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二战之后的当代德国在战争观上发生了重大转变,不再迷信武力的作用。它重视国际法,注重用法律约束武装力量,克制武力使用;努力尊重与恪守以"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为核心的武力使用法;对"预先性自卫"、"武力打击恐怖主义"、"人道主义干涉"、"网络攻击"等也都有自己的态度与立场。但也难免受到国家利益的束缚,在适用国际法时表现出一定的实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
国际法有关规则不仅适用于国际性武装冲突,而且适用于内战。但是,内战涉及一国内部事务,其适用有关国际法规则又必然有别于国际性武装冲突。内战不适用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一国中央政府享有对反政府武装的交战权;内战中适用作战规则的标准、范围及具体措施上与国际性武装冲突相比有其特殊性。内战有条件地适用中立规则,并将对冲突双方产生重大影响。内战中战争犯罪的惩治应坚持以国内惩治为主、国际惩治为补充的原则,既达到有效惩治战争犯罪的目的,又避免干涉他国内政。内战中相关国际法问题的解决,将对国际关系乃至国际和平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核武器相威胁或使用核武器是非法的,除非在关系一国存亡攸关的极端自卫情势下,这一结论是国际法院于1996年7月8日宣布的《关于以核武器相威胁或使用核武器是否合法的咨询意见》中做出的。通过对国际法院这一结论的理论分析,结合国际法对核武器的规制和相关案例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以核武器相威胁或使用核武器都是非法的,即使在极端自卫的情势下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刚果诉比利时逮捕令案是近年来国际法院做出的一项判决,主要涉及到外交关系法和国际刑法上的问题。本文从该案的背景出发,在介绍国际法院判决的基础上,评析本案对国际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自卫权的实施限制是:受到武装攻击;自卫应在安理会采取必要办法之前;向安理会报告实施的自卫措施并在安理会的监督下进行。此外,国家自卫权的实施必须符合国际法已确立的"必要"和"相称"的原则。在反恐实践中,受害国已经成为武力攻击的主体;武力攻击主体和自卫对象出现不一致;实施国家自卫权的地域延展;实施国家自卫权的时间已经不限于武力攻击的当时或较短暂的准备期之后;国家自卫权的实施主体更加复杂,强度超过必要、合理和不过分的要求。打击恐怖主义是国际社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国家自卫权只是合法使用武力的一种例外情况;在未来的国际法发展中,对国家自卫权的实施仍应予以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是当代国际社会的和平基石。在具体实践中,应当对“武力”一词进行狭义的解释,即仅指武装力量或军事力量。传统国际法中的习惯法并不禁止武力,禁止武力原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逐步由协定国际法确立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已经是国际法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并且是一项强行法规则,任何武力的使用都应该受到控制,并被限制在联合国的框架内。  相似文献   

7.
一般法律原则作为一项独立的国际法渊源,在国际法院裁决国家争端时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国际法院规约》并没有对一般法律原则的概念予以明晰,加之国际法院以一般法律原则作为裁判依据的实践较少,一般法律原则成了最为复杂的一类国际法渊源,在实践中的识别与适用遇到严重阻碍.只有依据《国际法院规约》的相关条款对一般法律原则的客观要件"一般法律原则"、主观要件"承认"和主体要件"文明国家"逐一进行分析,并结合国际法院的现有裁判实践,才能正确识别一般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8.
科索沃问题的实质是国际法上的分离问题,国际法上不存在分离权,民族自决权也不包含分离权,因此科索沃不能主张行使分离权,更无权要求取得第三国的支持和援助,除例外情况,国际法禁止对他国进行干涉。对一国分离运动进行的干涉,侵犯了该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违反了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联合国宪章》,国际社会、联合国和国际法从未允许第三国或国际组织干涉一国分离运动。  相似文献   

9.
普遍管辖权是国际社会在共同打击国际犯罪的基础上逐步得到确立的,一方面它适应了国际法保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需要,另外一方面又对传统国家主权原则带来了挑战,因此,须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利于国际法和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2002年国际法院对刚果诉比利时逮捕令案的判决就这一问题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美国"先发制人"的新国家安全战略以"预防性"自卫理论为其国际法依据,极大地动摇了传统的国家自卫权理论和和平解决争端原则,而其他国家相继采用"先发制人"的国家安全战略则有可能使"预防性"武力攻击成为一般国际习惯法,并使二战以后被抛弃的战争权重新取得合法地位,以和平为宗旨的现行国际法体系面临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1.
有效控制必须具备“实施和继续实施控制行为的意愿”和“实际展示控制目的的行为”主客观方面的要件,后者须符合和平的、实际的、充分的和持续的这四个条件。且须明确有效控制原则与时效原则、先占中的有效占领原则、时际法原则、关键时刻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及其各自适用的场合与条件。有效控制原则的适用还应受到禁止反言原则的限制。历史证据表明我国是钓鱼岛、南沙群岛的合法所有者,对有关国家占有我国岛礁等行动我国持续表示反对,因此,实际控制原则对上述有关争端领土并不适用。为防止有关国家因对有效控制原则的误解而向无人岛屿采取移民等措施企图造成有效控制的事实,我国应对有关争议领土加强管理和统治,而对于被他国控制的无人岛屿等应采取多种手段及早解决。  相似文献   

