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全球治理是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而出现的一种世界秩序观。NGO广泛参与全球治理,并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国际上的NGO形形色色,各自活动领域也不相同,他们也并非神话,有着自身的缺陷,需要对他们进行规制和监督。作为对NGO进行规制和监督的一种制度,NGO准入制度包括国际政府组织对NGO准入规制和主权国家对NGO准入规制。  相似文献   

2.
百家     
《中国监察》2015,(1):32
杨永纯:中国反腐彰显全球治理视野从全球来看,腐败的蔓延愈来愈超越文化、国界、制度等领域。因此,中国的反腐败,也是深度参与全球腐败治理的表现。十八大以来,中国将腐败治理提高到跨国事务管理和全球性问题应对的国际法治高度,积极参与并不断提升在全球腐败治理和国际法治过程中的话语权和责任感,国际主要经济体对腐败本质、蔓延侵害、协同治理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中国的法治反腐也因此取得了国际的善意认可。(摘自《人民日报》)王子墨:管住家属须制度配套若要真正管住领导干部家属,就需要  相似文献   

3.
全球性的问题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国内对全球治理理论的研究相对国外的学者起步较晚,但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提出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理论,本文评述了国内学者对全球治理理论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决定》在第一部分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对后续各个部分的具体改革具有指导意义。问题是:如何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又如何建构国家治理体系?从宪法学视角上看,国家治理体系不同于全球治理体系和地方治理体系等的关键点在于:它首先涉及一个主权国家的顶层设计问题,政府权力的分化与重组是建构国家治理体系的必经之路。一、国家治理体系中政府权力的分立与地方化权力分立,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议事、行政和司法三种职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crnance),在国外已经进行了几百年的研究、实践。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良好的公司治理不仅成为现代公司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提高经营绩效和融资的必要条件。因此国际社会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问题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和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6.
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如何选择替代性治理方案成为当下我国刑法学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经过不断争论,用刑法替代劳动教养制度的观点逐渐成为我国刑法学界较具代表性的观点。通过对两种法律制度的要素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用刑法替代劳动教养制度混淆了两种法律制度的逻辑前提和价值目标,易导致出现高成本和低效益的社会治理困境,并且会导致刑法的制度功能出现严重的偏差。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不能简单地用刑法替代,而应引入社会治理的观念,坚持运用刑罚的不得已原则,采取多元化的治理机制,发挥社会自洁功能,利用乡规民约等社会自生规则,完善对越轨行为的分类矫正治疗机制,科学划定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调整范围,完善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实体性规定,改革剥夺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程序等,从而完善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商会制度,是近代中国由农耕社会法制向工商社会法制、由统制经济法制向市场经济法制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法律制度。在传统中国法制中,社会治理以绅士阶层为中心,形成了在中央集权引导下,与儒家主流意识形态和官僚系统保持一致的绅权治理。及至近代,商会制度的出现为中国社会提供了一个法制变迁的契机,集权式的绅权治理开始向分权式的商会治理转型。尽管在这个制度转型过程中,法制变迁的路径依赖和制度惯性效应仍不可避免,并呈现出迂回曲折的变迁轨迹,但是它依然具有较高绩效。中国商会治理变迁所取得的经济绩效表明,当前中国法制应坚持集权治理向分权治理转轨的制度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8.
黄志慧 《现代法学》2023,(2):197-208
当前,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的国际民商事秩序需求日盛,亟待聚焦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维护,并以全球治理为视域考察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问题。民商事争议的全球治理对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在利益权衡、司法互信和监管功能方面均提出了要求。在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问题上积极回应上述要求,不仅有助于融合民商事判决跨国流动中存在的特殊主义国际私法与普遍主义国际私法之立场对立,也能够指引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的规范革新。全球治理视域下民商事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的规范革新,应构建平衡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的规范体系,建立提升司法互信制度化的规范体系,确立蕴含监管功能的公共秩序规范,以此为我国在国际民商事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知识产权制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适应与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有关对知识产权制度的质疑频频出现,针对气候友好型技术开发、转移和应用的知识产权制度的探索也不断涌现,全球知识产权制度必将对气候变化问题作出合适的回应,中国也需要从国内制度、区域制度以及全球制度三个层面寻求气候变化相关知识产权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疫情防控是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集中考验。本文以社会治理制度为着眼点,探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社会治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坚持和发挥制度优势,这既是抗击疫情、战胜疫情的重要手段,也是今后疫情防控的主要抓手。针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治理问题,应以制度为突破口,补齐短板,完善与疫情防控相关的体系和机制,以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1.
There is much rhetorical and even some tangible support by the developed states for democratisation processes in the poorer countries. Most people there nevertheless enjoy little genuine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or even 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 to their needs. This fact is commonly explained by indigenous factors, often related to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particular societies. My essay outlines a competing explanation by reference to global institutional factors, involving fixed features of our global economic system. It also explores possible global institutional reforms that, insofar as the offered explanation is correct, should greatly improve the prospects for democracy and responsive government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相似文献   

