向,激进民族主义在狂热扞卫自身利益及其文化的同时,对其他民族的利益及其文化则采取拒斥、压抑的态度。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必须引导国人树立一种和平、理性、宽容、积极、健康、参与、合作的心态,为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社会动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主义社会动员日益彰显。民族主义社会动员的方式主要有教育动员、传媒动员、政治参与动员。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民族主义社会动员具有正负两极走向,全球化时代应引导民族主义社会动员走上理性、健康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2019年,国内民族主义思潮在内外因素共同刺激下持续涌动升温,具体表现为单纯爱国主义情绪抒发和略显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表达,体现出集体行动的一致性高效性、开展斗争时有理有据有节、包容性增强排外性弱化等特征,助力增强民族凝聚力认同感、再度启蒙理性爱国主义以及极端化风险是其带来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睿丽 《理论月刊》2007,47(7):38-41
民族主义是影响现代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民族主义思潮则以其思想先导性的特点而成为民族主义的重要内容和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民族主义的内涵错综复杂,民族主义思潮的类型与表现形式、成因也日渐多样化,其实质是民族利己主义。  相似文献   

10.
田丰 《人民论坛》2020,(4):106-108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当代青年能够接触到的各种思潮不断增多,社会思潮对青年思想和行为的塑造也愈加深刻。当前,泛娱乐主义、新消费主义、新爱国主义和积极的民族主义是对青年群体影响较大的社会思潮。这些思潮有着明显的时代特色,也存在着和资本、技术相互交融的特点,引导青年健康成长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青年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尽管2016年国内发生了许多关涉民族主义思潮的事件,有的波及范围很广,但总体而言都在可控之中。党和政府应该将民族主义往良性方向上引导,应该建立和完善法治体系,强调爱国也应守法,不能以"爱国"为借口侵犯他人权益、破坏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2.
民族主义思潮易变的特点正好与青少年求新、求异、求变的天性合拍,它们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经历了从民族意识,发展到民族主义萌芽、酝酿、高涨,再到新一轮民族主义高潮的出现三个阶段。在这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的政治观念也经历了从低落到高涨的变化。这种变化与青少年政治观念的发展指标呈相关性,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和了解民族主义思潮的动向极有帮助,以利于对青少年进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是不均衡的或者说是结构性的,它因对象国家的不同而不同,这种情绪大致可分为三类:平和与理性的、中立和克制的以及优越的。近年来,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总体上明显趋向于理性与客观、自信与自省。  相似文献   

14.
与所谓理性的或经济的民族主义类型不同,陈映真秉持的是"反帝的民族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过程造成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的贫穷落后以及第三世界反抗新、旧殖民主义的历史,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对外反帝和对内争取贫弱阶级权益双重任务的叠加是其特点之一."台独"思潮的膨胀是陈映真坚持"反帝的民族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理由,因"台独"的根源之一在于世界冷战结构及其意识形态,只有"反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台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代民族主义思潮与晚清民国时期民族史撰述的内在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问题.民族主义既为民族史学撰述准备主体条件,奠定心理基础,催生西方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理念与实践,还对民族史的内容与结构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民族史撰述成果则实现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改造,赋予了民族主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吕华君 《传承》2013,(11):138-139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心理、思潮和价值取向的民族主义,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健康发展需要警惕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这两种陷阱。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作为一种心理、思潮和价值取向的民族主义,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健康发展需要警惕种族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这两种陷阱。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外部事件的刺激下,2015年国内民族主义思潮仍有其存在的土壤,表现为对西方反恐双重标准的愤怒、对日本在历史认知及安保政策等错误行为的攻击、在涉及国家领土及公民安全问题上的激进观点等方面。民族主义是一种非理性的认知世界的方法,民族主义并不等同于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激化将是对社会稳定的威胁,是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威胁。  相似文献   

19.
争论中的"网络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03年来处于争议中的“网络民族主义”,从术语兴起、概念描述、成分构成、观点争论等方面做了学理上的梳理分析,论述了这种新现象的发展脉络;结论中的几点思考,揭示了“网络民族主义”对现实社会与政治造成的重要影响,以及今后探讨与研究的重点所在。总之,作为民族主义思潮发展新阶段的“网络民族主义”,其发展动向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的现代化呼唤理性民族主义复旦大学博士生于新东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首先取决于该国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又首先取决于其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当前,我国要实现人们思想观念的现代转化,应该以理性民族主义为基础和动力。因为,民族主义可凝聚人心,理性则使凝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