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著名学者高亨先生早年在清华大学研究院就学时,曾选定《韩非子》一书作为主攻的对象,悉心钻研。他的毕业论文《韩非子集解补正》就是这次阅读、研究的成果。这篇论文受到了梁启超、王国维两位大学者的赞扬。读通了《韩非子》之后,高亨一发而不可收,接着又研读了周秦的其他重要古籍。《韩  相似文献   

2.
韩非的政治思想是法、术、势三者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这个体系的逻辑起点在哪里 ?它又是按照怎样的一个线索展开的呢 ?一、韩非政治思想的起点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正如有人早已指出的 ,韩非继承了他老师荀卿的人性论主张 ,并把它发展到极端 :任何时候任何人的本性都是唯利是图的。我们首先看看没有血缘的君臣关系是靠什么来维系的。韩非在《韩非子·饰邪》(以下凡出自《韩非子》的引文 ,只写篇名 )中指出 :“故君臣异心 ,君以计畜臣 ,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 ,计也。害身而利国 ,臣弗为也 ;害国而利臣 ,君不为也。臣之情 ,害身无利 ;君之情 …  相似文献   

3.
《韩非子》一书中征引手法的运用方式丰富多样。征引,可以把材料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上升到某种高度,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韩非通过征引这种辞格的使用,详细例举,多方立论,条分缕析,把事理阐述得一清二楚、透彻明了:或单项列论,针对某种问题,着重剖析,集中展现,达到深透的说理效果;或多面排比列论,既例举表现又分说原因,既条析危害又尽陈措施,说理论事,周全彻底,表现出应变不穷的思辩能力。在《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难一》、《难四》等篇中集中了大量的史实和传说,取材广泛。韩非从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据事以…  相似文献   

4.
毁人必毁己     
很为李斯惋惜,他是很有才华的政治家。一篇《谏逐客书》,便使秦始皇心悦诚服收回错误成命,从此如“泰山不让土壤”,如“江河不择细流”,广招天下贤士,图谋一统大业。本来,他是可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然而,李斯重爵,他的权力欲、升官欲太强,于是一次又一次地铸成大错,留下了后人难以宽恕的历史污点。 诬陷韩非,是李斯的一大历史污点。和李斯一样,韩非也是客卿,也是很有思想、很有韬略的政治家。我们至今仍可在他的《孤愤》、《五蠹》、《说难》等洋洋洒洒的论著中,看到他的杰出才华。然而,李斯客不了韩非,大有周瑜那种“既生瑜,  相似文献   

5.
《韩非子》集中反映了韩非的政治观点。韩非对待民众、重农抑商、君主专制、以法治国、以术用人、思想控制等方面的言论,代表了先秦法家维护和加强君主专制的治国思想,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从韩非“不法常可”、“世异而事变”的人类历史进化发展的思想,可以总结出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经典语录     
正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发于卒伍。(战国·韩非《韩非子·显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清代·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官之至难者,令也。(明代·海瑞《令箴》)  相似文献   

7.
<正>《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明朝袁了凡晚年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毕生所学,为教育子孙而作的家训,它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篇,俗称《子凡诫子文》,后为启迪世人,改为《了凡四训》。袁了凡告诫子孙要行善积德,勇于改过,被后人誉为家教经典。"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了凡四训》中关于"立命之学"的直接诠释。中国古人大多信命,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2010,(8):49-49
韩非是法家思想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是战国后期韩国人,贵族出身。韩非是儒学思想家荀子的学生,但他提倡法治,反对空谈仁义,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韩非口吃,不善于说,但很善于写,著有《韩子》五十  相似文献   

9.
正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出自《韩非子·喻老》,其结果是蔡桓公讳疾忌医,从"疾在腠理""疾在肌肤",变成"疾在肠胃""疾在骨髓",终不可治。作者在文中感叹,"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从组织部门管理监督干部的角度来讲,在警示教育、积极预防之外,我们抓的就是最前沿的"腠理之疾",通过严早、严小,防微杜渐,干部出现"小"问题就立即提醒,触犯"轻"纪律就及时处理,是能够避免干部重蹈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法治,从思想史上来看,他是继孔、孟的"德治"与荀子的"礼治"思想之后提出的法治思想.他认为儒家的"德治"或"礼治"政治思想不能治理当时战国时期社会的混乱现象,而他自己确信只有强力的法治统治才是有效的.事实上,后来他的法治思想被秦国接受并成为治国的理论,帮助秦始皇平定了天下大乱而完成了统一.因此,韩非子的统治论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也影响了秦以后的中国的政治思想,并且他理论的失败从当今也能看到许多启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在诸子百家的思想当中,可以算作是最富有实用性的统治论.  相似文献   

