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战略部署。事业单位的改革需从理念、制度和组织三个轴心指向来综合考虑改革的目标选择、制度安排和组织架构。真正意义的事业单位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专门设立的公立公益部门,惟一的价值取向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其耗费补偿主要来自财政预算, 应实行“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科学界定事业单位的概念、探求事业单位客观存在的社会机理、揭示其不同于企业、行政单位及非营利组织的特点,是研究事业单位改革的前提。对事业单位重新界定、重新归类是改革的首要任务。事业单位是专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单位,政府对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要按“质”论价、依“量”付费,采取绩效预算的方法。对事业单位的核算应采取国库集中收支制和委托核算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增加经费收支透明度。  相似文献   

3.
试评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概念不清楚,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方面比较薄弱,甚至存在着"市场万能"等倾向.只有重视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前提条件的研究,推动分类研究,细化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分类标准,才能有助于构筑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理论框架,才能在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前提下,形成文化事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多种所有制并存与协调发展的新型文化事业格局.  相似文献   

4.
刘霞 《人事天地》2012,(11):28-30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5号文件明确指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首先是要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将现有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和从事  相似文献   

5.
事业单位分类首先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治理工具,因此,它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分类依据和标准反映事业单位在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身份地位和运行特质。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不同的事业单位在现代社会的功能和作用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现有的分类标准既不足以准确地体现各事业单位之间的共性,又不能有效地区分不同的单位组织。因而有关事业单位分类和分类标准的研究成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关键环节。基于此,本文借鉴国外公益组织分类的经验并提出基于问题导向的事业单位分类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公共治理框架下的我国事业单位变革的总体思路应该是统筹规划,全盘布局,分类改革,分立政策,分别引导,分层操作,通过深层次制度变革和配套政策引导,将现存的事业单位各自引导成长为不同的社会治理主体部分,从传统的一元治理模式(即政府管理社会事务)向多元治理模式(即政府、企业、第三部门共同治理社会事务)方向发展。其中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改革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针对这类事业单位改革目标进行二次认定,区分为政立事业单位和社立事业单位,并设定各自的改革方向和变革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规范和约束了地方政府预算内财政收支行为,地方政府对预算外资金收支拥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故而采取扩张预算外收入的策略性行为。同时,由于地方政府对不同属性公共品的不同偏好,预算外收支的扩张加剧了辖区公共品供给的不均衡。本文基于中国财政分权改革后的社会现实.验证了Niskanen修正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官僚机构追求可自由裁量财政资源最大化的偏好是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扩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公共品供给领域,预算外收支的扩张显著地刺激了地方政府基础设施的供给,对教育经费支出影响不显著,对医疗卫生供给起到改善作用。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规模是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扩张和公共品供给领域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建立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契机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望进一步推进。尽管起步于2004年的厦门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需要针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彻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明显、养老保险财政支持措施不完善、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基础,通过有力的财政支持构建以企业年金制度为主要补充支柱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形成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的公益服务体系源于传统的国家事业体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演变而正处在逐步形成过程中。构建公益服务体系的重点和主要内容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推进,大致上经历三大改革阶段:1978至1991年、1992至2001年、2002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行战略部署,并在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与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事业单位改革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中央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先后下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工作即将全面启动,文化、医药卫生、教育行业体制改革进程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一步深化.当前,我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着力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既有政策和主流研究意见主张政府购买与事业单位改革"应该"有所衔接,通过政府购买推动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和完善发展。但"应该衔接"并不直接等同于"能够衔接",二者的有效衔接需要特定的条件。本文归纳出政府购买与事业单位改革实现衔接的"内生条件"与"外生条件",并具体讨论了三种条件形式:范围和规模、程序和技术、意愿和能力。目前在这三种条件中除了已经具备的积极要素之外,还有一些要素尚缺,即在操作层面上还缺乏明确的政府向事业单位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与规模;在程序和技术上还缺乏政府向事业单位购买公共服务的精致可行的定价机制;作为购买者的政府还不算精明,其能力还有待加强。这些缺失一致指向的是政府组织结构与职能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以国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和预算管理制度为背景,分析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部门预算管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政府采购等方面改革给院校预算管理带来的影响,具体阐述院校在预算管理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预算管理等问题提出了改革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事天地》2011,(7):8-8
近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在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同社会功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的改革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条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依照社会功能以及资源配置情况对我国现有事业编制内的单位进行分类,并分别改革.分类标准缺乏对事业单位这一社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分析,以及事业单位法律规范属性的分析,未能揭示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组织的本质属性,更多的是对事业单位现状的归类描述,对目前杂乱无序的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清理意义,是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的过渡性标准.本文认为,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特色的国家事业制度,还需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从组织的社会功能、价值目标、法律属性等方面对事业组织予以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15.
事业单位改革涉及诸多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和社会资源的整合问题,基于对事业单位性质和功能的客观认知,分类改革的设计首先要在明确价值和逻辑的前提下确定改革的标准尺度,如事业单位改革的价值取向,分类原则和标准等,为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实践考量。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的特点和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涉及事业单位的体制结构调整、身份类型改变、机构人员精简、总体规模压缩等问题,具有动体制、动身份的特点。其主要改革思路是:分类型重新界定事业单位身份,以分类界定为基础,以改制、转制、回归、保留等为主要办法,进行分类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现代事业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改革进展顺利程度低于事业单位满意程度,改革推进越深入地区对改革进展顺利程度评价越低,外部服务对象评价总体上低于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举办者政府机关的评价。另一方面改革推进程度越高的地区改革积极性越高、改革动力越足;外部服务对象比事业单位与政府更希望改变事业单位现状,这表明事业单位改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目前我国社会改革领域的重大事宜,对其中问题的分析至关重要。本文从我国政治领域发展不尽如人意、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情境堪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瓶颈"、政事分开的可行性及度的把握不力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剖析,以期能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些许思路。  相似文献   

19.
《青海人大》2006,(6):37-37
10月16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国明.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加顺、副主任委员李联元、魏新芳等一行在省财政厅听取了关于我省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省财政厅副厅长刘应祥及财政厅预算、国库等相关处室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一种预算会计模式,通常,“预算会计被定义为用于核算和报告各级财政机关,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收支情况和结果的一个会计分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预算管理体系重大举措的不断落实,客观上要求现有的预算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改革。本文通过寻求政府绩效评估与政府会计改革的内在联系,从绩效评估的视角对政府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