12.
常设国际法院和国际法院在对国际组织章程解释的实践中,发展出了国际组织具有隐含权力这样的理论。这一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国际组织和国际组织法的发展。国际法院则在进一步的实践中,指出了隐含权力理论适用的限制。这有利于保持国际法体系特别是联合国体系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国际干预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常见话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干预的现实发展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新现象。因此,在梳理、辨析"干预"与"干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现代国际干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新现象及"人道主义"国际干预的国际法理,可以对国际干预的合法性和非法性作出明确的价值判断。重视和强化联合国在合法国际干预中的主导地位,国际干预的决策机制应进一步民主化、完善化,国际干预的实施必须具备更为明确的标准,不断健全国际干预的协调、执行、指挥、管理、监督机制,严格界定并遵守国家在国际干预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这是当前国际社会合法性国际干预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4.
现行法律中,因刑事与民事法律规定不统一,导致了同一法律行为被不同评价。特别是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中,法院在对投资人财产权救济上存在不同的审判标准,进而在合同效力认定、利息保护、判决执行等实务层面产生了不同影响。建议在处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以"刑民并行"原则为主,"先刑后民""先民后刑"原则为辅;合同按照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处理,合同若有效,投资人应当给付合法利息;民事裁判作出后,刑事裁判认定所涉合同无效的,法院应对民事裁判启动再审。  相似文献   

15.
正当程序是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一项重要原则,符合正当程序要求是外国判决得以承认和执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各国的国内立法和国际条约在国际民商事司法合作领域都对正当程序原则的适用进行了界定,我国国内立法目前尚没有明确的规定,双边民商事国际司法协助条约有关内容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国际航空运输领域侵权行为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空法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部门,既包括公法又包括私法,既包括国际法又包括国内法。航空器高速飞行和跨界运输的特点,加之各国航空运输领域民事责任立法之间的歧异,不免引发国际航空运输有关法律关系的法律冲突。华沙公约体系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仅仅调整航空运输责任问题,而大量案件的处理需要由冲突规范来指引。受海商法的影响,航空法中的国旗国法原则逐渐被各国实践及公约所接受,但是,与船舶主要航行在无主权存在的海域航行不同,飞机主要在主权国家的上空,所以航空运输侵权行为能在多大范围内适用国旗国法原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国际私法角度对航空运输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则中的国旗国法原则及例外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区际刑事管辖冲突具有不涉外性、多元法系之间、单一制国家内平等法域间的特点和简单的跨境犯罪、复杂的跨境犯罪、特殊的跨境犯罪三类。"一国两制"原则和合理、有效地惩治防范犯罪原则应成为解决三地刑事管辖冲突的基本原则。排斥我国刑法典和刑事诉讼法典的适用以及对简单和复杂的跨境犯罪、互派人员的犯罪、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有关国防和外交的犯罪、有关港澳居民涉外的犯罪、有关港澳居民在国外实施国际犯罪后逃回国内的管辖等,均是解决协调刑事司法冲突具体原则。  相似文献   

18.
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根本违约的判断标准有两个,即违约造成损害的严重性(客观标准),违约造成损害的可预见性(主观标准)。根本违约采无过错责任原则。一旦构成根本违约,买卖双方均可采取的救济措施有:宣告合同无效、损害赔偿和实际履行。我国《合同法》吸纳了《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根本违约制度的理念,并在立法上加以创新和完善,但实践证明,我国《合同法》在解除合同的条件等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英美刑法传统上不考虑被害人行为对犯罪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刑事责任取决于加害—被害的互动过程中责任。当被害人以自己的行为而放弃法律所保护的权利时,那么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就应在此限度内相应的予以减轻,这就是英美刑法中的权利限定性原则。被害人权利的减少可以是自愿的也可以是非自愿的。目前该原则主要在被害人同意、正当防卫以及挑衅行为中适用。权利限定性原则既考查了行为人的不法行为,也考虑了被害人的行为,是对犯罪事实中的刑事责任的全面反映。因此,应当在刑法理论中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使其得到广泛的适用,而不仅仅是适用于个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