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树洁 《法学评论》2004,22(4):43-52
我国现行民事上诉制度存在诸多弊端 ,必须进行全面的变革。本文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 :从审判权与上诉权实现合理制约出发 ,完善现行的第二审程序 ,使之更符合公正与效率的要求 ;借鉴多数国家的立法例 ,实行有限的三审终审制 ;在建立三审制的同时 ,修改现行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 ,建立再审之诉 ,规定明确的再审事由 ,对再审程序的启动予以严格限制。  相似文献   

2.
在民事和行政诉讼领域实行检察抗诉制度具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宪政需求和现实意义。我国现行检察机关在民事和行政诉讼中难以履行监督审判权的职责;对自行发现的错误裁判案件,启动再审抗诉程序缺乏制度保障;依申请启动的抗诉程序,检察抗诉权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抗诉案件再审的审级,降低了检察监督的地位。改革和完善检察抗诉制度应对抗诉权的具体行使手段、程序及抗诉层级进行完善,并赋予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  相似文献   

3.
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具有补救当事人权利失衡的作用。随着程序正义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程序正义对各项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民事再审程序也不例外。为适应程序正义的要求,本文从民事再审程序的价值取向出发,对我国的民事再审程序进行了分析与重构,以求对我国法治的完善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宪政背景下我国民事申诉制度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审判权有三要素构成,即合法的审判组织、正当的审判程序和适用法律的正当性.公民的司法申诉权来源于公平审判权的受侵害事实.公平审判权侵害事实的类型化是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请再审事由的类型化基础.我国公平审判权第三要素——"适用法律的正当性"的保障和救济问题仍未解决.民诉法再审制度修改之后,审查法律、法规正当性的司法主体条件已经具备,适时建构这一制度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有错误判决的案件,有权按再审程序提起重新审判的主体。本文认为我国现行的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存在很多的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事再审程序的预期效果,有必要重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6.
王贵东  杨宪文 《河北法学》2005,23(10):84-88
我国现行民事再审程序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通过对提起民事再审程序的主体制度进行反思,提出了完善提起主体制度的建议:取消人民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程序;人民检察院只能就特定案件提起再审程序;确立再审之诉制度。  相似文献   

7.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对案件进行再审的程序。"它可以基于法院自行启动、检察机关抗诉、当事人申请或申诉三种途径而启动。在我国现行的民事再审程序中溶入了国家干预,可以由掌握审判权的法院和掌握检察监督权的检察机关两个公权力机关来启动,这无疑是公权对私权的干预,有违当事人处分原则,另外,在再审程序运行实践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两审终审制度的补充形式。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现行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现。本文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内容作了简要论述,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作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理论构思。  相似文献   

9.
关于改革民事再审程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的民事再审程序由于立法规定存在种种弊端与不完善 ,故缺乏可操作性 ,已严重影响了司法独立和程序公正。针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存在的提起再审程序的主体多元化和当事人申请再审难以及再审事由过于笼统等缺陷 ,本文提出了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单一化、建立民事再审之诉制度和再审事由确定化的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河南焦作市一起因三间房屋产权引起的纠纷,经历了民事、行政两种诉讼,三级法院,九年审理,十六次裁判。法院拖了数年总解决不了,最后虽然似乎解决了,但仍是没有解决的解决。据说,最近检察院又对此案提起了抗诉。我国法律规定的再审制度的本意是“制衡”审判权的滥用。当事人如果不服法院的判决,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更多的情况是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或上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启动再审程序。无疑,法官掌握着审判权,那么,得有紧箍咒套住“孙悟空”的脑壳,万一“悟空”们不理性了,作出了错误的判决,检察官们就会进…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民法院的审判采取的是两审终审制,这就容易引发一些问题,例如再审程序,这对部分人是不公平的,由此可见,中国的再审程序并不是完善的。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刑事再审制度与其他国家的再审制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些有益于中国刑事再审程序的论点,使得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再审制度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2.
孙莉  张径舟 《法学论坛》2002,17(5):108-112
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立法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弊端 ,认为必须对我国民事再审制度进行改革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重构我国民事再审发动程序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具有浓厚的职权主义色彩,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条件限制过严,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程序保障较弱。应完善民事再审程序,取消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程序,限制人民检察院启动再审程序的范围,改革和强化当事人启动再审程序制度, 建立再审之诉。  相似文献   

14.
李浩 《法律科学》2012,(6):170-175
我国《民事诉讼法》在审判监督程序的章名下规定了再审制度,而再审制度本质上是为当事人提供的一种特殊的救济制度。1991年修订《民事诉讼法》时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意义重大,标志着启动再审诉权化的开始,具有使再审制度回归其本质,促进再审制度立法发展与完善等积极功效。《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第49条规定了向法院申请再审在先,向检察院申诉在后,是启动再审程序诉权化改造的继续。这一规定既有利于再审程序启动结构的合理化,也有利于检察机关更好地在民事诉讼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事抗诉程序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抗诉程序是我国检察机关依据民事诉讼法第 1 85条的规定 ,对法院确有错误的生效民事裁判提出抗诉所引起的法律监督程序。其性质既有别于因原告起诉引起的原审民事诉讼程序 ,又有别于审判机关依内部审判监督引起的民事再审程序 ,属于特殊的法律监督性质的诉讼程序。检察机关就错误民事裁判提出抗诉后的再审程序基本上适用原审程序 ,往往造成抗诉权与审判权、监督权与诉权的冲突 ,有必要作些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再审制度的渊源、弊端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探寻我国再审程序的制度渊源 ,有利于总结过去 ,展示未来。现行再审制度在再审程序的启动、时限、再审理由设置 ,以及再审管辖等诸多方面存在弊端 ,亟需改革。应该以总体建立有限再审的法律制度模式 ,以关注当事人申诉权为重点 ,并注意借鉴两大法系现行合理的相关制度 ,认真构建再审之诉。  相似文献   

17.
白彦 《法学杂志》2007,28(2):94-96
刑事再审申请审查程序是刑事再审程序中内含的一个司法程序,或者说是再审程序的一个重要阶段.该程序在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中未作规定,这一立法空白也正是我国刑事再审程序制度设计上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现行民事再审制度本身存在许多弊病,使得再审程序运行不和谐,以至于对整个司法造成了不和谐,同时制肘着司法构建及维护和谐社会的能力。面对这种现象,民事再审制度的重新审视与重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治语境下现行再审程序的现实窘境及成因分析我国现行的审判监督程序已经实施了13年,经过实践检验,尽管其积极意义明显,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甚至其负面影响已经有吞噬其正面因素的趋势。(一)制度层面上———现行再审程序的现实窘境1、实质的多元与缺失的一元:启动再审程序主体的失衡与碰撞我国现行民事再审制度,是为了保证法院生效…  相似文献   

19.
再审事由是再审制度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打开再审程序之门的"钥匙"。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程序性再审事由以及再审程序其他方面的修订,是向构建再审之诉迈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期待着我国民事诉讼法下一次的全面修改,以进一步完善民事再审制度。  相似文献   

20.
民事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认为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法对案件进行再审的程序。①当事人行使再审诉权也可以启动再审程序。我国的民事再审程序受前苏联影响颇深,职权主义色彩非常浓厚。②这种诉讼制度的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现行民事再审程序的内在不足和外在缺憾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日益彰显。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事再审程序在诉讼中的充分发挥,造成案件“终审不终”,动摇终审裁判的既判力。本文试图结合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