11.
正《孔子家语》(又称《孔氏家语》,简称《家语》)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是研究儒家政治思想的宝贵资料。原书27卷,今本为10卷,包括《王言解》《大婚解》《五仪解》《贤君》《哀公问政》《入官》等共计44篇。而《孔子通解》则由"前言""序说""原文""注释""通解"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2.
<正>《人民的名义》何以如此之火,说老戏骨演技高的有之,说尺度大者有之,说支持力来自上的有之。我以为,这"高、大、上"是重要原因,但能如此之火的决定因素,则是该剧在反腐类题材剧中所体现的"三敢"精神,与党中央在反腐斗争中的"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坚定决心高度契合,与人民群众对4年多反腐成效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3.
马拉 《红岩春秋》2014,(10):50-52
正92岁的朱明材老人坐在位于沙坪坝重庆一中附近家里的客厅窗前,下午3点多钟的阳光照在他满头华发和墙上那幅名叫《八德图》的挂轴上,暖洋洋的。《八德图》看上去像一桌摆满菜盘子的桌面,色彩丰富,造型各异。盘里分别装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传统的"八德"大菜,旁边还加了两道配菜"仁""爱"。他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是孟子说的。我看  相似文献   

14.
"文气"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养气说"又是古代气论文艺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刘勰《文心雕龙·养气》篇为代表的"养气说",其内涵就是要保持生命之先天本性,使生命之本性在文学创作中自然而然的显现、流露。这种文论思想是古代"气"本体论的具体表现,它以道家的思想为渊源,与稷下学派、王充、魏晋玄学养气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整个《文心雕龙》体系中,我们不能把《养气》篇仅仅视为对《神思》篇的补充,而应看到它的独立地位,"养气"可以视为《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一块厚重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他是远见卓识的战略学者,有人说他是游刃有余的外宣专家,有人说他是激情四射的演讲大师,有人说他是炙手可热的明星教授而孟祥青却称自己只是一名军人,一个"忧对天下的军人"。"宗庙社稷之安危,为中国历朝历代的头等大事。国家安全的战略思考与国家相伴生。"思想犀利、气度儒雅,现任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的孟祥青如此描述他的研究专业。2013年教师节,孟祥青站在聚光灯下,荣获"学科学术带头人""、杰出中青年专家""、从事国防教育满30年"三项殊荣。胸怀使命,筑梦杏坛。孟祥青察国是之要,体安危之道,把军人之责、学者之风、专家之范倾情融入到家国使命中。  相似文献   

16.
正纵横家是战国时期以外交事业为主要活动的学术流派,相传由鬼谷子创立。《汉书·艺文志》中说:"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所谓行人之官,是指周代官僚系统中掌管外交礼仪的官员。他们负责接待各国不同等级的使者和宾客,以维护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和睦。  相似文献   

17.
正"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这是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的话。模范,本义是指制造器物时所用的模型,俗称"模子"。清代文字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本部》中说:"模,法也。以木曰模,以金曰镕,以土曰型,以竹曰范,皆法也。"引申为值得人学习或取法的榜样。"师者,人之模范也",语出西汉著名学者扬雄的《法言》之《学行》篇:"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桐子"即"僮子",  相似文献   

18.
《党建》2017,(5)
正李相岑现任河南省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会长。他带领的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河南省民间志愿服务团队之星""南阳市民间组织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他常说:"我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长大的,是雷锋精神感召着我一路走来。我从小就想,长大之后要像雷锋那样,一辈子做好事、当好人,做有益于人民的人。"2002年,他发起成立了"学雷锋小组",  相似文献   

19.
强权如瓷器     
《党建》2008,(5)
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上,如何对待力量是一个中心论题,其思想成就,说得简单些,无非就是王充提出的四个字。中国思想家王充批评韩非子时说到:"治国之道,所养有二:一曰养德,二曰养力。""德"与"力"并提,成为治国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的要求,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一、法治不排除德治   韩非论治国,阐明“二柄”,即刑与德,也即法与德。在其《二柄》中说:“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人主自用其刑事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也。”对于韩非的这套治国之术,张荫麟先生说:“林语堂云,半部《韩非》治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