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法要闻     
《政府法制》2013,(31):30-31
上海拟立法促进残疾人就业 上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审议了《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草案在推动残疾人就业方面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了政府职责,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进行统筹规划;应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促进残疾人就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上海市城乡集市贸易食品卫生管理规定修正案(草案)》,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对《上海市城乡集市贸易食品卫生管理规定》作如下修改: 一、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本市城乡集市贸易的食品卫生管理,保证食品卫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务院发布的《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23日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中提出网购“后悔权”后,争议不断.因而有必要结合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以及法益目标,对《草案》中“后悔权”规定的消费者有权范围、不应退货的商品类别、经营者义务范围、退货退款期限、经营者应退价款的范围、个人销售者赔偿责任以及责任承担主体范围等文体的合理性进行观察、分析和判断,得出结论,以促进完善立法和未来该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农民平等就业权在《就业促进法》中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大晴 《北方法学》2010,4(3):81-90
平等就业权是指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机会及其排除各种就业歧视的权利,它既是生存权的延伸和具体化,也是劳动权体系的起点和基础。对农民平等就业权进行立法保护,既有可靠的宪法依据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尽管我国《就业促进法》首次规定了农民平等就业权,但它在具体保护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缺陷,促进就业的有关规定没有涵盖农村劳动者;反就业歧视的规定缺漏较多、可操作性差;法律责任的规定不完备、不匹配。为了有效保护农民平等就业权,必须全面贯彻城乡平等就业制度,进一步完善反就业歧视制度和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5.
深入民心的人文关怀精神 记者:《民法总则草案》中的哪些突破让您眼前一亮? 王利明:我觉得《民法总则草案》的亮点很多.其中,第一章“基本原则”中规定了绿色原则,即“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近年来,我们也一直在呼吁民法典要规定绿色原则,反映资源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条规定不仅适应了现代社会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需要,也符合我国社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规定(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提请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其中,《草案》关于相关国家机关负责人执行重大事项决议决定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要引咎辞职的规定却格外引人注目.(8月2日新华网)  相似文献   

7.
第一条 为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者就业,加强就业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8.
法政新知     
《江淮法治》2008,(2):5-5
新的法定节假日和职工带薪休假制;《劳动合同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就业促进法》剑指就业歧视;《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城乡规划法》引领中国进入城乡一体规划时代;《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重点保护基本农田;新《企业所得税法》让外资超国民待遇走向终结;新《动物防疫法》;《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9.
台湾当局于1989年1月15日公布了由台湾“行政院法务部”拟定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暂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数月来,历经讨论、审议、修订,最后提交“立法院”通过,即可生效。现就其初稿来看,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法规,除规定了民事、刑事、商事、文化交流等外,其中还规定了投资问题。众所周知,在海峡两岸关系开始松动以后,“投资合作”始终是海峡两岸民间交往的“热点”。应时而生的我国《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颁布施行一年来,促进了台湾到大陆投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在两岸民间交往日趋频繁的新形势下,台湾当局拟定了《条例草案》,本文拟对《条例草案》中有关投资关系的内容作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法解读     
新法速递流动就业人员医保可跨省转移接续2010年1月中旬,《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出台。该规定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规定,这项制度的受益者为城乡各类流动就业人员,可以转接的对象为城镇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0月24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大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法工委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下称《草案》),并由法工委副主任王胜明作了关于草案的相关说明。之后,全国人大法工委就《草案》内容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第8条关于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成为争议的焦点之一。《草案》第8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以下简称《民法总则(草案)》)延续了我国民事立法的传统,在此基础上吸收了近年来我国民法理论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值得肯定。不过,《民法总则(草案)》也存在若干缺陷,需要予以修改完善。《民法总则(草案)》结构方面的问题有:《民法总则(草案)》第5章与第8章应当合并。《民法总则(草案)》第9章仅规定诉讼时效,未规定取得时效,应予改进。“委托代理”有些规则应当是代理的一般规则,不应限于委托代理。民事法律行为方面在规范设计上应当慎重考量、严谨表述。在代理的规定方面未明确规定恶意代理行为本身是否有效。关于表见代理的规定存在缺陷,建议删除《民法总则(草案)》第152条。  相似文献   

13.
来稿摘编     
《中国司法鉴定》2009,(3):I0013-I0013
贵刊在2008年第6期总第39期上刊登了《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标准(草案)》与《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执业规定(草案)》(下文简称《评定标准》与《执业规定》)规范、标准。现根据我们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解读就业促进法——大学生就业中政府的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的就业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最终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能促进大学生的就业,扩大就业量。就业促进是国家采取的帮助公民实现劳动就业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就业促进法草案》的第一条明确的指出:促进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经济发展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本文通过对《草案》的解读来促进和保障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探讨政府要在大学生就业中应当承担起责任以及如何承担起这一责任,切实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专利领域的大事件当属《职务发明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草案一出,处于研发一线的技术人员和企业的管理层就热闹起来.目前,我国职务发明奖酬的规定散在于《专利法》、《科技成果转化法》、《劳动合同法》中,规定繁多且不完全一致,一方面,企业实践因此备受牵绊,而另一方面,发明人甚至不清楚自己在完成发明创造之后究竟拥有哪些权利.无论是发明人还是企业,对于一个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的职务发明条例都是有所期待的.  相似文献   

16.
1907年修订法律馆上奏《大清刑律草案》后,中央各部院堂官、地方各省督抚、将军都统陆续上奏对《大清刑律草案》的签注意见,对《草案》所奉行的“折衷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的立法宗旨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草案》第27章关于堕胎之罪的规定、第30章关于略诱及和诱之罪的规定、第306、307条关于决斗罪的规定有“食洋不化”的倾向,表明《草案》的起草者没能做到“会通中西”;总则第11条、第49条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分则第3章关于国交之罪的规定属于世界首创,对当时的中国社会确是“拔苗助长”。貌似先进的理性主义立法宗旨因为不能适应中国当时的国情和实际状况而出现了历史错位。  相似文献   

17.
《民法总则(草案)》第八章规定“民事责任”是必要的,并非由于《民法通则》统一规定民事责任规则不成功而否定民法总则规定民事责任的必要性,而是对于民法分则各编均须规定各自的民事责任而抽象规定民事责任的一般规则,且为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责任”逻辑关系的必然体现.草案规定民事责任的11个条文基本上是好的,逻辑关系清楚,多数条文的设计适当,但也存在较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内容上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审判》2012,(1):52-52
新闻背景2011年10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该《修正案(草案)》中增加了有关公益诉讼的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据此规定,2011年12月12日,北  相似文献   

19.
《民法总则(草案)》第二章规定的自然人民事主体制度,与《民法通则》的规定相比,有三个较大的进展,即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上限改变为不满6周岁,规定全面的成年监护制度.《民法总则(草案)》规定这三个问题的进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我国民法总则制度的重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本文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对其进展进行理论说明,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0.
王琳 《江淮法治》2008,(13):48-49
5月9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共有45条,主要就《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中有关无固定期限合同、经济补偿与赔偿金的关系、劳务派遣等方面的问题作了规定。其中,14种可解除无固定期限合同情形的规定受到各界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