12.
万勇 《知识产权》2020,(2):17-25
知识产权是国家在全球竞争的核心要素。当前的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主要是由发达国家集团,尤其是美国主导建立的。中国未能参与治理体系的制定,只是被动的接受。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利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和“国家俱乐部模式”,推动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规则朝着“保护最大化”和“国际规则美国化”方向发展。中国应努力实现由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的规则内化型参与到规则外溢型参与,在充分考虑外部世界舒适度的前提下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逐步转型。  相似文献   

13.
季金华 《河北法学》2008,26(2):142-147
全球化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的世界性历史进程。经济全球化不仅从多方面影响了主权国家的经济职能和经济主权,而且通过法律全球化对国家的法律主权构成了一定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到世界政治组织的构成及其活动方式和范围、对以国家为中心的、分散的主权政治架构也会产生广泛的影响。文化全球化推动了全球体系中的文化整合与文化嬗变,影响了人们的主权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行为以及人们之间的关系模式,改变着国家的政治生活形式,深刻影响着国家的文化主权,对民族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治理及其宪政化提供了新的机遇并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为了推进全球法治进程,必须树立新的主权理念,实现主权要素的重构。  相似文献   

14.
This short paper examines discrepancies between free wheelingexport credit agencies (ECAs) and their sibling bi-lateral aidagencies, which are subject to the global decision process for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ach ECA is an arm of the government.The Export–Import Bank of China is no exception. Ironically,any government that finances its ECA has supported social andenvironmental safeguards policies, to which multilateral developmentbanks (MDBs) are subject. China is no longer an ordinary borrowerin MDBs; it is an important donor. As a responsible financierin development, the China Exim Bank needs to develop its operationalpolicies and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创新国际化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我国地方创新国际化存在的诸多不足,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审时度势,根据各自区域资源与创新优势,通过产学研战略联盟、知识产权保护及政府财政支持等措施,促进区域的自主创新及其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政府采购法乃是市场经济国家管理政府公共支出的一种基本途径,祖国大陆、我国台湾(以下简称“两岸”)均透过政府采购法规定相关政府采购行为,借以保障采购质量和有效控制预算支出并提升采购效率及效能,营造公平市场经济。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全球暖化现象世界各地灾情不断,台湾地区近年发生921大地震、莫拉克风灾、H1N1疫情蔓延等灾害;祖国大陆亦遭遇舟曲泥石流、四川汶川大地震,及各地发生之洪涝、旱灾等,接连考验两岸'-3局危机应变能力,并彰显出紧急采购之重要性。在遭遇各种灾害紧急状况下,因应紧急采购所需,两岸均有制订相关法律规定。本研究比较两岸之紧急采购制度,并参照相关实务案例,说明台湾采购法实施偏重法治化,但辅以行政部门采购稽核作业,及监察部门的审计稽查,均可对采购作业进行防杜弊端,避免不法情事产生积极作用。祖国大陆在政府采购法规范下,则较偏向因地制宜之弹性方式实施,可因应不同之地方需求,快速反应并确实符合实际灾害抢救需求,惟需注意相关稽核制度之管控。  相似文献   

17.
The worldwid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law firms has generated regulatory battles and workplace conflicts in advanced market economies as well as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article uses the case of China to explore the changing global–local relationship in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legal profession and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constituting the corporate law market.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corporate law market is a process of boundary‐blurring and hybridization, by which local firms become structurally global‐looking and global firms receive localized expertise. Boundary‐blurring occurs in law firms' workplaces, in lawyers' career trajectories, and in state regulatory policies. It has produced a localized expertise that can be diffused conversely from local firms to global firms and has partially changed their relationship from collaboration to competition. Consequently, it becomes increasingly difficult for the government to make or enforce any substantive policy to clarify the market boundary between these two types of law firms.  相似文献   

18.
试论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同爱  李凝 《时代法学》2006,4(1):98-101,108
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和企业以外的社会组织的第三种形式之一,在当前人类社会活动的不同领域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世界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深,我们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面临着全球化环境问题的困扰。在传统的以强制力为基础的国家权威无力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时,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渐趋突出,他们是国际环境法的参与者、监督者和促进者,是国际环保事业的重要组织者和参加者。  相似文献   

19.
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已成为人类社会和全球发展的重要话题。中国近年来着手实行的政府能源储备却徘徊在法治边缘,尤其欠缺公法规制。从公法功能主义视角解读政府能源储备行为,应理性地确立包括人大监督、程序正义、监管体制完善、立法过程监督和市场经济保障等一体的公法制度,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20.
公共服务既是现代政府的核心职能,也是公法研究的时代课题。滥觞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全球公共改革运动,其目的就是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公法,应当全面回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现实需要,通过公法变革来拓展公共服务范围,确立公共服务原则,建构公私合作公共服务模式,重塑公共服务程序,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制度,以实现公共服务供求关系的平衡,并推动公法制度体系和理论体系从以强制性行政管理为主旨的传统模式向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模式的深刻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