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有助于工人工资的提高,但这一理论存在诸多问题。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教育投资的均衡,假设教育投资边际回报递减,但经验研究显示,教育投资的边际回报递增。人力资本理论在解释教育对工资提高的作用时,没有把教育投资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联系,而任何工资的变化如果不联系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就难以得到合理解释。为此,本研究就教育对工资提高的作用提出一个新解释:教育投资同时增加了受教育者在劳动力市场的稀缺性和需求,由此提高了其议价能力从而提高了工资。这一理论解释隐含,随着教育的发展,劳动力市场上受教育层次较高工人稀缺性降低,导致教育投资回报率下降。经验研究显示,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加,高等教育的回报降低,可视为是人力资本理论新解释的支持性证据。  相似文献   

2.
《工友》2003,(2)
7、有哪些工资理论,在工资集体协商中如何掌握和运用?有关工资方面的理论很多,和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工资的边际生产力理论被认为是对长期工资水平所作的最令人满意的解释。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边际劳动产品,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力。这种理论可表述为:当资本不变时,资本家雇佣的最后那个工人所增加的产量是劳动的边际生  相似文献   

3.
蒋述生  赵峰 《中国工运》2011,(10):48-48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职工的工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县域企业的工资决定职工缺少话语权,工资支付缺少保障和制约机制,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等。同时,县域企业的工资形式多样,有的是以工资总额来确定下一年的工资收入,有的是岗位工资、计件工资、计时工资,还有年薪工资。因此,需要根据县域企业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推进县域企业工资集体协商。  相似文献   

4.
工资集体谈判制度是职工工资的民主决策方式,也是工会保障职工经济权益的重要手段。作为当前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工资集体谈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保障职工最低工资等方面成效显著。由于当前工会方的经济非独立性,从而使谈判话语权较弱,以及企业和职工对经营成果分配的不满等,导致谈判质量较低,特别是职工工资增长的谈判不够理想,从而使利益分配成为工资集体谈判的关键点。为此,针对工资谈判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本研究试图设计一个既能够满足企业的利益需求,又能够维护职工的正常工资需求的"工资联合确定模式",即在工资谈判中运用"HU理论",进行操作,实现劳资双赢,从而化解工资集体谈判在实践中的实施难题。  相似文献   

5.
工资集体协商中的博弈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是协调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 ,工资协商的过程也就是劳资双方博弈的过程 ,因此 ,掌握必要的博弈知识 ,对正确认识工资协商的意义 ,提高协商的水平 ,十分有益。工资协商中的博弈理论主要包括 :工资协商博弈存在的基础 ,即双方利益的不一致和信息的不对称 ;工资协商博弈的性质 ,即合作博弈 ;工资协商所应追求的目标 ,即帕累托状态。  相似文献   

6.
2010年全国工会学研究会和中国工人历史与现状研究会理论研讨会集中研讨了四个主题,即工资集体协商、体面劳动、群体性事件及工会建设等;体现出四个鲜明特点,即积极的理论研究热情、实事求是的客观立场、宽阔的选题视野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推动企业建立工资共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集体协议,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工资分配机制的重要内容。工资集体协商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我国在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都曾开展过工资集体协商,尤其是建国初期签订的行业性工资协议,为当时稳定劳动关系,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基于制度理论采用多层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并阐释了《劳动合同法》对职工劳动报酬 权益的保障效应及机制。结果显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显著降低了职工被拖欠工资和加班工资的可能性。《劳 动合同法》实施后,职工所在省份失业率、所在组织成熟度和个体文化程度对职工被拖欠加班工资可能性的影 响趋于消失,但是个体的户籍身份仍然显著影响职工被拖欠加班工资的可能性。此外,文化程度和户籍身份对 职工被拖欠加班工资可能性的影响分别受到职工所在省份失业率或所在组织成熟度的跨层调节作用,即在低失 业率省份场域,不同文化程度职工被拖欠加班工资的可能性存在显著差异,反之则差异不显著;在低成熟度组 织场域中,不同户籍身份职工被拖欠加班工资的可能性存在显著差异,反之则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工资集体协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企业工资分配共决机制、正常工资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的重要内容和措施,是实现企业工资宏观调控,提高社会购买力,降低国际经济风险的重要方式.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发展是与经济和企业的发展相适应的过程,是正和博弈、合作博弈的过程,是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0.
坚持邓小平工资分配理论逐步缩小不合理收入差距梁强邓小平有关工资分配方面的论述是邓小平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资分配工作的指导方针。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理论,对于认真履行工会组织维护职能,保护广大职工的...  相似文献   

