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文念 《广东民政》2009,(11):20-21,29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鼓励承包土地的多种形式流转,适度提高农地经营规模。这是根据我国农村土地经营现实和发展要求提出的重要决策。农村土地流转是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摆脱小农经济,加速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农村土地流转能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是使非农就业、迁移到城市居住的农民摆脱土地束缚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
当前,《土地管理法》第四轮修改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伴随着此轮修法,对于土地制度改革的争论也越来越激烈。推动农地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已基本成为理论界的共识。土地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无疑应在这一背景下来考量。但对如何有效推动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充分实现农民的土地权益,研究者尚存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在现行农地产权制度框架下无法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一目标。而土地私有制又不适合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传统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激励效能释放殆尽,制度缺陷和负面效应逐渐显露,具有明确政策和法规支持的农地规模经营成为大势所趋.立足农地兼具生产与生活双重职能的现实,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创新农地规模经营模式,规范农地健康流转,使之既能够提高农地综合利用率,又能够保障农民权益,对促进农村发展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4.
财政补贴是实践中促进农地流转的常用政策。但是,农地流转补贴性质的错位、种粮补贴与农地流转补贴在立法价值和实施效果方面的内在冲突,都可能导致农地流转补贴公共性的偏离——产生农地"非粮化"的倾向。因此,应当矫正农地流转补贴的性质,即重补贴轻奖励,并按照"财政补贴与农地经营权一致"原则改革种粮补贴。  相似文献   

5.
霍生平  苏学愚 《求索》2013,(2):36-38,9
农地流转中农民分流就业径向是多样化的。目前农地流转与农民分流就业存在各种问题,通过构建农地流转中农民劳动力务农/非农配置决策模型、农地市场与非农劳动力市场关联性模型,可以发现农地流转与农民分流就业之间内在的互动机制。为此.应当加强农地流转与农民分流就业的整体性制度变迁.包括协同推行构建农地有序流转制度、劳动力跨城乡自由流动制度、农民分流就业支持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罗迈钦 《求索》2014,(6):77-80
基于湖南旨60县、1500乡镇、4500个行政村、225792个农户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发现,制约农地流转的瓶预主要是:农地流转服务平台缺位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缺乏新型土地流转主体导致的农地流转需求不足;农地流转价格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农民利益受损;农村社保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民无法解除后顾之忧;部分农民就业渠道狭窄导致对农地的过度依赖。要破解这些瓶预必须打造农地流转服务平台,培育新型土地流转主体,建立价格评估机制,完善农村社保体制和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7.
土地流转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流转的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其实质是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知情同意权和地权收益的公正分配。本文通过对一起农地征用纠纷的分析,提出农地征用过程中的结构洞是当下土地流转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结构洞使基层政府能够控制土地流转的相关消息,单方制定征地补偿费和地权收益分配的标准,消解村民的抗争。因此,打破农地征用过程中的结构洞,压制结构洞效应,是保障土地流转的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地流转是保障国家粮食充足、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然而,农地流转存在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等众多障碍。因此,采取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规范农地流转行为等一系列措施将有效健全农地流转制度,推动农地合理、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9.
<正>2002年,《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一次在立法层面上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一词,用以涵摄农地利用与变动的各种具体形式。十多年过去了,农地流转依然存在种种观念上的羁绊和制度上的困境,难以顺畅运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0.
农地制度与农户投资之间的关系是农业经济领域长期讨论的热点。已有研究大多集中在农地使用权稳定性对投资的影响上。从制度角度考察中国传统农业中的"粪草银""灰肥田""田面权"以及它们的内在关系可以发现,在农业生产中,保障产权、激励投入有三类制度安排:补偿机制、地权机制和权益流转机制,相应地为农户提供了三种选择。经验分析表明,在讨论产权问题时不应只看到土地的产权,还须考虑工本的产权;在谈论地权时,不应只注意其静态"稳定"的一面,更应关注地权的流转和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各种矛盾与问题突出,成为影响首都形象和制约城市发展的问题区域.本文在分析城乡结合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北京市城乡结合部发展的新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热潮。目前关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笔者希望今后在研究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整体把握和具体分析相结合问题;现实需要和文本研究相结合问题;创新理论研究与元典精神研究相结合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消费者购房消费动机问卷》在合肥市进行了调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方法探讨了性别、婚姻状况、年龄、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居住现状及购房次数对消费者购房消费动机的影响。其中男性、单身和30岁以下的消费者更注重住房的社会象征意义,表现较高的从众倾向,已婚、30岁以上、具有合肥市户口的消费者则更加关注学区房因素;学历较高和收入高的消费者都更为关注经济因素、住房的象征意义,表现较高的从众倾向;有房者更注重经济因素和学区房因素,发生更少的从众行为。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迷恋"网婚"现象近几年已屡见不鲜,虚幻的网上恋情给青少年身心带来了一定伤害,本文从婚姻家庭的严肃性、爱情的专一持久性、责任感三个方面,分析了"网婚"对青少年婚姻家庭道德观的影响和危害,以期唤醒青少年的健康认知.  相似文献   

15.
文章回顾了中国促进妇女参政的积极措施的历史发展,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和妇女自身四个方面,对中国有关妇女参政积极措施的法律和政策进行梳理,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完善这些法律和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及其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是行政执法违法的主要原因。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其违法形式也是多样的。我国应从立法控制、程序控制、司法控制到人员素质控制等方面建立一种立体式的监控模式,以改变行政执法中自由裁量权存在的违法现象。  相似文献   

17.
关于被侵权人自杀的法律规制,在西班牙,刑法明确规定了教唆自杀罪,保险法也规定了可予理赔的自杀行为。虽然《西班牙民法典》未作出明确规定,但在作为规制特殊侵权责任的劳动法、社会保障法中,就工伤事故中受害人自杀的,规定了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民事司法实践也通过特殊监管义务制度、因果关系推定制度和共同过失制度解决侵权行为致人自杀时的责任分配。我国部分立法就自杀相关问题进行了规范,司法实践通过一些案例做出积极探索。比较中国、西班牙就被侵权人自杀在立法与司法上的规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问题所在,妥善解决该类纠纷。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综合治理的不断推进与警务实践的不断深入,辅警人员在辅助公安机关履行职责及维护基本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而相关争议也从未平息,辅警管理制度的法治化程度还需持续提升。作为地方性规范文件,《吉林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为辅警管理制度的法律规制勾勒了轮廓,涵盖辅警管理的基本问题、辅警法定职权、辅警准入标准、辅警基本权益维护、辅警管理与监督、相关法律责任归结等方面,同时在辅警行为后果归结、辅警层级制度建设、辅警招聘机关赋权、责任追究情形规定等方面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对辅警管理制度法律规制的要点及内涵的明确,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辅警管理制度内容,持续推进辅警管理制度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台湾人口老龄化及其产业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为多元.台湾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西方先进经济体,显现加速化、高龄化、女性化等特征.人口老龄化一方面使台湾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另一方面也带动了生物医学及环保等产业的兴起,特别是为住宅产业和健康照顾业带来发展商机.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入,两岸老龄产业合作前景可观,且有利于化解两岸的老龄化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网络条件下信息具有开放、共享、多向、交互等特点,因而网络的发展既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重视网上思想阵地建设,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网上宣传体系,培养和造就一支新型政工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