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丽影  易石宏 《求索》2007,(11):111-113
从“双重嵌入”理论视角看,加强高校创业教育不仅要求大学生们积累就业资本,而且要求他们学会创业,通过创业教育实现就业资本积累。通过对不同阶段大学生就业数据资料比较分析和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制度的转型、就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大学生创业所形成的能力对就业选择的作用在不断加大,大学生创业的过程实质上是就业资本的积累过程。大学生创业与就业问题同时需要政府、社会与高校协同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相较于农村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轰轰烈烈,在城市社区就业的大学生似平有些“寂静”。但我想,他们应当同样有一番“大作为”。社区日益成为城市治理的焦点,其中市民的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颇为重要。如何引导,让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认真研究与关注。  相似文献   

3.
受金融风暴影响,大学毕业生面临着就业巨大压力,面对简历石沉大海,面试屡屡受挫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为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妇运》2009,(9):20-2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精神,进一步促进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中国女企业家协会于2009年3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的通知》,在天津共同启动了“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力争3年之内,在全国建立5000个“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10万名女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指导、支持和服务。  相似文献   

5.
兰亚明 《群众》2011,(8):68-69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策略,此后随着“就业促进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核发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通知”等文件的相继出台,加强创业教育、创业扶持,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我国高校发展迅速,形成人才培养领域的一股新的热潮。  相似文献   

6.
杨佩 《协商论坛》2016,(3):20-21
从去年全国两会以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公开谈及创业问题,指出要“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不可否认,年轻人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对创新创业有着天然的激情.同样,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65万,就业压力巨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在高校学子中反响强烈. 怀揣创业梦想,不少大学生走出校园后变身“创客”.两会上,住豫全国政协委员们认为大学生创业值得鼓励,但是建议大学生们想当将军还是要从士兵做起,积累足够的经验后再选择创业.  相似文献   

7.
周振 《就业与保障》2023,(1):121-123
国家大力支持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探索就业创业的新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国家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变革。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双创”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如何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就业创业提质增效,是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难题。文章基于“双创”的内涵,对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展开了分析,重点论述了高校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8.
高飞 《青年论坛》2008,(3):42-44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受到高度重视。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创业中大有作为,但也存在着资源匮乏、扶持力度低、优势发挥不足、后期服务弱等问题。高校共青团可以搭建“三个保障体系”、“三个服务平台”、“三个研习基地”来服务大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10.
孙慧  袁珊 《青年探索》2023,(4):45-54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议题,除外部就业环境外,个体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是影响就业与否及就业质量的关键。基于对广州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本文揭示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与职业选择的个体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校大学生择业时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先就业后择业”为第一选择,关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薪酬待遇仍是择业首选条件,同时也注重个人发展空间;一线城市成为多数大学生就业首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内地中小城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增大;体制内单位最受青睐;“佛系”“躺平”未成为主流,拒绝“躺平”、合理“内卷”成为大学生职场工作理性选择;创业方面,以满足个人兴趣为导向的创业动机凸显。针对大学生个体化的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本文从加强思想引领,养成健康择业心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全过程的就业创业教育;因势利导,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等维度提出促进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运》2009,(7):48-48
2009年4月1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联联合自治区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举办的“女性创业导师——我的创业之路宣讲团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在新疆农业大学正式举行。来自自治区企业单位的5名优秀创业成功人士,通过讲述他们个人的创业历程,鼓励大学生们转变就业观念。启动仪式之后,创业导师团成员还将于日后陆续到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和石河子大学等高校进行宣讲和开展与大学生面对面就业指导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应积极做好准备,充满信心,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主就业的动力。”市人大代表朱如安认为,金融危机下,更应坚定主动就业的信念。大学生创业目前最大的障碍是缺乏信心和经验,代表们建议,要反思现行大学教育的定位,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就业和创业观。  相似文献   

13.
一是继续深入实施大学生回乡创业工程。以政策为引导、基地为依托、信息化为桥梁、特困生为重点,策划并实施好大学生回乡创业的“实习-就业-创业”系列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就业岗位、创业机会等多方面服务,吸引更多的本地籍学生回乡就业。2006年湖州籍大学生回乡率巩固在50%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80%。  相似文献   

14.
杨燕群 《前沿》2014,(7):177-178
关注大学生职场需求和未来发展,通过构建“工作室”育人模型贯穿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全过程,突出“师徒关系”的师生合作和创新实践。本文以艺术类专业为例,阐述了工作室模式与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以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社会化、发展性的需求,达到育人成才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作为职业院校辅导员,如何针对当前的就业创业现状提出解决策略,是职业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着重研究在“三全育人”格局下,通过分析就业现状,结合辅导员的作用发挥,形成多方联动、阶段培养、全程指导的育人机制,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路径,并全面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劳动保障世界》2009,(2):14-15
2009年中国内地高校的毕业生数量将达到610万,这几乎相当于瑞士一个国家的就业人口。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剧增带来了就业的恐慌,在疏导、分流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呼声中,大学生自主创业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但多数学生创业是因为现实压力,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尽管如此,目前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都大力开发创业指导课程,培养大学生们的创业意识,让他们在创业前就能接受系统的创业训练和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利用先进理念和技术设备,推动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较为突出,高校应加快对就业创业队伍的建设工作。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如何建设好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工作,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并提高教师队伍的互联网应用能力,使他们树立良好的就业创业意识思想,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重要支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运》2009,(12):35-36
绍兴市妇联在前期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四项举措,增强创业就业“四个力”,努力探索促进贫困妇女、女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加,国家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也是越来越高,颁布了许多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发放了大量的大学生创业基金,建立了大量的大学生创业园区,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江西吉安有这样一位“80后”,大学刚毕业的他选择到农村去创业,养殖人们熟悉的龙虾,短短三年间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名字叫刘小乐。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以来,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西湖区委、区政府及时针对辖区高校密集的特点,搭建创业平台,强化扶持引导,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目前全区集聚大学生创业企业90余家,一个适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西湖创业天堂”已经形成,为打造“和谐杭州示范区”和“全国最美丽城区”目标提供了积极的智力支撑,增添了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