11.
劳动经济学在工会理论上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经济学对工会问题的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利用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工会在工资谈判中的作用;二是利用经济分析的方法研究工会的罢工行为。本文对劳动经济学在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作出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以维护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分析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关系中公平和效率的规制问题。本研究认为:政府规制是劳动力市场自由、高效运行的保障;劳动力市场失灵是企业存在和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政府规制可以提高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关系中的效率,并解决其存在的公平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政府的规制效率,本研究建议: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消除市场分割;完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工资形成机制;建立适应中国灵活性用工的劳动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13.
国外劳动力市场分割研究的方向及其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劳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一理论从劳动力市场制度特征及结构特征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主张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导致贫困、歧视及不平等的重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劳动力市场分割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同时,这一研究也逐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本文着重介绍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研究的层面,并对全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自1994年开始实施最低工资制度。十四年来,这一制度对于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等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运行中最低工资标准增长缓慢且水平偏低的矛盾日益凸显。其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受到理论制约;二是最低工资标准的测算方式不规范。北京市应按照国际惯例,将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社会平均工资的40%至60%,同时规范最低工资的测算方式。  相似文献   

15.
和谐劳动关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可靠动力,又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多是从管理学、法学和社会学等视角进行的定性研究,从经济学视角进行的规范系统的定量研究较少。《和谐劳动关系论》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理论和实证相结合,在归纳和提炼国内外劳动关系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主要因素,最终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政策建议。其研究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劳动关系的“倒U型”变化规律;(2)基于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依法治国的背景,评估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有效性,并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政府职责进行了强调。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初次分配中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在梳理分析我国工资分配制度政 策的现状及积极成效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工资分配领域仍待解决的 4 个突出问题,包括劳动报酬的比重在一 段时期出现下降,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与城镇居民的相比依然不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区域差距还比较大, 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需要进一步缩小。研究认为,完善劳动力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机制,要坚持改革与发 展相结合,“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并重。研究建议:推动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实现劳动生产 率与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资决定和合理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7.
标准劳动供给理论认为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减少劳动供给,但是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对此存在 较多争议。为了应对上述争议,本研究对标准理论进行适当延展,通过考察非劳动收入对边际劳动供给的作用后 发现,非劳动收入虽然具有减少劳动时间的直接作用,但是能通过强化工资率对劳动供给的替代效应而间接增加 劳动时间供给,两者的净效应决定了非劳动收入对劳动供给的真实作用。非劳动收入对劳动供给存在正向作用的 原因在于:非劳动收入会挤占一部分享受性闲暇时间而提高闲暇的价格,从而强化人们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 供给的“替代效应”。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全国微观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本研究证实了上述观点。非劳动 收入对劳动供给的正向作用为中国应对当前的劳动供给短缺提供了政策新抓手:政府可以在不触及工资制度和假 日制度等刚性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调控非劳动收入的不同种类和形式来激活劳动供给。  相似文献   

18.
维护职工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维权的重点是要维护职工在劳动关系中依法享有的民主政治和劳动经济权益。工会通过民主管理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建设、推动职工权益的实现。当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中职代会建设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存在不规范、简单化及缺乏实效、质量不高的问题。必须依法落实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及拓展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程序,推动行业、工种(岗位)工资标准的制定,落实职工经济收入权,实现体面劳动,最终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最低工资与生活工资共同构成了美国的工资保障制度,其中,最低工资是基础性机制,生活工资是对最低工资的有条件补充,二者在适用范围、工资水平、实施效果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美国最低工资与生活工资的实践表明,对于大国,建构多层工资保障制度将更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权益.  相似文献   

20.
《Labor History》2012,53(2):177-197
Shuntō (spring wage struggle), Japan's yearly wage setting institution, until recentl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linking wage raises for low-end earners to those of major firm employees, thus promoting social equity. Following the breakdown of wage linking mechanisms around 1995–2002, unions are presently seeking to revive shuntō by pursuing a variety of new approaches. These include campaigns on behalf of small-firm and non-regular workers, and efforts to make wage and compensation demands more flexible. However,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unions have failed to generate significant upward wage pressure or restore wage link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