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明清时期是贵州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由于贵州民族地区复杂的历史环境,客观上带来了儒学传播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中民族战争、兴学校、办书院、游学、修方志等成为贵州民族地区儒学传播的主要方式和途径。贵州民族地区儒学发展与传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不仅为民族文化建设注入鲜活的动力,而且加快了整个西南地区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刘剑锋 《创造》2019,(7):77-79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学,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由孔子创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日本是典型的东方文化传统国家,与中国、朝鲜及越南和后来的新加坡统称为儒学文化圈,对传播和发展儒家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为东方文化圈的核心国之一。  相似文献   

3.
儒学复兴中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福  金小方 《求索》2007,(3):169-171
知识分子在现代儒学发展中需要承担什么文化使命,这一问题在百年来的儒学研究中一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知识分子是儒家思想的载体,《论语》规定了儒家知识分子在传播和发展儒学的过程中所担负的重要使命。在儒学的复兴中,有必要进一步考察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重塑知识分子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李立 《台声》2008,(2):36-38
儒学是两岸共同历史文化遗产,是两岸共同文化的根基之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与祖国大陆的文化发展。而且与台湾文化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儒学在台湾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和发展。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将有助于促进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儒家德育的主要途径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方法论的视角,系统阐析儒家伦理道德的传播途径。原始儒学时期,儒家德育思想主要通过讲学过程传播、在向各国推销其政治主张的过程中传播、在与其他各家争鸣中传播;制度化儒学时期,学校教育制度,社会教化制度,选士制度是儒家德育的主要途径,对儒家伦理道德的广泛普及和深入人心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源自民间的孔子儒学具有本然的民间草根性、普适性和实践性。孔子儒学反哺民众,使原生态的民间草根儒学文化元素系统化、理论化,强化了实践理性精神。传统民间草根儒学建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化、大众化、普适化传播机制。民间草根儒学传播机制的研究与重建,有利于加强社会转型期思想道德建设,匡正道德失范与诚信缺失;有利于建构我国民族化、大众化、时代化的普适价值;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促进社会的顺利转型,增强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2016年的新儒学思潮不仅从历史底蕴、儒学的价值、使命与实现方式等方面做出了探索,还继续着他们深耕基层社会的实践努力,对儒学的普及与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给予了必要的反思。此外,2016年度两岸儒学界之间亦有着多方面的交流和互动,他们通过回顾历史,反思现状,肯定儒学的文化纽带作用,共同维护中华文化的根脉。  相似文献   

8.
儒学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贵州建省后,封建王朝在民族地区广设学校、书院,传播儒学对少数民族的道德观念、政治思想等产生深远影响。少数民族文化对儒学特别是王阳明学说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儒学写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增进了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秋生 《新东方》2006,(8):51-54
孔子是中国儒学的创始人,是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这都是基于对其思想的研究得出的评价,而对其文化传播行为的影响却鲜有人研究,对他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始终没有获得肯定。一部中国文化史,可以说是一部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播史,儒学创始人孔子所确定的传播理念功不可没。本文旨在从文化传播学的角度对孔子做一些系统的研究,目的在于还原孔子在传播学上真实的历史地位。一、孔子是中国文化传播学的开山鼻祖,也是大众传播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在研究文化传播过程中,学者们未能正视孔子在传播中的地位,有的学者把传播和传播学概念相混淆,…  相似文献   

10.
在"2008·马克思主义与儒学高层论坛"上,学者们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的关系。他们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孙建国 《今日浙江》2008,(24):52-53
千百年来,衢州倍受儒风润泽,学风兴盛,人才辈出。衢州百姓多受儒学熏陶,崇善尚德。始终保持淳朴的民风和良好的道德水准,此风传承千年而不衰。孔氏南宗对中国江南地区的思想文化、道德伦理、风情民俗乃至政治、经济诸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传播儒学文化的意义上说,衢州孔氏南宗与曲阜孔氏北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儒学在贵州民族地区古代社会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在贵州这样一个多民族地区,儒学从汉代开始传播,并不断发展,使贵州有识之士能学习儒学、宣传儒学,促进了贵州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13.
自1976年诞生以来,"模因论"历时近40年成长为文化传播研究中最具生命力的理论体系。文化自觉意识的苏醒让传统儒学以华夏精神内核的姿态,成为我国对外文化的主导强势模因。纵观儒学西播的历史,其文化模因在不断变换的传播元素中逐渐实现自我进化。模因的传播形态、适应策略与传播元素在经历了早期的同化复制形态后逐渐显现出异化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14.
第一期2弘扬儒学精华发展先进文化——在“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许嘉璐5儒学是推动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精神力量牟钟鉴7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访谈录秦维宪10传播儒家思想弘扬中华文化——“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陈慧麒12文明的思考——2004:华夏文明论坛全球化视野下的华夏文明鲍宗豪中国传统文明与近代海派文明的互补陈卫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双重任务刘奔文明之忧思俞吾金19房价攀高成因分析及其平抑之策朱林兴21寻求历史的真实写真实…  相似文献   

15.
中日儒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很早已前就有了文化交流,中国的儒学也大量为日本所接受。因此,我国学术界有人便认为日本之所以能迅速腾飞,主要是儒学起了作用;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也必须重振儒学。究竟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这就需要对中日儒学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岁末,北京城朔风劲吹,寒流滚滚,然中国人民大学逸夫楼内却温暖如春,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研讨“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当今世界,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历史潮流,引领人们共建和谐社会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发扬古老的儒家思想,恰如置身于对称、和谐的天安门广场那样自然。在热烈的氛围中,记者就儒学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儒学必将继续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等问题,采访了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以下简称汤博士)。儒学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记者:记得季羡林先生说过:“凡是民族的,也一定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7.
东汉时期,由于帝王的提倡与爱好,儒学的学习与传播达到了极度的繁荣。关中地区虽已不是京畿重地,但依然成为全国儒学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出现了众多在全国享有名望的儒士。这些儒士们或隐居以任情适性,或出仕以建功立业,或教授以传播文化,或著述以表达主张。这种种生存方式充分显示出关中儒士的主要价值取向,即对政治事功的积极追求和对自身名节的充分重视。这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关注社会、注重外在价值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纵向地梳理和推演了儒学发展的整个进程,揭示了儒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观点和历史形态,历史地分析了儒学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今天发掘儒学的生命精神,阐扬传统儒学的人文精神,促进儒学的创造性转换,探求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儒学与现代人的精神家园杨思春自从1987年9月在安徽宣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性的“现代新儒学(家)思潮”学术讨论会以后,关于现代新儒学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有些阶段性成果已从“思想库”向“知识界”传播,使得新儒家思潮逐级向社会扩散。从北京...  相似文献   

20.
季乃礼 《求索》2008,(11):106-108
有关儒学的正统化,学术界基本认为是在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之时。但儒学的正统化与儒学的独尊概念并不一样,儒学的独尊是和罢黜百家分不开的,而儒学的正统化并不排斥其他诸家。儒学的正统化的标志是儒学的主要治国之策被统治者采用。儒学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孝治”,“孝治”之策首次被统治者采纳是在汉惠帝四年,亦即儒学正统化的时期。儒学正统化为儒学独尊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儒学的独尊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